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心理视角的“后进生”转化策略

2017-03-18 17:56钟月华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判断题后进生效能

钟月华

“后进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曾在认知失调理论中认为对“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教育影响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可根据现有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等来指导实践,从根本上转变“后进生”的心理状态,继而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引导“后进生”逐步向“非后进生”转化。

一、发掘共性,理解认同

在学校中,学生的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和爱的需要等。我们利用“后进生”对归属和爱的需要, 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发掘其与教师之间的共同点,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予学生归属感和爱。通过走进其内心世界,準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确定突破点,对他们的现状抱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及时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举个实例,笔者刚从事教育工作时,班里有一位“后进生”特别叛逆,故意搞怪,什么事都与教师对着干。笔者所用的教育策略:先冷处理——“你故意出新搞怪,我偏偏不为所动”;后理解认同——“我理解你认可你,尊重你格格不入的言行”,通过这种方法对其进行转化,当学生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其恶作剧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减少了,逐步地脱离了“后进生”的队伍。

二、赞美赏识,保护自尊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现今社会,小学生的自尊需要越来越强烈,而“后进生”同样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那么,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保护其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再让其分析自身问题,让其感觉自己做了不恰当的事,进而完成自身心态的转化。笔者曾经有这样的真实事例:班上有一位学生陈杨倒垃圾时把一部分垃圾倒在楼梯上。另一学生马莉向我汇报情况,我没有马上指出陈杨的不是,而是对另一学生说:“陈杨是个负责任的值日生,应该不会这样做的。”此时,我看到陈阳的脸刷地红了。于是,我马上说:“陈杨,要不去做件好事,把垃圾扫干净吧。”“好的,老师,我马上去!”在他扫完了垃圾后马上向我承认垃圾是他倒在楼梯的,于是我对他刚才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对他知错就改表示赞许。如果学生没有自尊心,我们也不要急,先培养再指出。作为教师,应时刻铭记:批评学生的前提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心,认可他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

三、承诺要求,逐步递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显然,“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生相比明显较低。几年前,我们班有一位“后进生”数学成绩很差,只有23分,缺乏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很低。我发现他的试卷上多处空白,判断题亦未完成。我主动找他谈话,并未马上批评他:“你看你的试卷多可惜,判断题可以有5分的,乱填也应该有两分吧。以后你认真听课,下次你把判断题完成了我就有奖励,好吗?”学生觉得要求很低,马上答应了。当他认真听了几节课后我有马上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你每天都认真上课,你提高的可能不止是5分”。他再次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扬,认真听课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不停地增加要求,同时也提高了他的自我效能感,而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四、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及时强化

当“后进生”达到要求后,教师应及时地鼓励他们,给他们“好处”。特别是刚开始时,教师必须重视,所谓“诛大赏小”就是奖励他们小小的进步,通过奖励来强化转化的效果。鼓励要多元化,可以从物质化、社会化、活动化等来给予。鼓励要及时恰当,要遵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并逐步向目标靠拢。鼓励要先近后远,莫待其达到最终目标才给予表扬。对于不良行为,教师应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好处”,然后给予消减,建构良好的行为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点名让胆子小的学生进行回答,无论其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可让其感受言语性的鼓励,在这种长期的间或性的鼓励下,该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行为会不断被强化,其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有些学生非常积极地发言,且喜欢插嘴,显得异常兴奋,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其他人更多的关注。这时,老师应对该生的行为做出反应,进行言语性的提醒,假若再次发生,再次提醒。一般来说,该生刚开始会难以改变这种状态,通过教师多次提醒以及态度比较强硬的警告,发生这种插嘴、乱说话的行为概率便会降低。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判断题后进生效能
推理判断题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推理判断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常见应对方法
如何对待后进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判断题解题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