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远

2017-03-17 06:42张庆勇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家诗书邻里

□ 张庆勇

忠厚传家远

□ 张庆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家风不一定写成专门的文字,放在书里或挂在墙上,而是一辈一辈的人言传身教,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约定俗成,并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我们淄博老家的家风,概括一下的话,大概就是“忠厚传家远”了。

为什么是这句话呢?最明显的体现在“请家堂”上。“请家堂”就是除夕这一天,一个家族的人,在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一家,安一张“家堂桌”,摆上供品,把列祖列宗的牌位摆上,供桌正面的墙上要挂一个“家堂轴子”,“家堂轴子”就是一幅中堂画,画上是宗庙祥云,这种画颜色灰黑、肃穆神秘,让人望而生畏。中堂两边配一副对联,一般都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请家堂”也是一种家庭教育仪式。家堂桌子摆好了,大门前横放一根木棍,表示这家供了“家堂”,全村人都要轮流去祭拜,然后相互评价一番,谁家今年过得顺,喜事不少,哪一家今年过得差些,碰到了难事,如果当事人在场,还要慰问鼓励一番。刚识字的孩子,都要念一通这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好比是一个家族年度总结会,让人们不断地反思、立志、奋进,每个人从小就知道,“忠厚”是立身的根本,读书才能有出息。

“忠厚传家远”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写春联,每年的春联都有时代特征,比如羊年写“羊毫书壮志,燕梭织春光”,猴年写“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但一直不变的还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尤其是大门上的对联,这副春联庄重、严谨,又充满希望,最能展示一个家庭的家风,让人觉得厚重、可敬,不敢轻慢。一副春联,好比一个家庭的对外宣言,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处世之道和对未来的企盼。我们这地方的春联,一般不张扬,很少写发大财一类的,最能体现“忠厚”之风。

忠厚之风还体现在长辈给孩子取名上。给孩子起名,往往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人或最有学问的人取,很有讲究,往往一个家族同一辈取一串相连之字,连成一句吉祥话。我们这地方用得最多的字就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如果这个人叫“××厚”,他在家族同辈中肯定排行老二,他大哥一定叫“××忠”,他三弟就叫“××传”。如果你见到“××书”,就知道他有个哥叫“××诗”。这种取名方式,不论张王李赵,都喜欢用。

忠厚之风还体现在邻里之间淳厚的乡风。长幼有序、邻里相助、扶弱济困的风气影响着每一个人,“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妻子回日照娘家带回一筐咸鱼,全村每家都要分到,不仅因为他是党员干部,我们这地方的人都这样,不能自己吃独食,做了好吃的,邻里之间都尝尝,包括包一顿水饺,甚至做一碗“豆沫”这种粗菜,也给邻居送一碗。

忠厚的家风,也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政风和干部作风。我在乡里工作时,乡里的食堂很难搞,因为采购员、厨师各个环节不好管控,经常入不敷出。饭菜价格太高或质量不好,同志们有意见,总怀疑工作人员占便宜,加上那时来人接待又多,管食堂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有一年办公室新分来一名学生小齐,就试着把管食堂的任务交给他。他管得还真不错,凡采购员买回来的菜,他都亲自看看质量,过一遍秤再记账;厨师用多少,他再称一遍。大家都吃完了饭,收拾好,他再骑自行车回家吃饭,从不在食堂吃,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包括卖了几个空酒瓶和酒瓶盖上一元两元的奖励都记得清清楚楚,逐月公开。这样一来,饭菜便宜又好,同志们都很满意。我问小齐,你怎么做得这么细致。他说:“俺爹经常嘱咐俺,做公家的事,一定得清清白白,别让人家戳脊梁骨。”

年轻干部秉承了上一辈的家风,老干部把这种风气又传给下一代。不久前,我们县纪委一位退休老干部老吴去世了。老吴是一位军转干部,上世纪八十年代转业到县纪委,一直做信访工作,人很厚道,在县纪委人缘很好,老伴没工作,儿子是工人,日子过得很拮据,但他很乐观。老吴去世后,同志们都自发去吊唁,按风俗表示了一点心意。春节过后,他儿子找到纪委机关支部的同志,把大家凑的钱退了回来,说:“我爸临终前嘱咐的,说自己生病给组织添了不少麻烦,后事一切从俭,不收礼,当前反腐倡廉反‘四风’深得民心,纪检干部得带头。我不能违背了他老人家的遗愿。”

也许这种忠厚过于保守,也许有人看不起这种忠厚,但我觉得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正是这源远流长的忠厚之风,承载起了中华民族的延绵不绝、生生不息,也必将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猜你喜欢
传家诗书邻里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