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明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泰州 225500)
淋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播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临床上,多采用青霉素治疗该病,但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淋病耐药性增强,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1]。头孢派酮舒巴坦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单纯性淋病的首选药物,但选择何种剂量的头孢派酮舒巴坦,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头孢派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的剂量及效果,并总结如下。
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性淋病患者102例,男/女:61/41,年龄为19~40岁,平均(29±0.14)岁;病程1~7日,平均(4±0.12)日;均给予患者头孢派酮舒巴坦治疗,并根据不同剂量进行分组,每组均34例;其中,使用1.5g剂量为小剂量组,使用2.25g剂量为中剂量组,使用3.0g剂量为大剂量组。三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深入研究。
本次研究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签字认可;研究均无药物过敏史者,无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尿道炎患者,无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的患者,无精神障碍患者。
小剂量组将1.5 g头孢派酮舒巴坦加入到浓度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中剂量组将2.25 g头孢派酮舒巴坦加入到浓度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大剂量组将3.0 g头孢派酮舒巴坦加入到浓度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3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对三组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临床治愈标准: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且镜检和淋球菌培养的结果显示为阴性;显效标准:症状基本消失,体征、镜检和淋球菌培养结果显示其中一项呈阳性;有效标准:症状及体征好转,镜检和淋球菌培养结果显示仍呈阳性;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2]。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总有效率对比中,大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与中剂量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总有效率对比(n)
单纯性淋病主要是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发的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之一,早期治疗若不及时,极易引发附件炎、盆腔炎、输精管堵塞、附睾丸炎等,最终影响到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抗生素是当前临床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主要方案,但由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使得淋病奈瑟菌的感敏性减弱,给治疗的疗效增加难度。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制剂,主要根据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1:1比例制作而成,成分中的头孢哌酮是第三代的头孢菌素,其能够有效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细菌的功效;而舒巴坦能够有效抑制不动杆菌和淋球菌的活性,且舒巴坦对耐药菌株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功效是不可逆的,将其与头孢哌酮合用,能够有效提升头孢哌酮的抗菌功效。除此之外,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能够快速进入患者机体,并融入体液中,从而发挥杀菌、灭菌功效。但有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治疗单纯性淋病的效果差异比较大;加之,头孢哌酮的价格比较昂贵,若疗程较长,则会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3]。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剂量2.25 g、大剂量3.0 g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其总有效率94.12%、88.24%,均高于小剂量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阐述,使用2.25 g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杨家蓉,刘 敏,龙文娟,等.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8):1220-1221.
[2]许慧芳,杜秋燕,刘样满,等.不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