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2017-03-20 18:41曹英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曹英梅

摘 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 体验生活 构建桥梁 激发兴趣 感受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044-02

一、利用生活材料,激發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例如人教实验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这一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前作业,调查本家庭成员的年龄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这项课前作业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的兴趣。又如人教实验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就从分饼干开始层层引入,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很快就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的“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从而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氛围

贴近生活的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和“再创造” ,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之后,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就设计了开心购物这一生活情景。我把教室布置成实物模拟的超市,小组代表到超市选购一些自己组想买的物品,并要到教师扮演的收银员处付款。在学生付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算算自己所买的物品的总价,看看带的钱够不够买,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如果够,还多多少钱?并在购物付款游戏中渗透要爱护人民币的知识。在这个模拟的购物游戏中,学生不但巩固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了在购买中的乐趣,同时还知道了要爱护人民币。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

三、挖掘潜在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改造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例如人教实验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中的例6安排的是被除数中间有0而商的中间也有0,被除数末尾有0而商的末尾也有0的除法,例题主要是解决“309€?”与“420€?”的笔算方法,而例7安排的是被除数中间无0而商的中间却有0,被除数末尾无0而商的末尾却有0的除法,例题主要是解决“832€?”与“562€?”的笔算方法。以往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和课时来教学,发现有比较多的同学出现错误。有的学生笔算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无0的题目也做成商的中间有0,例如:706€?,较多的同学做成得数是202或205……1,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得数是235……1。而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无0的笔算除法较多学生做成商的末尾也有0,例如740€?做成得数是240……2,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246……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以往的经验,改变了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课时的安排,把被除数中间有0而商的中间有0或没0的例题放在同一课时教学,主要是解决“309€?”和“709€?” 的笔算方法。把被除数中间无0而商的中间有0的例题放在这一课时之后,例题:832€?。接着再安排被除数末尾有0,而商的末尾有0或无0的的例题:420€?,740€?。最后再用一课时安排被除数末尾无0而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例题:562€?。我这样安排教学,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例题的异同点:被除数中间有0而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被除数的末尾有0而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无0而商的中间和末尾也可能有0。这样,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掌握就很准确了。

四、延伸知识,提升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数学变得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篮球架为什么做成三角支架而不做成长方形的呢?学习了圆的知识之后,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除法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从家里步行到学校平均每分钟要走多少米的路程……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教学要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在不断搭建现实生活和数学世界之间的桥梁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美娴.小学数学生活化[J].浙江教育网,2004,(5).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成长
立正!新兵们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生活中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