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文本细读”二则

2017-03-18 13:00周玲
当代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里科夫结盟晋文公

周玲

重视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充分认识这一特点,对于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形成语文课堂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突出这一特点呢?深入研究文本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蒙田曾讲:“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作为课堂的主导,我们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精思,从而自书中自己去得来一个头脑,去精思作者的写作意图。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有这么几句话:

“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爱;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我们要注意“尤其”一词。“尤其”表递进,是句中重点所在,显然作者的本意在此。前面先讲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爱”,是说其有容貌,人际关系好;再讲华连卡是“五等文宫的女儿,家里有田产”,是说其地位较高与经济较好。虽然喜欢美色、羡慕与追逐金钱是社会通病,但作者不着痕迹地将重点放在“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上,看似自然而然,实则别巨匠心。在作者的笔下,容颜、地位、财产对于别里科夫来说,显然比不上“待他诚恳而亲热”。华连卡是个青春飞扬的女孩子,有地位与财产,有漂亮的相貌,哪个男性不动心呢?但在别里科夫眼里,这些都还比不上华连卡的“诚恳与亲热”。是华连卡的“诚恳与亲热”打动了他,并且是第一次。“第一次”隐含的信息是:在这以前从来没有谁待他这样,哪怕是他为之服务的沙皇反动政府。“诚恳”与“亲热”,别里科夫第一次感觉到了,从华连卡身上,于是他决定结婚,这个决定,对于他,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重要。由此可知,在其内心深处,同样渴望“诚恳与亲热”。“誠恳”与“亲热”是人性中的美好部分,一个渴望“诚恳与亲热”的人,哪怕他再是反动统治者的工具,作者也应不是全盘否定。所以说,作者对其憎恨之外还有同情,因为他使别人受害的同时,他自己也是是受害者,他有着不能表达的悲哀。

其实,作者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除了触目所知的,往往还有其隐秘的。欲精思作者意图,学生需有重视文本的意识和研究文本的习惯,需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长期这样,学生肯定会从精思文本中得来一个头脑,从而享受到精思探究与发现的乐趣,获得许多出乎意料的审美感受。

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美趣的同学或者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们教者应该极力引导学生都“带着积极情感学习”,尤其是在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之时,这样才会独辟蹊径事半功倍。

高中语文(必修l)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尾段是如下文字: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该段写晋军撤退及其原因,原因为“不仁”“不知”“不武”。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探究一下文本。文本中紧接原因之后有“吾其还也”一句,其意思是“我们还是回去吧”。“吾”译“我们”;“其”,副词,译“还是”;“还”,译“回去”;“也”,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吧”。从翻译里我们不难发现,说话之人(晋文公)语气里透露出深深的无可奈何与不甘心。为什么呢?因为其志在必得、唾手可得的郑国瞬间已不可得。究其原因,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现在已经不能攻打了。为什么不能攻打?研究文本,我们发现,“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是真正原因。从此文本中可看出,秦军与郑国结盟,还派兵防守,原来的秦晋结盟已被郑秦结盟所取代,实力对比已经放生了很大的变化,情况对晋国已经非常不利。面对形式的急剧变化,晋文公明智地选择了撤退,说“不仁”“不知”“不武”只是借口,而非真正原因。文章短小精悍,晋文公身上着笔亦很简练,但其深沉隐忍、当机立断的形象却十分突出。文本中看似平常之语,学生若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正好可找到深味人物心理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里科夫结盟晋文公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按兵不动
“足下”的由来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相互扶持
结盟
“足下”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相约二十年
五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