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义
【摘 要】我国现阶段很少有种植区域应用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技术中存在很多不足,限制了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yield of maize, hoping some enlightenment for agricultural workers.
[Key words] cor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planting technology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的广。我国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非常的关注,同时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农民群众对于玉米种植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可以说玉米种植使得很多的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 我國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农用播种机并不是由农用机械企业生产的,而是由农村的小型农用机械生产机构制造,质量和性能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导致玉米种植间隔较大。农民群众对于玉米品种没有正确性的认知,种植的玉米品种较为杂乱。很多的玉米品种以具有较长推广时间,玉米品种增产能力十分有限。播种质量较差,导致玉米种植田地出苗率较差,出苗时间存在差距。很多玉米种植区域并没有应用先进的耕地技术,导致整地质量较差,对于播种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现时期人工费用不断增涨,为了加强对农业种植成本控制,农民甚至会省略一些种植环节,导致田间管理不足,导致玉米亩产量较低。虽然我国积极的对现今耕种技术进行推广,但是很多农民并没有对自身的种植方式进行转变,传统的耕种方式不利于玉米根系的伸长,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整地
玉米是高产农业经济作物,玉米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并且存在着很多的分枝,植株生长也较为高大。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养分与水水分,如果玉米种植人员对土地翻耕深度没有进行合理把握,很容易导致土地翻耕深度交浅,根系不能深入土壤结构内部,植株很容易产生倒伏情况。整地是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需要注重深松技术的推广和和应用。玉米种植人员需要在秋季或者是在春季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深需要达到30cm以上。要注重玉米种植地块水土保持能力提升,避免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倒伏或者是早期衰老情况。整地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基础肥料施加,有机肥是种植人员最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应用腐熟农肥作为基础肥料。
2.2 优良品种选择
玉米种植品种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对产量与质量提升有着较深影响。农业市场中玉米品种种类较多,农民虽然有着较多的选择权,但是在玉米种植品种选择中往往过于盲目,缺失了优质品种选择的参考标准。要尽可能的选择高产、稳产,将逆性较为良好的玉米品种,要保证玉米种子的纯度非常良好,要求其纯度需要保持在98%以上,种子水分含量需要控制在13%以下。玉米种植人员对于玉米种植品种选择,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经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命名的品种。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农民需要选择生长周期为130d左右的玉米品种较为合适,玉米生长周期最好不高超过135d。
玉米种植人员还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区域的地势环境进行玉米种植品种选择,如果玉米种植地块地质较为平坦,光照条件也较为良好,可以选择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如果玉米种植区域地势较低,种植地块土壤条件较为良好,并且存在着丰富的水源,农户可以选择具有较强生产潜力适合稀植的玉米品种。玉米种植地块地势较高,通风、光照条件较为良好,但是区域存在着一定的水土流失情况。玉米种植人员要选择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
2.3 播种保苗
需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以及区域环境温度合理的确定播种期限,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的进行播种。要严格避免种子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过长,这样会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其它病害。玉米种植人员对土壤温度进行测试,当地表以下10cm土层温度在8℃~10℃范围内就可以进行播种工作。精细化的玉米种植地块进行翻耕处理,并且做好基础肥料的施加工作。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处理,晾晒时间要控制在2~3d范围内。玉米种植人员要选择大小粒径相同的种植,对播种的深度与数量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3 结语
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应用对提升我国玉米种植产量,提高玉米种植人员经济效益有着积极影响。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得玉米种植人员可以及时吸收外界先进的玉米栽培种植技术,打破以往传统玉米栽培种植技术的限制,使得玉米生产可以呈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的特点。对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彦.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10).
[2]高瑞红,刘玉红,徐嘉.玉米浅抗旱育种的策略研究[J]. 农技服务. 2016(13).
[3]王文英.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