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陆淑,王岩军*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作为临床常见性妇科疾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指由于患者在妊娠或分娩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盆底肌肉、肌纤维变性而导致的肌力退减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本文将就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展开实验分析,其中,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后康复训练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其详细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进行对比实验。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范围23~38岁,平均年龄(27.232.31)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20.14)次;实验组患者40例,年龄范围22~39岁,平均年龄(28.122.45)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150.32)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患者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肌力为0~2级,POP-Q分度为0~2度;患者及其家属实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巨大儿、畸形儿分娩患者;排除恶露、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患者;排除伴有妊高症患者;排除出纳后抑郁患者。
给予对照组产后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凯格尔运动练习。取仰卧位,屈膝分开双腿后进行呼气练习。应注意,呼气时保持肛门收缩状态6~8秒,而呼气时则放松动作。每次3次,每次30 min,连续进行45天。
实验组则采取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安排所有患者检测其肌力与疲劳度,其中,Ⅰ类肌纤维刺激频率为8~32 Hz,Ⅱ类肌纤维刺激频率为20~80 Hz。7天进行2次,每次30 min,连续进行45天。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及疲劳度对比(x±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POP-Q分度对比 [n(%)]
在本次实验中,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及POP-Q分度各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帮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改善其肌力,优化其POP-Q分度。
综上所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相较产后康复训练(凯格尔运动练习),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更佳,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群运动障碍,提高其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1]李志华.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育,2017,17(23):136-136,152.
[2]李晓燕,郭 欢,李兆艾.盆底康复技术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06):7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