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哲
(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剖宫产术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由于该分娩方式需要借助麻醉药物才能得以实施,且在麻醉的作用下,产妇的疼痛感得以有效减轻,因此该种分娩手段受到广大产妇的青睐[1],但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要求麻醉起效快且作用稳定,可确保母婴的安全。临床上常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作为麻醉手段,但该方式容易促使产妇出现低血压、呕吐等不良现象,胎儿也容易出现缺氧等其他现象[2]。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将小剂量罗呱卡因结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近期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部分产妇运用小剂量罗呱卡因结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对结果做以下阐述。
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选取自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入需行剖宫产的产妇107例,将其分成单一组与复合组;其中单一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5±2.1)岁;孕周为36-39周,平均孕周为(37.8±1.2)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为20例;复合组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7±2.2)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8.5±1.3)周;初产妇34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在病例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产妇在生产前均执行常规的检查,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随后执行硬膜外穿刺操作,通过进行硬膜外穿刺导入蛛网膜下腔麻醉,执行麻醉药物的注射,单一组实施麻醉注射1.5 mL浓度为0.75%的罗呱卡因;复合组患者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上0.1 mL的舒芬太尼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麻醉效果包括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痛觉恢复给的时间;产妇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痛觉恢复的用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麻醉起效的用时上,复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两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x±s)
单一组患者总共出现18.18%(10例)的不良反应,而复合组共有5.77%(3例)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巨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疗技术在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促使剖宫产术在中国得以广泛应用,由于该分娩方式需要借助麻醉药物才能得以实施,且在麻醉的作用下,产妇的痛苦程度得以明显减轻,因此该种分娩手段受到广大产妇的青睐,但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要求麻醉起效快且作用稳定,保障母婴的安全。蛛网膜下腔麻醉是临床上常用于产妇分娩的麻醉手段,但该方式容易促使产妇出现低血压、呕吐等不良现象,胎儿也容易出现缺氧等其他现象。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将小剂量罗呱卡因结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3]。因此本文将针对近段时间在我院执行剖宫产的产妇展开研究。
本组研究是医院分组对照的形式,让一部分实施单纯的罗呱卡因治疗,另一部分则执行舒芬太尼复合罗呱卡因麻醉,结果显示运用复合麻醉方式的复合组的起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的复合麻醉可加快麻醉起效时间,便于手术的快速进行,另外,复合麻醉的不良反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方式的麻醉安全系数较高。综上所述,将小剂量罗呱卡因结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1]童鹏才,吴沛琴.产程潜伏期腰-硬联合阻滞对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7,52(06):555-557.
[2]李 帆.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4):138-139.
[3]向 军,邓红妹,杨新妹,陈勇惠.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6):7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