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伟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 太原 030001)
阿卡波糖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1]。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甙水解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因此可具有使饭后血糖降低的作用。中国药典2015二部年版仅收载了原料、普通片剂[2]。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卡波糖口崩片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岛津20A高效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梅特勒MS105du型十万分一电子天平
阿卡波糖对照品(批号100808-201203,含量95.8%,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阿卡波糖口崩片(三批,规格为100 mg);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钾、无水磷酸氢二钠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Welch Ultimate XB-NH2柱,250 mm×4.6 mm×5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00 mg与无水磷酸氢二钠279 m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2.0 ml;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5℃。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阿卡波糖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至每1 ml含1 mg的溶液,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阿卡波糖口崩片20片,研细,取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1 mg的溶液,即得。
取阿卡波糖原料200 mg,置10 ml量瓶中,加水少量使溶解,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1 ml,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加0.1 mol/L盐酸溶液1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见图1、2、3
精密称取阿卡波糖对照品100 mg,置1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0.2、0.4、0.6、0.8、1.0、1.2、1.4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精密量取1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阿卡波糖质量浓度(C)在0.2~1.4 mg·mL-1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907526C+3681.1,r=0.9995。
图1 系统适用性色谱图
图2 阿卡波糖对照品色谱图
图3 阿卡波糖口崩片样品图
取线性试验项下浓度为1.0 mg/ml的对照品溶液,平行进样6针,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平行进样6针,主峰峰面积的RSD=0.36%,进样精密度良好。
照含量测定方法配制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于0、2、4、8、12小时分别精密量取1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计算主峰峰面积的RSD值,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12小时,主峰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0%,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室温12小时内稳定。
取阿卡波糖对照品适量,用水制成浓度约10 µg/ml的溶液进行预试验,结果主药信噪比约为20∶1,根据预试验结果,1.5 µg/ml的阿卡波糖对照品溶液,信噪比(S/N)>3∶1,检测线为0.015 µg。
按标示量的80%、100%、120%制备样品供试溶液,实验中称取阿卡波糖对照品40 mg、50 mg、60 mg各3份,分别精密称定,分别置50 ml量瓶中,分别加入空白辅料150 mg,加水适量,振摇使阿卡波糖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量方法测定供试品溶液中阿卡波糖的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液相色谱条件的微笑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行耐用性实验考察因素有流速、柱温、流动相pH值,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与系统适用性溶液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注入色谱仪,按外标法计算以阿卡波糖为标示量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
取三批样品,照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
表2 含量测定耐用性试验结果表
表3 中试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
结果,本品中试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均在95%~105%,符合规定。
由于阿卡波糖分子式中存在多个羟基,极性较强,采用传统的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保留能力较差,故选择氨基柱,以增强阿卡波糖在色谱柱的保留能力,提高分离能力和理论塔板数[3]。阿卡波糖只有紫外末端吸收,选择210 nm波长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不同比例的流动相进行分析,磷酸盐缓冲液:乙腈(30∶70)既满足系统适用性实验的要求,同时分析时间最短。该方法可以应用与阿卡波糖口崩片的质量控制。
[1] 尹灵富.阿卡波糖含量检测方法的试验分析[J].湖南农机,2012,(09).
[2] 梁现蕊,张会晨,何小嫒,等.阿卡波糖中杂质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7,(03).
[3] 耿银银,许丽晓,欧定莲,等.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阿卡波糖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