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摘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让直接利益相关方行使管理权,重建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之间的合作治理关系,由此解放学校利益相关方的创造性力量,造就向上、向善的教育。校长必须革新自己的权力观和领导观,学会让渡和分享权力,要建立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的领导观,组建团队领导体制。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权力清单;自我公约;自组织管理;社区教育理事会;家长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7)01-0032-03
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词是民主、自由和解放,通过民主尊重人的主体性,通过自由解放人的创造性。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之间形成了一张利益关系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关系重建,解决学校与四者之间的合作治理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学校利益相关方的创造性力量,在这样的基础上造就向上、向善的教育。
所谓规范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就是要依法治教,明确规范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义务和权力边界。政府必须按照法律授权和法定职责,将管理权限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这是当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自我革命,放弃现有的若干权力。规范政府管理权限需要列出政府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规定政府和学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履行什么责任。
政府对学校的义务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学校建设、经费保障、人力资源配置、贯彻教育方针。目前,政府对学校的义务和权力在这四个方面还不够清晰,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得太多了。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章程建设来规范政府对学校的义务和权力边界。目前,青岛、潍坊等地市已经出台了教育系统的权力清单,规定了教育局代表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要尽到的义务。对于山东的中小学在政府授权之下能做什么,教育厅已经开始进行规范。比如:在潍坊,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方案的制定已经交给学校来做,学校在规定的名额内,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审方案。
当前,中小学校长法人权力的缺失是普遍现象,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面临的的重要挑战。2014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强调,要落实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在副校长提名、中层干部的聘任以及教师聘任方面的用人权,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的评价权,在绩效工资、优秀教师激励方面的分配权,在内部机构设置、课程开发、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管理权。2016年,山东省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校长的去行政化和专业化。在这项改革中,我们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组织部门、教育部门校长管理权的分权合作治理体系。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重大事情必须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这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第二个重大步骤。在学校内部的治理体系里,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活力。
1. 最有效的制度是自我公约
现在很多学校的制度体系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力很弱,教师往往对其缺乏认同感,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制度不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没有尊重教师的利益诉求。只有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和规则制定,才能使学校管理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让教师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来维护制度,让学校制度发挥最大效力。
在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系列评奖办法、教师评优办法、教研室管理办法、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等都是经过教职工代表小组提出议案、经代表大会审议形成的管理方案和制度。这样的制度建设本身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是维护所有教职工共同利益的需要。这些管理制度不是校长强加给教师的,因此具有更高的认同度和管理效能。
2. 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自组织管理
例如:在山东省青岛山东路小学,由教师竞选产生的学术与师德委员会成为学校教师自主管理的主要载体,承担了校长转移的管理权力,如对教师作出教学业务评价,担任学校教学竞赛活动评委,遴选本校名师,推荐区市各类荣誉称号人选,等等。
3. 最有效的发展是自主发展
现在各级各类培训很多,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这种培训如果不能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需求匹配,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灾难。烟台三中建立教师自主培训申报制度。每学期教师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及其他团队形式,提出外出培训方案。对于审核通过的培训项目,学校承担全部费用。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在教师奖励方面支持教职工自主申报或自命奖项。教师将申报奖项的理由和事迹在校园网上公布,通过教职工网络无记名投票和专家团队评选产生表彰人员,如由此产生了“耐心答疑奖”和“最佳家长信撰写奖”。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校治理体系当中,学校应该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让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利益诉求。学生参與学校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岛山东路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民主管理组织,包括大队委员会、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和生态委员会。这些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承担一种责任和使命。同时这些组织的成员由学生公开竞聘产生,这本身就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青岛山东路小学的少代会建立了正式的提案制度,少先队员从自己的视角对学校治理和管理的问题提出提案。提案在少代会通过后,学校必须落实。根据学生的建议,学校建立了“读书吧”,把学生卫生间甚至垃圾桶都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青岛市第二中学成立了学生代表大会,并设有学生会、城市化发展委员会、民主议事会等组织形式,形成三权分立的架构。学校适当转让部分管理权力给城市化发展委员会,使他们成为学校的同等管理者。学校的纪律、食堂及教室卫生、节能、安全等检查工作均由城市化发展委员会的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指导者;在班会评比、优秀班集体和创新班级评选、省市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推荐评审、学生评教等工作中,他们与学校领导以1∶1的比例共同组成评委。此外,这些机构的每一个学生干部都是经过笔试、面试、“千人演讲”等严格的程序选拔而出。
山东省实验中学推行的学长制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每年的暑假前,学校在高一年级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异、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组成首席学长团,并从中选取在学习、生活、社团活动中表现出色且善于演讲的学生组成学长报告团。根据团委、政教处的安排,学长团参与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做好高中生涯规划,选择学生社团。学长团在现代学校治理和高中教育生活中发挥了很好的助手作用、参谋作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为高一新生的成长树立了榜样。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9年,山东省就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年级、班级),履行三大职能,在两大合作空间推进家校合作共育。三大职能分别是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利用家长开设家长教育课程。所谓两大合作空间,一是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在家长所联系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下,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
山东省各地区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各具特色。济南市舜耕小学家长委员会组织了家长护校队、爸爸俱乐部和家长课堂等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家长节。在济南新苑小学,家长作为志愿者,每天下午到学校图书馆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图书、一起读书;一些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家长还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另外,家长还参与观课、评课,对学校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济南历城区董家中学创建了“村居学习互助组”,学生放学后走进参加互助组的家庭,共同读书、学习、交流。
一些高中学校将家长委员会引入学校管理中,学校里的很多管理问题都要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在济南第一中学,学校食堂和宿舍床上用品的招标都交给家长委员会去做。青岛市第二中学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审议《青岛二中高考保送及自主招生推荐办法》,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长实名推荐选拔测试。学校把这些管理权力让渡给家长委员会,大大提高了治理效能。
在山东省的中小学,所有班级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所有家长都要参与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产生年级家长委员会,进而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
社区是学校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学校的资源环境,社区和学校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山东省支持各地区和学校成立社区教育理事会。我们希望社区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能进入到社区教育理事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支持学校教育发展,同时也对学校进行监督。
济南市西藏中学离济南大学很近,学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邀请济南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学校,建设学生社团。潍坊市坊子区在五个街道成立了12个社区教育理事会,社区教育理事会可以根据专业机构的提名聘任校长,根据专业机构的考核结果奖惩校长,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协调当地资源支持学校建设。
农村地区也可将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学生成长服务。比如:德州市临邑县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了125个“周末书屋”,使其成为学生周末和假期读书、学习的场所。书屋设立在学生比较集中的村庄,选择家中有闲置房屋、品行端正、热爱教育的人士做管理员,教育系统通过社会捐助,为书屋提供书籍、书桌等物品。“周末书屋”成为学校教育的积极补充、校外教育的有效载体、农村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安全问题。
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监督评议教育工作的意见》,我们希望将来所有学校都要接受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评价。
由直接利益相关方行使自己的管理权,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必须革新自己的权力观和领导观,学会让渡和分享权力。让渡权力就是建立一种责任分担机制,传递信任,激发活力,释放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的创造力。同时,校长要破除过去喜欢靠个人行政权威来领导学校的领导观,建立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的领导观,组建团队领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