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

2017-03-18 12:33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查中萍殷得所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选育应用

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查中萍+殷得所+杜雪树+徐华成+戚华雄

摘要:E两优476是用抗稻瘟病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7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稻瘟病、熟期适宜,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6006。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E两优476;选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2+1;S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60-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4.010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粮食作物的50%和70%。水稻生产在湖北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生产中水稻易受到稻瘟病的危害,稻瘟病发生时缺乏抗性的水稻将会减产20%~50%。目前,防治稻瘟病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使用化学农药,二是种植抗病性品种。但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成本、增大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等,制约了水稻产业提质增效,而种植抗病虫品种既经济有效又对环境友好。因此,培育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E两优476是利用E农1S和自育恢复系R476[1]配组而成的两系中籼新组合,在湖北省区试和生产示范中,该组合表现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宜和抗稻瘟病等特点。E兩优476于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6006,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父母本的选育

E农1S是以广占63-4S[2]为轮回亲本、以抗稻瘟病品种GD-7[3]为供体,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的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的两系不育系。R476是以扬稻6号[4]为骨干亲本经复交和回交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恢复系,以其为父本与广占63-4S配制的杂交组合广两优476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1.2 杂交组合的选育

2011年春季在海南用E农1S与R476配组,同年夏季在武汉鉴定杂种优势,表现出抗稻瘟病、米质优、丰产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入选优势组合。2012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湖试验基地参加杂交中籼新组合品比试验。2013年参加湖北省中稻筛选试验,2014-2015年顺利通过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E两优476。

2 产量表现

2011和2012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南湖试验基地参加了杂交中籼新组合品比试验,产量分别为635.0 kg/667 m2和625.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分别增产3.08%和3.47%,增产显著。2013年参加湖北省中稻筛选试验,单产649.48 kg/667 m2,比对照丰两优香1号和Q优6号分别增产3.29%和18.40%,增产显著。2014和201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55.25 kg/667 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0.57%。其中2014年单产656.02 kg/667 m2,比丰两优4号增产0.18%;2015年单产654.48 kg/667 m2,比丰两优4号增产0.96%。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E两优476在湖北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5 d,比对照丰两优4号短1.9 d,株高约121.3 cm,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中长、斜挺;穗层较整齐,穗中等大小,着粒均匀;谷粒长形,子粒较大,颖尖无色、有少量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有效穗数16.2万/667 m2,穗长24.1 cm,每穗总粒数167.5粒,实粒数146.2粒,结实率87.3%,千粒重31.13 g。

3.2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E两优476出糙率为80.8%,整精米率达60.2%,垩白粒率24%,垩白度5.6%,直链淀粉含量14.9%,胶稠度86 mm,长宽比3.1,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

3.3 抗病性

2年区域试验病害鉴定结果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3,稻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白叶枯5级,中感白叶枯病。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E两优476在鄂中北稻区一般4月20日左右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稻区一般5月10日左右播种为宜。大田用种量为0.75~1.00 kg/667 m2,秧田播种量为7 kg/667 m2,浸种时用强氯精消毒,2叶1心时施断奶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移栽前5~7 d施“送嫁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

4.2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秧龄30 d左右,栽植密度为16.7 cm×26.7 cm,每穴插2粒谷苗,要求每667 m2插基本苗6万~8万。

4.3 科学施肥,浅水勤灌

施肥以基肥为主(60%),追肥为辅(40%),N、P、K配合施用,比例为1.0∶0.5∶0.8,大田每667 m2总施氮量12.5 kg。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早施分蘖肥,插秧后5~6 d每667 m2施尿素8~10 kg、氯化钾8~10 kg作返青分蘖肥,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4.4 综合防治病虫害

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要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在孕穗后期及抽穗期预防稻曲病。作好田间病虫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药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好安全抽穗扬花期

在湖北省夏制,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较为理想。第一期父本5月上旬播种,与母本的播差期宜在28~30 d。

5.2 稀播匀播培育大蘖壮秧

父本、母本均采用水播水育,父本用种量为0.4 kg/667 m2,秧田播种量为20 kg/667 m2。母本用种量1.5 kg/667 m2,秧田播种量25~30 kg/667 m2。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消毒处理。

5.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父本、母本秧龄20~25 d移栽较为适宜。每 667 m2插2.5万穴,每穴插2~3粒谷苗,基本苗10万左右。父本每667 m2插0.2万~0.4万穴,每穴插2粒谷苗,插发并举。

5.4 加强肥水管理,搭好高产苗架

施肥应坚持“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追肥。制种田施纯氮12.5 kg/667 m2左右。

5.5 水浆管理

薄水插秧、活蔸露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当母本苗数达到20万/667 m2时晒田,复水后要浅灌勤灌。注意抽穗扬花期遇高温要灌深水,降温增湿。灌浆至成熟阶段应浅水间歇灌溉,切忌断水过早。

5.6 及时调节花期,确保盛花期相遇

在進行叶龄记载的基础上,以幼穂剥检为主,进入幼穂分化期后开始对父母本幼穂进行剥检,每3 d 1次,以母本始穂早父本1~2 d为最佳相遇标准,否则就要进行调控。

5.7 科学施用“九二○”

E农1S、R476对“920”敏感,母本“九二○”用量控制在15 g/667 m2左右即可。原则上对其施用“九二○”要做到早而准,即在全田抽穗达到5%~10%时即开始喷施“九二○”。第一次施用以2~4 g/667 m2较为适宜。隔天后喷施第二次,“九二○”用量以10~12 g/667 m2较为适宜。若遇低温阴雨天气,则应适当增加“九二○”用量。

5.8 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在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一般在破口期、见穂期和齐穂期用克黑净或爱苗各防治1次。

5.9 防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

从种子生产开始到种子收割装袋入库的各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防止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田间做到发现1株杂株除掉1株。在母本授粉结束后20 d即可抢晴收割,先割父本,后收母本,并固定专人、专用收获工具和晒场,以避免种子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明元,万丙良,李进波,等.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0,25(6):18-20.

[2] 杨振玉,张国良,张从合,等.中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的选育[J].杂交水稻,2002,17(4):4-6.

[3] 柳武革,王 丰,金素娟,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J].作物学报,2008, 34(7):1128-1136.

[4] 徐卯林,张洪熙,黄年生,等.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J].中国稻米,2001(1):24-26.

猜你喜欢
选育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