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巍
1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现状
2016年全县共流转土地92.8万亩,其中转入农户面积74.5万亩,转入合作社16万亩。参与流转农户数20496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8897份。
土地规模经营面积75.6万亩,按照经营类型划分大户58.9万亩,合作社15.9万亩。按照经营面积划分200~500亩为2423户,共计面积47.6万亩;500~1000亩为133户,共计8.5万亩;1000~3000亩为50户,共计面积7.6万亩;3000~5000亩的14户,面积4.7万亩;5000~10000亩的11户,5.9万亩;10000~15000亩的1户,1.2万亩。
2 主要做法
(1)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县、乡、村成立了1个“农村土地流转办公室”、乡镇成立了10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成立了95个“土地流转服务站”。三级管理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能。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专(兼)职工作人员,及时记载土地流转台账,并将所汇集的资料报送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同时,保存好土地流转软件。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将所辖各村流转和规模经营资料保存归档,并且每月通过网络向县土地流转办公室上报一次数据。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及时开展土地评估、流转合同的签订和鉴证、土地法律政策咨询,并对流转土地进行监管,确保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促进规模经营。县土地流转办公室负责对乡镇上报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形式及时进行信息发布,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进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工作的深入开展。(2)实行区域作业,实现连片种植。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自愿联合,实行区域种植。大户经营面积完成了61.4万亩。(3)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了16.8万亩。(4)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营。企业可以承包农村土地,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企业经营面积达到了0.2万亩。
3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主要作用和成效
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有力的促进了我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县合作社模式的规模经营占总体的17%。通过合作社统一创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有力的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有力促进了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我县土地流转收入达1.8亿元。
4 制约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营形式单一。从全县情况看,仅限于村民之间土地的转包和少部分出租形式形成的流转。至于转让、入股、其他等形式较少。(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狭窄。要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应建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之上。从县、乡、村看。(3)连片种植难度大。要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搞连片种植,实现规模效益。
5 下一步工作
5.1 健全服务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我县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组织机构。县级成立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办公室(设在县经管总站),鄉级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乡镇经管站),村级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其次,要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土地流转必须签订流转合同,并报村委会备案。实行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并接受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督。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使农民知道土地流转受法律保护,使土地流转变隐蔽为公开、变自发为有序。以减少私下流转和违法流转给农民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逐步培育和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建立较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的信息收集工作,并要开展土地评估,供求登记、信息发布等工作。使土地流转程序更合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从而促使连片种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5.2 土地流转多样化
要想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工作的大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流转方式。一是建立农业示范园区,使园区覆盖乡村;二是进行林网改造,从现在的农田林网格局看,已经不适用土地规模经营和大型农机具的耕作。所以,必须改造农田林网格局。在上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把现有的农田林网进行改造,以适应大型农机具耕作的要求。引导农民进行土地互换,搞连片种植;三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村,特别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村,可以成立机械合作社。
5.3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工作的进程。一是就地转移。利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村办及私营企业,使农民劳动力就地转移;二是逐渐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市场,由政府组织、登记。并要及时搜集劳转信息;三是适应用人单位需要搞好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从而可推动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