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金
反思即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再次思考和重新审视。在小学数学中,教师需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将反思意识融入到教学理念和方式中,引领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问题的来源、分析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一、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观察意识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少数学现象则较为被学生所熟悉。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与生活反思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以此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促进学生反思意识形成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教授“有趣的图形”时,由于一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新课引入环节中,教师可先展示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和分类,以此引出新课。接着,教师出示圆柱体和长方体,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认识圆形和长方形,并要求他们找出一些日常生活见到的图形,诸如:篮球、乒乓球、玻璃球、文具盒、餐桌、牙膏盒、三明治、红领巾、彩旗、魔方、闹钟、烟灰缸等。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还能够自主地找出生活中的相关图形,从而增强观察意识,为促进其反思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构建开放数学课堂,相互讨论促进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教师应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探究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自觉主动地进行反思。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构建开放式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共同成长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一分与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兔妈妈收获了6根胡萝卜,想要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怎么分才能够让它们两個得到的胡萝卜一样多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将个人想法与分法表达出来,并共同讨论。接着,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拿出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概念,借此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将除法意义告知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后,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
三、合理应用总结手段,引导学生反思归纳
反思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省和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应当合理进行课堂总结,在组织学生总结时,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自主反思,包括整体的学习流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以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前段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并掌握使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方式和测量工具的多样性,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测量的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的测量知识后,教师可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错误,并进行归类总结,如“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什么”“如何估量部分物体的长度”“怎么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等。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总结内容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反思学习本章节知识过程中的失误与成功,弥补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做法。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