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忠
(江西省上犹中学,江西 赣州 341200)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乙卷第25题赏析①
刘明忠
(江西省上犹中学,江西 赣州 341200)
本文从问题的设置情境、学生的思维要求、解题思路与方法等视角,对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乙卷的第25题进行剖析,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其理解、分析能力.
高考物理;核心素养;理综课标乙卷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考试课标乙卷在注重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对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其中的第25题在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考查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科学思维是指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图1
(1) 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 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1 切合高中教学,贴近考生学习实际
试题以经典的力学模型——斜面、圆周与弹簧为背景,考查了单物体、多过程的功能关系,重点考查学生在复杂运动中对能量关系的运用,同时涉及圆周与平抛运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试题突出了对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均是学科基础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试题切合高中物理教学,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
3.2 问题设置独具匠心,解答思路、方法不唯一
试题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合理设置问题难度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试题,拾级而上,又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斩获,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如果考生思路清晰、注意条理,是可以顺利解答的.每个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不唯一,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如第(1)问可以用动能定理,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公式求解.第(2)问可以选取的物理过程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选取,但是离不开两个方面的方程,一个是体现几何关系的方程,另一个体现与所求问题有关的含有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当然选取的方法、过程不一样,运算繁简程度也会不一样.建议第(1)问用动能定理,第(2)问选P从C点出发,最终静止在F,分析整段过程和P从C点运动到E点过程,相对简便.
第(1)问的两种解法如下:
图2
第(2)问的两种解法如下:
通过对上述高考题的分析,启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避免通过刷题寻求万能解法.在把握物理的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1] 沈祖荣.基于高考要求谈基本仪器的读数规则——以2015年高考物理题为例[J].物理之友,2016,(6).
[2] 朱建武.从2015年江苏高考力学题谈“四析”能力培养[J].物理之友,2016,(3).
[3] 韩叙虹,钱呈祥.2015年高考试题中的叠加电场例析[J].物理之友,2016,(3).
[4] 丁宏伟.例谈高考电路问题的解决方法[J].物理之友,2016,(6).
[5] 郑伟健.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Ⅰ第25题解法赏析[J].物理之友,2016,(8).
①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电教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学生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研究”(批准号:GDK-2016-G-246655)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