冒卫华
(如皋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江苏 南通 226500)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急腹症,属胆道良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腹痛和黄疸,随着病情发展甚至会出现休克情况,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基于此胆总管结石治疗日渐成为临床关注重点[1]。传统治疗多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恢复,而腹腔镜技术优势显著,日渐被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现详述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7)。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0~62岁,平均(41.23±2.49)岁;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31~61岁,平均(42.41±3.17)岁。全部患者结石直径小于3.5 mm,排除存在腹部手术史、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患者。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全部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对照组实施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患者右肋缘下方设置斜切口,切除胆囊,随后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取出内部结石,开展T管引流。术后2周进行T管造影,若结石清除彻底,则术后6周左右拔管,但如果患者但管内仍存在结石,则医生利用胆道镜取石;观察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用腹腔镜,在腹腔镜指导下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进行分离,并通过钛夹夹闭,在此基础上对胆囊进行牵拉,充分暴露胆总管。行常规探查,将胆总管前臂切开,置入胆道镜,具体位置为剑突下,取出结石,进行一期缝合,使用可吸收缝线,对胆总管前臂进行间断缝合。
治疗各项指标对比,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27 90.23±3.41 5.89±2.78 34.77±4.05对照组 28 106.22±3.84 12.56±3.44 87.37±4.79 t -- 16.307 7.891 43.898 P -- 0.000 0.000 0.000
胆总管结石发病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现阶段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食物构成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为主,导致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此胆总管结石治疗方式探究日渐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创伤较大,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理想。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较为先进,在具体治疗时可经胆囊管进行探查,能够保证胆总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术后无需留置T导管,有效缓解导管留置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同时治疗时无需逆行操作,胆道感染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现有医疗水平而言,并非全部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适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通常情况下若患者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萎缩、腹腔粘连严重或合并胆管炎等情况,则应尽量选择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医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胆总管情况,判断其结石大小及数目,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
综上,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广泛推广。
[1] 李建伟,刘秋华,张 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1-413.
[2] 刘学停,蔡 军,孙登群,等.腹腔镜与开腹再次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6):903-906.
[3] 邹立新,李 军,翁永彩,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经胆囊管内外双重引流一期缝合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z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