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领域较广、较复杂的工作,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经济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较大。本文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做了基本概述,探究了其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管理思想;现代经济管理;影响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也越来越完善,同时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管理学中的猴子理论证明了两点,在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分析中同样适用。一是人类的思想受到传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二是传统思想在现有条件下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因此,分析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受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对经济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良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1.基本定义
所謂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的是在过去经济管理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观点、思想以及方法的总和,还是当时社会背景中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管理思想。与此同时,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管理者思想、思想家的宣传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管理经济活动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或普遍认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时对经济管理大多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正如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发展目标变化,传统思想出现了一定局限性。
2.重要理论和发展过程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产生时间较早,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可能有经济管理思想的产生。一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微少的食物是族群平均分配的”,尽管部分学者对这种说法表示质疑,但无论平均分配还是按需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就存在原始的经济管理思想。二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简单的商品交换。交换比例的多少?交换如何进行?这些当时原始的交易规则也是孕育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因素。三是在荷马史诗、赫西俄德诗篇中出现了经济思想,说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对经济管理开始了思考。但由于年代久远,具体思想目前无从考证。
在奴隶社会时代,可以考证的经济管理思想就比较丰富了,考证内容主要来自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文学作品。对现代经济管理有重大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主要包括农业和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思想,基本观点都是以重农抑商为主。如古希腊的梭伦,通过梭伦改革,以禁止农副产品出口、给予手工业者雅典城公民权为手段,发展自然经济;古希腊的色诺芬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商业是不体面的”;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农牧业的成果才是财富;古罗马的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重要的职业”;古罗马的西塞罗、普林尼和辛加也均有倡导发展自然经济的主张;在中国,夏朝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商朝有“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记载,而周朝将商朝时开始施行的“井田制”发展到了鼎盛,均反应了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春秋时期的管仲称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认为商业并不重要,商业者是社会最底层的,甚至制定了“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的规定;孔子对商品交换有“和气生财”“取之有道”“先义后利”的思想,其本身并没有反对商业,但后来世人片面的理解孔子“小人喻于利”的说法,以孔子的旗号抑制商业贸易,鄙薄金钱。
二是对社会阶层和分工的认识,主要是强化等级观念,强调执政者而轻视农业、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重要作用。比如柏拉图认为社会分为执政者、保卫者和营养供给者三个阶层,农业、商业者属于最后一个阶层,他们是没有个人思考能力的;中国夏商西周的社会阶层更是以宗法伦理相维系,《周易》中就有“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的描述;《论语》中有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描述;《管子·小匡》中提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同样在强化阶级上下的观念。
三是对商业交换和货币的认识,这些思想奠定了后人的财富观。比如色诺芬意识到商品的交换和使用价值,货币的流通和储藏功能;柏拉图肯定了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同时反对借高利贷进行商品交易;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商品都有交换和使用价值,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的是价值尺度和中介货物;加图认为商品交易应当多卖少买,尽量不买;中国桑弘羊的《盐铁论》中有“以虚荡其实”的说法,认为货币没有实际价值,而商品有实际价值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奴隶社会的政治管理上,东西方得政治主张就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中国更注重“人治”而西方更注重“法制”,这对经济管理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西方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也提出过“执政者治国”的概念,中国在奴隶社会时期也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西方依法为纲,中国以人为本的主流理念至今没有改变。
在封建社会发展阶段,西方人的思想受到了基督教哲学影响,教会的人和反对教会的人(城市异教和农民异教)的经济管理思想出现了方向上的分离。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教会方,经济管理观念完全为了迎合封建统治,甚至提出了很多自相矛盾的观点,比如早期提出了“反对敛财,人民均富”思想,晚期又提出私人财富的多少应与社会地位匹配;既提出反对商业行为,又支持大商业行为;既主张价格公平,又主张劳动和商品价格要与社会等级对应;既提出封建主有权减轻货币重量,把货币当成价值符号,又提出货币的重量要有一定标准,把货币当成商品。而反对教会的人,经济管理主张主要与土地公有、减税减租有关。与西方二元化相对比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管理思想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很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观点。然而尽管很多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主流思想依然是重农抑商,尤其是统治者对商业经济发展的干预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西方国家在15世纪末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探索。西方的经济管理思想也开始了不断迭代、创新;中国自1912年辛亥革命后也结束了封建制度。之后人们开始了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探索。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作用
尽管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各行业在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不可能一昧的抛弃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更不能一昧的实行管理思想西方化,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比中西方传统思想的差异,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优势。虽然,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并且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要做好经济管理,必须要了解传统思想,分析其中适应现代经济管理与不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成分,逐步进行调整。
包括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實际的经济管理中去,以实现企业全面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分析
1.对农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自古农业就是发展的根基和保障。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社会各行业发展中属于基础性产业、支柱型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国民生活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业在发展中,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使农业的经营以分散经营为主。
在我国现代经济管理中,农业的重要地位仍然没有被动摇。受传统观念影响重视农业、重视农民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部分政策的实施对农业发展有重大积极作用,还有的政策并没有起到发展作用,只是在重视农业的传统思维下,以稳定农民生活为出发点做出的权宜之计。以下就四项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免除农业税
在农业时代,农业是国家主要产出,统治阶级征税主要来自农业税。作为统治者不可能免除农业税,所以农民希望的是减少税收比例。现代社会中,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趋势上不断减少。按照国际统计局公开数据,201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68.26万亿,第一产业6.08万亿,仅占8.9%。所以免除农业税既对税收没有灾难性影响,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在传统经济管理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税征收了很长时间,目前已全面取消。
(2)最低收购价政策
我国自1985年放开了绝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后,1992年放开生猪、猪肉价格,1999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2004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2015年放开烟草收购价格。目前只有稻谷、小麦施行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在缓解“谷贱伤农”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保护价的设定造成更多农民从事稻谷和小麦的生产,造成国家在过量粮食的储藏和保管上投入巨大。甚至有的地方粮仓不够用,运来的粮食堆积在粮仓外发霉腐烂。所以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今后或应该进一步放开,可行性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现有粮食产量不存在短缺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亿吨(12428.7亿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15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约在12800-12900亿斤之间,两相比较201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二是进口粮食的价格优势明显,安全性可以监控。三是淘汰效率低的农业生产单位可以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收入来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效率高的农业生产单位可以分得更多集体耕地,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
(3)农业补贴
广义的农业补贴是指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有的补贴不会造成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比如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等,被称为“绿箱”政策,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一类补贴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比如粮食直补。粮食直补在短期内刺激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但存在严重问题。一是粮食补贴不能解决农产品成本高的根本问题。粮食补贴的作用相当于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通过补贴降低成本不是长久之计。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低,农村目前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种植,没有形成产业化。尤其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农民工工资大大提高(比如在一线城市8000元一个月请不到保姆),所以农民更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少数妇女,生产效率进一步下降。二是补贴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对于粮食直补,由于不能直接补贴的所有地区所有农产品的生产,会造成补贴结构不尽合理。四是在进入WTO后,违反《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的粮食补贴,会引起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反补贴制裁。
2.对商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在近代以前,东西方的主流经济管理思想都是以抑制商业为主,我国更是自古就有官办市场和官管市场的传统,主要表现在设置管理机构、规定交易时间、交易地点等,比如《周礼》中就有对先秦时期的“三时之市”的描述。政府对商业进行严格管控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也造成部分商品政府专营现象。
在政府专营方面,我国古代主要是进行盐、铁专营,目前钢铁行业已经放开,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也在讨论中,而电信、火车、水电等行业目前施行专营。作为具有天然垄断属性或涉及国民安全的行业,施行专营有重要意义,但专营就会因缺少竞争而形成垄断价格。目前,放开专营企业竞争性业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一定程度上消除垄断弊端。比如电力行业,一方面通过电力竞价上网提高产能、降低成本,一方面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
3.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自古以来,统治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总把政治利益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强调等级观念,以政治为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自由发展,企业管理工作上也存在浓厚的政治色彩。
一是企业行成为了政府的企业。企业作为一种现代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属性是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如果企业不追求经济利益就很难盈利,如果企业没有决策的独立性就很难发挥盈利能力。所以当企业成为政府的企业,其盈利性就大打折扣。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政府属性明显,盈利性很差。即使是垄断行业,其盈利性也远远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其产品市场价格也并不低,比如油气产业。私营企业虽然政府属性低,尤其是小微企业,但在行政审批方面,繁琐的审批手续打击了商业者积极性,用时还有滋生腐败、产生寻租现象、加大政府工作量等问题,目前,政府也正在通过“三证合一”、“集中审批”等措施,改善行政审批繁琐的现象。
二是企业行政化管理的问题。盈利性企业的用人应当结合企业盈利情况,而一度编制由行政部门审批、管理规章与国家行政机构标准对接、企业政治任务大于经营任务等行政管理问题,导致了企业盈利性大打折扣。
第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在企业经营中,领导者注重政治任务,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使得领导者常常凭主观理想办事。这种“官本位”思想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环节,出现了“家长制”、“一言堂”等惟上是从的现象。很多企业在用人方面也更多选择论资排辈而不是选贤用能。而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的作用和决策,企业的用人和决策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达成。
第四,企业管理目标的不明晰。作为企业,目标应该是为全体股东谋取利益,但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影响,部分企业经常将员工利益凌驾于股东利益之上。员工利益固然重要,因为企业是由员工构成的,员工的稳定一定程度上符合企业稳健发展的目标。但在企业经济管理上,员工是企业目标函数的一个参数,片面为员工谋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某企业为让员工喝上放心的饮用水,投资成立了一家矿泉水子公司,这家矿泉水子公司经常亏损,效益越来越差。作为企业管理层,应当将矿泉水子公司关停,但考虑到员工利益,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这样的做法显然重视了员工的利益而忽略了全体股东的利益,是企业管理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要随机应变,不能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全盘抛弃,但也不能一味接受,要在借鉴传统管理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进行发展和创新。把握好企业发展方向,选贤用能,创造社会价值。
4.对金融管理的影响分析
(1)法制管理
金融管理离不开法律的作用。法制强调的是一种理性,而中国古代的“法”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为的判断作为依据。曾经衙门里的大老爷可以随意判刑,这是不符合现代法律精神的。直到现在,有些法律的量刑依然在完善中,比如贩卖毒品,按照《刑法》规定,首要分子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那么如何量刑就会有人为的因素。对于经济管理来讲,明确的法律规则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尤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新兴金融模式不断出现,更增加了精确量刑的难度,国家目前也在大力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2)新兴金融模式和金融工具接受度低
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推崇“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维方式。老百姓处于谨慎动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差。比如证券行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老百姓说证券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东西,建议国家取消。这显然受到了传统的影响,没有看到股票对资金配置市场化和对企业融资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好处。这种情况同业出现在保险业及其他金融行业。此外,秉持“勤俭节约、量入计出”,反对“寅吃卯粮、举债度日”的思想,使人们对于“超前消费”、“负债经营”的接受度比较低。然而没有超前消费,就不能更大的发挥“需求拉动增长”的积极作用。所以,尽管新兴金融工具和负债消费是个人理财和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传统经济管理观念的原因,政府金融创新有很大阻力,也只能谨慎考虑。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实践时,经济管理者要结合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辩证思考,避免惯性思维。要结合具体实际,更好的达成经济管理目标,促进总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沫若.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N].光明日报,1972年7月23日.
[2]漆光瑛,蔡中兴.《外国经济学说史新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大鹏(1990.02- ),男,汉,山东,经济学学士金融硕士在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职员,研究方向:宏觀经济、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