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传导能力的煤电竞价风险分析

2017-03-17 12:11高政
财经界 2017年3期

高政

摘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库存行为、政府定价能力、行业集中度四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煤电企业的成本传导能力,并以样本电厂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数据为依据,论证了现阶段煤电企业存在无法完全传导成本上涨压力的风险。

关键词:成本传导能力 煤电 竞价风险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能源供应以煤电为主,截至2016年末,我国煤电装机约占全国装机总量的57.3%,煤电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65.2%。在煤电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用煤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电煤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电企业的发电成本。2015年3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改革的基本路径包括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电侧发电计划、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煤电企业在大用户直接交易等竞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价变化情况,尤其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时,必须防范中标电价过低带来的经营风险。

借助成本传导能力研究,可以分析煤电企业在竞价上网中面临的成本上涨风险,本文在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竞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二、成本传导能力理论

成本传导能力( 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Cost,CTC)为各行业(企业)对成本变动的传导能力,用来衡量行业(企业)抵抗成本涨价的防御能力和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公式为:

成本传导能力= 价格实际涨幅/价格理想涨幅( 涨价压力)

式中,实际涨幅(Real Markup,RM)是指产品的实际涨价幅度;理想涨幅(Markup Pressure,MP)是指成本上涨能够完全传导的产品理想涨价幅度,也就是由于成本涨价引起的产品降价压力。

CTC≈1 的行业或企业, 说明基本能够传导成本涨价的压力;CTC越大,说明成本能力越强;CTC越小,说明成本传导能力越弱;若CTC<0,则说明面对成本涨价时,销售价格反而降低了。

三、竞价上网成本传导风险分析

煤电企业竞价上网过程中,电力供需双方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电价波动的不确定性,存在报价高则风险高、报价低则利润低的报价决策矛盾。从目前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按统一系统边际电价出清的竞价机制(System Marginal Price,SMP)和按报价支付的竞价机制(Pay As Bid,PAB)是普遍采用的两种基本竞价机制。和标杆定价机制相比, SMP和PAB等市场定价机制都能更直接的反应成本的变化,但从决定成本传导能力的市场供求关系、库存行为、政府定价能力和行业集中度四个要素来看,煤电企业仍需警惕成本传导能力弱的风险。

(一)市场供求关系

产量较高的部门,市场需求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弱,产量较低的部门,市场供给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强。目前我国电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国家密集出台了煤电“三个一批”、风险预警、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促进煤电有序发展,但由于投资惯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有效控制。(见图1)

(二)库存行为

生产周期性较短、库存能力较差的成本传导能力越弱,反之越强。受储能技术的限制,目前电能仍未实现大规模储存,电力系统仍处于“即发即用”的运行模式,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过程几乎瞬时完成。

(三) 政府定价能力

政府因素参与较多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弱,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强。从国际成熟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监管方普遍设置最低和最高限价来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煤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文献4、5、6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电力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尤其对工业生产领域的影响最大。在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煤电企业需要考虑竞价地区稳增长的压力,市场可能存在最高限价降低社会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减少实体经济负担。

(四)行业集中度

厂网分开以来,发电侧组建了多家独立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投资方包括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以及大工业用户自备电厂。目前煤电装机市场份额中,五大发电集团装机总容量不到全国装机总容量的50%。(见图2)

四、实例论证

在西北、华北、华东、南方区域各取一家煤电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分析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数据,结合环渤海电煤价格指数,计算得出样本煤电企业2016年平均CTC指数。

根据(见表1)测算结果,可以看出2016年样板煤电企业成本传导能力依然偏弱,下半年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很好的在大用户交易电价中体现出来,这是由于:(1)中长期电力市场以及電厂存煤使得成本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2)市场竞价初期存在不理性行为;(3)年初仍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发电企业让利于交易用户。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样本燃煤电厂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数据,从成本传导能力的视角,论证了煤电企业难以在竞价上网中完全传导燃料成本上涨压力。在电力体制改革及煤炭限产涨价等形式下,建议煤电企业从以下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营风险:

(1)实施煤电售一体化,完善产业链条。煤电一体化经营可以有效保证电厂对电煤的需求,有利于控制发电燃料成本,可以显著提升市场竞价能力。同时以国家放开配售电业务为契机,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组建配售电公司,提高议价能力。

(2)推进经济煤种掺烧,降低燃料成本。在煤电处于高位、电煤供需紧张的情况下,燃煤电厂可以采用掺烧的方法燃用部分低热值煤,通过经济掺烧降低燃料成本,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申请确认调峰机组,规避市场风险。《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发改运行[2016]1558号)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激励机制,煤电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请确定为调峰机组,享受“谁调峰、谁受益”政策利好,获得较高的电量计划。

参考文献

[1]戴平生.煤炭价格变动对电力市场电价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总236:26-27

[2]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电力体制改革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BIALEK J W.Gaming the uniform-price spot market:quantitative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2,17(3):768-773

[4]张晓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煤电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5-6

[5]林伯强,王峰.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12):66-79

[6]任泽平.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潜在与实际影响[J].经济研究,2012(8):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