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芳
[摘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点城市,在“一带一路”的良好契机下,兰州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环境助推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文化传播,语言先行。本文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兰州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期待本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为兰州文化的传播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翻译教学;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2016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与研究”(GS[2016]GHBZ015)阶段性成果;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教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翻译研究”(JGY201632)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互联网持续而深远地改变着文化传播的文化环境、产业环境和受众环境。“互联网+”的提出使当前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着巨大变革。 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兰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兰州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美丽兰州——2016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启动,更使世界逐渐了解了兰州,兰州也迫切需要走向世界。但兰州文化对外推广传播力度薄弱。本文将从“互联网+”背景出发,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兰州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具有“连接一切、开放融合”的新特征,符合文化传播的本质特点。“互联网+”战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陆域的几何中心,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的美誉。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在城市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1从兰州文化发展与传播现状来看,各级政府也在采取不同的方式,助推兰州文化走出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较慢。所以,兰州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力量助推其走的更远。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使人们了解兰州文化,关注兰州?“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和多种媒体手段”,“选定最能表示城市内涵和传神魅力的文化标识”,使这些标识在“高度聚焦中闪光发亮,成为看得见、感受到的城市魅力和城市竞争力”。2那么,其中语言便是一种“文化载体”。
高校学生是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性”3,提高他们的本土文化传播意识、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文化传播,“语言先行、沟通先行”,4因此 ,高校这块传播阵地不可小觑,翻译教学中对兰州文化的渗透及翻译,对兰州对外文化传播有積极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立足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对兰州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期待本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向世界推介兰州文化,弘扬兰州文化,提高兰州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增强兰州区域竞争优势。
二、翻译教学与文化传播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有很多前辈已作了相关研究。钱钟书先生早有论述:“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5由此可见,翻译与文化传播密不可分。罗选民探讨了文化传播与翻译的关系,即“翻译在本质上与文化传播和大众传媒密不可分”,“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精神活动,这一种活动离不开语言和人类所独创的符号”,因为“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人们大部分是通过文字(翻译)达到交流的”。6他还强调了文化传播与翻译的共同点,即“语言和符号的特征、鲜明的意图性、场依存性和互动性”。7所以,在跨文化交际和交流中,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保证,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翻译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道,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8
由此可见,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担当起重要的桥梁作用,无论是书面翻译还是口头翻译,它们都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产生着巨大影响。9
三、“互联网+”环境下翻译教学对兰州文化传播的深刻意义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译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本土文化提供了平台
大学英语课时少,内容多,所以,文化内容(包括中国文化和本土文化-兰州文化)的讲述时间少,在课堂中教师如何抛砖引玉,利用“对分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10“借助于翻译来激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增强语言学习的兴味,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乃至修练汉语)的积极性与有效性”,11进而提高学生借助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及兰州本土文化的意识。笔者就相关内容做过问卷调查,100%的学生会借助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信息资源容量更大、种类更齐全、互动交流手段更丰富,且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技术支撑,使用更加便捷”。12
较中国文化而言,兰州文化的英文版资料相对较少,“互联网+”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如“在翻译过程中把遇到的翻译难点通过论坛发帖形式进行发布”,利用网络工具或资源平台进行求解或寻求帮助。另外,可以让学生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度学习,进行翻译实践练习,这也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进行“内化吸收”,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译教学为学生学习兰州文化提供了平台,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学生借助“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交流学习,掌握特定文化词的英语表达。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译教学推动兰州文化的繁荣发展
跨文化翻译教学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中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高校跨文化翻译教学可以“保障中华文化生存”,“引领中华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繁荣”,13那么翻译教学在推动兰州文化的繁荣发展方面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在跨文化翻译教学中,“教学人员、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这三者是教学的有机构成”。14“互联网+”环境为教师提供了资源平台和传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和搜索资源平台,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展示平台。
此外,高校是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互联网+”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同样,“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译教学,也可以将兰州文化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在不同平台,推动兰州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译教学助推兰州文化走出去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产业的产品形式和内容升级”,而且也“助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15“互联网+”环境为助推兰州文化走出去提供平台和支持;翻译教学为兰州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了桥梁。
笔者与外籍教师进行合作教学时,师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在进行着跨文化交际活动。外籍教师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或网络资料介绍自己的家乡的风俗习惯、旅游景点及当地美食等;中国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或课后给外教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兰州文化及兰州美食。外籍教师对兰州美食尤为喜欢,他尝遍了兰州美食,并录制视频,将视频传在国内外各种社交网站上,引发了众多的点赞和好评,使好多旅游者慕名而来,这为兰州美食文化及兰州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网络传播力很强,影响力很大。高校跨文化翻译教学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推动了兰州文化的传播。一方面,“互联网+”助推兰州文化走出去,兰州走出去;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助推其走得更快。
在“互联网+”环境下,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翻译教学为媒介,以高校為阵地,借助信息化优势,通过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有助于突破兰州文化传播的信息瓶颈,增强兰州文化的知名度,向世界传播兰州文化,提高兰州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增强兰州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兰州走向世界。
[注释]
12陈之敏、马兴胜:《从兰州国际马拉松成功举办谈城市文化内张力的提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65页、第68页。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第 页。
4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第36~42页。
5钱钟书:《林纾的翻译》,《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 页。
67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国外语》,2008年第7期,第91~94页。
8刘进:《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学术界》,2010年第12期,第156~163页。
9刘明东、何晓斓:《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外语学刊》,2011年第2期,第5~10页。
10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2期,第5~10页。
11何刚强:《让翻译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55~58
12揭廷媛:《基于互联网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教学研究》,2013年第5期,第49~52页。
1314贯丽丽:《跨文化翻译教学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中的艺术魅力》,《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第45~46页。
15常凌翀:《互联网助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96~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