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永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这也就明确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础,将游戏巧妙融入课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自主选择,促进晨间活动游戏化
中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就是从晨间活动开始的,教师要充分重视晨间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和开展室内外结合的晨间活动。让幼儿每天一入园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为一天的园内生活奠定基础。
在室内,教师可以让幼儿擦拭自己的桌椅,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季节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创意角”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可以在“种植角”让幼儿给自己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让幼儿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又培养了观察能力。
在室外,活动的设计更注重趣味性。教师可以将走、跑、跳、投、平衡、钻、爬等对幼儿基本能力要求,融入到故事游戏中,比如投掷活动设计成“奥特曼打怪兽”、平衡活动设计成“小熊过桥”等。教师利用丰富而有趣的内容及形式,吸引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晨间活动,达到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积极性的目的。
二、深入引领,促进区角活动游戏化
所谓区角游戏,是指幼儿在特定的区域中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幼儿园中区角游戏的内容丰富,融入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身体、艺术等诸多方面。在幼儿游戏课程中,区角活动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阅读区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借助图书中的内容进行听、说的实践性训练。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换上相应的服装,戴上相应的头饰,对绘本中的内容与情节进行感受与模仿、学习与鉴赏,从而借助游戏形式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又如在建构区,在活动中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积累建构方法,在拓展幼儿思维空间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事物基本形状与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教师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设计方案,攻克难关,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多维整合,促进户外活动游戏化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决不能把孩子禁锢在有限的教室里,而要引领幼儿大胆走出教室,多进行户外运动,以户外活动的游戏化,不断提升幼儿的活动能力。而在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保障,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集中性或分散性的游戏,并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提供必要的游戏工具与材料,从而唤醒幼儿内在的认知思维,激发幼儿对真实生活的模仿与想象,从而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如教师可以对民间流传的一些游戏方法进行广泛收集,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现代元素,将游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整合,在筛选中渗入新颖的玩法,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的户外课程体系中,从而为幼儿的户外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资源。
在开展户外民间游戏时,教师应该以组织者与游戏者的双重身份介入其中,对幼儿进行必要适切的指导,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四、张弛有度,促进过渡环节游戏化
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經说过:“教育无小事。”而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紧紧依循幼儿在园内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排查与认知,将教育的触角关涉到孩子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其中,幼儿每一个学习或者活动板块之间的衔接,往往被我们忽视,遗憾地成为教育的真空地带。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丰富形式,从活动的性质入手,感受动静之间的搭配,让适当的游戏贯穿在幼儿园中学习、生活的板块之间,从而保障幼儿在整个学习与生活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保障活动区域游戏化得到充分落实。
如幼儿用过午餐后,很多教师要么将幼儿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的休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么就是带着孩子到操场进行放羊式的活动,以打发时间……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幼儿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餐前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在用餐之后进行小型、安静且趣味性强的游戏,比如手指类游戏,让孩子在静静的游戏过程中修身养性,在张弛有度中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课程游戏化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顺应幼儿思维能力与认知规律的必然趋势。在幼儿教育中,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正所谓“教育无小节”,幼儿一天的生活与学习都充满了教育的契机。因此,我们要“以游戏为基础,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紧依托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里树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