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君
[关键词]后进生特点;帮教策略
班主任在小学校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对整个学校有着巨大的稳定性的作用。但是班主任的工作又是繁重的,在目前的小学校除了要承担数学语文两大主科的教学任务,还要面对很多随机的工作,更重要的工作任务担任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启蒙与教育,小学生年龄小,认识问题的能力薄弱。现在的家庭情况复杂多变,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体凑在一起成立班级,真像一个小社会,再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更加难以管理,尤其班级中的问题儿童,更是令人头痛,如果工作没有策略与章法,将会使你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教育效果差,班级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要想游刃有余地勝任班主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帮教工作尤为重要。
一、理解个性儿童心理走进孩子心灵
提到班主任工作,最让老师们头痛就是个性儿童,也就是俗称的后进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后进,还是学习方面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后进生像一颗生病的小苗,班主任应该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
二、运用伦理谈话疏导畸形心理
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要研究教与导的关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教,但尤宜致力于导。导是高级的导。”
我运用的是伦理谈话的针对性原则。伦理谈话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伦理谈话要把握切实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伦理谈话要把握时机。使学生愿意接受。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应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育伦理做指导,会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心观察抓住闪光点树立孩子自信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差”只是暂时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总是向学生暗示:你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天才!平日千方百计去激励学生而不是批评打击学生,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抓住其点滴进步,大加表扬和鼓励。因此,他们总是“差生”不差,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
人人都有爱的需要。冰心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差生”在家往往缺少父母之爱,在校又缺乏师生之爱。其爱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于是便产生孤独、自暴自弃甚至孤僻。针对这些教师要以心中爱的火苗去点燃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信念。这样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无穷的信心与力量之火。“差生”的“难处”往往很多。老师若能主动帮其解“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体验到师爱.定会产生无比信心和力量。爱学生要从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做起。
四、不断革新工作形式润物细无声
在我们日常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多的依赖于说教,教师常常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内心的感触。也就缺乏内心的共鸣,收效甚微。
记得曾在一堂课上,我想告诉学生“要学会帮助别人”。于是我推来一把轮椅,请每位学生轮流坐上轮椅在校园内和走廊上行进,学生无不体会到平日轻而易举的动作这时变得艰难了,原本还十分好奇的学生在体会过一次当“残疾人”的经历后,无不感到身为残疾人的不易。教师切勿多语,学生无不感到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对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当我问道:“当你遇到困难时,你需要的是别人的帮助:那么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该怎么办?”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要帮助别人。”
在这堂课上,我并未对学生讲上一番大道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无助时的痛苦。这样的体验式教育是否比简单的说教更管用?或许我们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构建和谐班级氛围同化激励问题儿童
和谐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尤其对于问题儿童来说,增加安全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更是有着巨大的作用。
努力营造班级文化环境。精心布置教室,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的创建,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慰藉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尝尝当“官”的快乐,打破从来没有当过“官”的神秘感,尤其那些后进生增强当班干部的责任感。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体会公平公正,受人尊重,培养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些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