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添
每个学生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只有特殊性和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离不开共性。具有较强个性的学生向来是实际教育教学中最棘手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化表现冲击了教育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利于自身正确道德观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处事心态、气质修养,引领和熏陶学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一、从“不听狐狸的故事”谈“好与坏”
在进行一年级第一学期中段的语文教学时,我都会把40分钟的一节课分为20、15分钟的长短课和5分钟的课间活动。这5分钟的课间活动以讲故事、看绘本以及进行与学习内容有关系的游戏为主,以促进刚进入小学的学生适应小学课堂学习。这一天,结合学生开始显得有点烦躁和疲倦的状态,我微笑着说:“刚才大家都很认真学习,为奖励大家,我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吧。”“幼儿园时就听过了,换一个。”正当我张口讲时,澄澄一边举手一边大声喊道。“那《狡猾的狐狸》好吗?”“早听过了。”“《狐假虎威》呢?”“听过!”“《狐狸摇尾巴》《狐狸和鹅群》《狐狸跳屋顶》……”小家伙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我不听狐狸的故事。”澄澄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老师讲的和光盘里的狐狸都是狡猾的坏家伙,我讨厌狐狸。”他的话使我的心一下子揪住了,“狡猾的坏家伙”标识通过各种童话故事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启蒙素材,与他们素未谋面的狐狸已经在幼小的心灵里被烙上“坏家伙”的烙印。
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江老师的狐狸可是与妈妈和幼儿园老师讲的狐狸不一样,我的狐狸可是动物世界的‘好爸爸哦。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讲动物故事大王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讲完后,我接着说道:“孩子们,狐狸不管是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都很可爱。从动物的本能来说狐狸是‘高智商的,懂得欺骗对手,使族群更好地在大自然中生存和繁衍,它们的‘狡猾就像变色龙所具有的保护色。以前,人们常常想办法捕捉狐狸,有时候会因为它们的聪明而不如愿,于是就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坏家伙,并编出各种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来遮盖它的动物本性,所以,在判断事物的好与坏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还要多听各方意见,多问多想。”
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眼神,我不着急,也着急不了。因为,成长需要时间,怎一个狐狸的故事就行?但是,客观地评判一个事物的“好与坏”的辩证思维正在播撒着。
二、从“我是很聪明的孩子”谈“聪明与愚蠢”
在我让学生在《灰雀》一文中划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边思考边用尺子划出相关的句子,唯独小楚托着腮帮子,玩弄着尺子。我轻轻走到他的跟前,轻声问道:“需要帮助吗?”他摇了摇头。进入到交流环节时,我发现每当有学生分享了自己划到的句子后,小楚总是很麻利地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补划句子。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难不成他又有什么别样的看法。下课后,我把他带到走廊尽头的角落里,蹲下身子聊了起来。“小楚,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刚结束的那节课告诉我,我看错人了。”我很失望地看着小楚,难过地说道。他不解地问道:“我是很聪明的孩子。”“哎!你别再说了。我的心难过得在疼呢。”我夸张地说道,“刚才你就用了自以为最聪明的方法做最愚蠢的事。”“我不知道。”他低声说。“你觉得江老师提出思考问题后,让大家圈划出相关的句子时要动手划,而在交流时,如果自己划错了,或者划漏了句子还是要动笔去改正,这倒不如等到交流時再划,这更省事省力……”他惊愕地看着我,脱口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一笑,说:“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当然知道你的想法呀。但是我还要告诉你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你想想,自己思考后划的句子与听别人交流后再划的句子有什么不同?”“是听别人的。”“还有吗?”“自己没有开动脑袋思考……”“你还是江老师心目中那个聪明的小楚。这一次的愚蠢只是不知道用了笨法子而已。聪明的你知道以后要怎样做吗?”我开心地问道。“知道了。”第二天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在《小摄影师》一文中划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的句子,语音一停,小楚第一个拿起尺子和笔,认真地默读课文思考,还第一个举手汇报。
教室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出错,有利于教师了解他们的不良思想动态,从而加以点拨和纠正,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去宽容他们错误的,但却真实的独特体验呢?
三、从“我喜欢龙卷风”谈“喜欢与讨厌”
在教授《风娃娃》时,我问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风?”很多学生都说喜欢为人们做好事的风,但小宇说:“我喜欢龙卷风。”他的答案不仅吓坏了我,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可他看到这种情境,自信的头昂得更高,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带着疑惑,我组织了“你愿意跟龙卷风交朋友吗?”的谈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我不跟龙卷风交朋友,龙卷风所到之处树苗被连根拔起,衣服全被吹走。”“龙卷风还会把我们的房子吹倒。”“吹倒的房子还会把人压死。”“龙卷风还会把路上的汽车吹走,人也会不见了。”我适时地小结道:“龙卷风所到之处带给人们的是……”“伤心!”“伤害!”我转过脸看着小宇,微笑着问:“你还喜欢龙卷风吗?”小宇很严肃地说:“我还喜欢。我都没见过。”面对同学们列举的危害,基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小宇仍然喜欢龙卷风。他的坚持使我感动了,也使我想到:“国际上很多物理学家不也在研究如何降服龙卷风,‘变害为利吗?”于是,我深情地说:“小宇基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喜欢,我很欣赏。但我更希望小宇和其他同学,可以在课外借助书报、网络等途径,了解、认识龙卷风。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发明出‘降服龙卷风的神器,把它无穷的威力服务于人类,使人们因为龙卷风的变害为利而喜欢龙卷风,那他肯定会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灼灼生辉。
课后,我与小宇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家长支持小宇的求知欲,辅导和帮助小宇收集关于龙卷风的相关知识,并制作成课件,让小宇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两天后,小宇在爸爸的帮助下,小宇进行了《认识龙卷风》的主题展示。通过展示,小宇俨然成为了研究龙卷风的小专家。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