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和应用

2017-03-17 12:48康跃辉
中学化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学法学案

康跃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弊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一味地帮学生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从而无法培养自学能力。基于以上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

何谓“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学案则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高中化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知识点多、较琐碎;二是理解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三是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如数学的极限思维、平均值应用,物理的电学、力学知识,甚至有人还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 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案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以下就谈谈有关“学案导学法”的一些做法。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学案设计前教师应做到“三分析”:第一,分析化学新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教学参考资料,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第二,分析教材,剖析教材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把握教学重难点;第三,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认知能力,达到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学案设计时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础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二是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如设计加几滴酚酞的NaOH的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最终是否无色?根据问题由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三是主体性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如在设计酯化反应时,可提出凡是酸与醇的反应都能叫酯化反应吗?酯化反应有何规律?然后要求根据酯化反应规律写出一元羧酸与二元醇、二元羧酸与一元醇、无机酸与二元醇、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等酯化的化学方程式。四是差异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学情,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学案的设计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标、自学流程(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等)、达标测评等几部分,在设计时根据需要可对其进行适量的调整。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达成。

二、学案内容的编写

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并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例如设计《有机化学基础》中醇的学案,在学生学习了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了解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后,可以设计一些自主探究题,如: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催化氧化成醛?什么结构的醇不可以催化氧化成醛?制定的学习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学案中的问题来源于课本,适当的设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和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关于卤素性质的引入,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取用自来水,有时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从氯气的用途了解氯气的相关的性质。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基本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1.课前

将学案分发给学生,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的课前准备——复习旧知与预习感悟。为此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中新课内容的预习题。能回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把问题交到学习小组,小组共同学习——交流、探究、归纳。还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内达标题目。小组再把小组的疑难问题交到科代表处,科代表统一把班级的疑难问题交给任课老师。

2.上课

(1)导课。可先由教师引课,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说明学习本节课的背景、实际意义以及重要作用。然后将课前交上的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分组讨论探究。

(2)探究。指定学生汇报学习结果,然后针对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或由教师启发、引导, 最终使问题圆满得以解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高潮之一,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都来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对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或是求异思维都应给予肯定,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3)精讲与总结。教师根据探究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引导或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

项。并且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或引导。讲授不在多, 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明白的, 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要在精上下工夫, 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還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

(4)训练巩固。基础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结果,或在课上留一点时间让学习小组对完成的情况进行交流, 然后再推荐一名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及时给予评判。然后, 进行能力训练,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对于疑难问题, 或由学生讨论完成,或作为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加以突破。

(5)课堂小结。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 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 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回顾学习目标, 检查目标是否达到, 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

(6)布置作业。由于学案中已经设计了一部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这些题也可以吸收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等), 故课后可留少量的作业。同时要求学生自学完成下一节的“学案”, 为下一节上课作充分的准备。

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之后,本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好落实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学案导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建构知识,还有利减负增效。总之,学案导学法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尝试的教学方法。

(收稿日期:2016-10-25)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法学法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探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
学案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