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指贫困,强攻“堡垒”

2017-03-17 10:34武琪
财经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堡垒贫困县贫困人口

武琪

2017年,贵州将紧紧扭住精准这条生命线,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确保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取得实实在在战果

作为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这一连的几个“最”字把贵州2020年同步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悉数概括。

如果说西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那么,贵州就是这块短板中的“最短板”。

2020年,中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全力弥补、平衡、协调发展中的贫困“最短板”。

从地方层面来说,贵州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相继出台了“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及6个配套办法、“1+10”文件等,抓住大数据中心落户的机遇,围绕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构建精准扶贫制度框架体系,以产业、就业、帮扶等为抓手,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去年出台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和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督查、考核、问责4个管理办法,其经验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例子印发全国学习参考。

2016年,贵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比计划数超出20.8万人,脱贫幅度为24.5%,农村贫困人口粗略估计减少到372.2万人,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6个县(区)已达国定标准摘帽条件,60个乡镇“减贫脱帽”。

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怎么退”,贵州探索了一套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管理的有效做法,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靶向治疗:扶谁的贫?

贵州贫困面极广,如何确保精准到户到人?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省份,资源条件差、发展底子薄、经济实力弱、人均收入低。目前条件稍好的地方基本已脱贫,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有65个县分布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很高。

自2014年4月,贵州就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方法等,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

责任明了:谁去扶贫?

识别出了贫困人口,那么谁去扶贫?

贵州省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携手致富经验做法。2016年全年共组建52支党建扶贫工作队,派出4.3万干部,组成8519个驻村工作队,蹲点50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开展党建扶贫,对脱贫攻坚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的46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各地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擎作用,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目标明确:如何扶贫?

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改革创新力度大,亮点颇多。

以往的扶贫多是“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扶贫机构甚至对扶贫对象“基本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扶贫部门创新形成了“四看法”精准识别方式,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扶贫工作人员进村后,从房屋、粮食、劳动力、教育等维度对农户贫困进行测量和评价,将四个维度分成四大类测量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后,根据贫困特征和发展需求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当前贵州省的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扶贫建档立卡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要达到100%。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这是最稳固、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这种更加注重“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培育,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2016年,贵州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31.7万贫困学生发放“两助三免(补)”资助金10.12亿元。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全省通过“四重医疗保障”惠及172.7万人次,补偿费用22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5亿元,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1.7%。

此外,贵州还聚焦脱贫攻坚最难点,筛选出20个极贫乡(镇),由20位省领导各包干一个乡(镇),组建工作队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探索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路子。自2016年9月,在组织和领导、责任、方案、战役、投入、考核和奖惩等六个方面,贵州进行超常规举措,从贵州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中单列组建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子基金,按照贫困人口人均投入10万元的标准估算,子基金规模按173亿元安排(不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相关责任部门动真情、真扶贫,除了动用本单位所有资源外,还组织621家(次)企业(商会)到极贫乡(镇)考察、投资;各部门出台专项规划、相关办法,合力推动工作;相关县采取超常规人事安排,9个乡(镇)12名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由县级领导担任或兼任。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以产业扶贫规划为引领,按照“绿色生态、立体发展;调整结构、种养结合;一业为主、多品共生;以短养长,滚动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蔬菜、油茶、中药材、茶叶、特种养殖和乡村旅游业等十大扶贫产业,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各地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湄潭县核桃坝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以茶产业为支撑,通过落实城乡统筹、土地流转、产权制度、茶旅一体等改革举措,加快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步伐,全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全村现有茶园面积12000亩,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600元。江口县以梵净山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新路。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6.2万人次、旅游收入5.2億元,带动320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个省直责任部门积极争取帮扶资源。2016年,贵州开展501次义诊、捐赠、培训(含外出考察学习)、慰问等活动;筹集帮扶资金73573.34万元;对1568名干部、23186名群众进行培训;推广“五共工作流程”,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干、干

部帮”;帮助1334名贫困人口就业;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发放宣传单、宣传栏张贴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20个指挥部编制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启动项目874个,到位各类资金14.28亿元,带动贫困户20910户79741万人。特别引进67家企业,带动贫困户8184户32153万人通过产业发展脱贫。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2413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18%;当年退出贫困村18个;空壳村从213个减少到76个,村集体经济积累从677.56万元增加到1069.51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76个贫困乡(镇)发展。

在抓党建促扶贫方面,贵州开展省级层面工作检查、专项督查、专题巡查23次,暗访督查10次,对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时通报曝光,严格督促整改。

结果导向:效果如何?

自“十二五”以来,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到截至2015年,贵州有493万贫困人口,2016年又减少了120.8万人。预计到2020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到213万人。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

据贵州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9个中央单位在贵州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并且已引进各类资金30.2亿元,实施项目63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高层联席会议签署的“十三五”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7个帮扶城市5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66个贫困县(区)全覆盖。东部7个帮扶城市5亿元的年度财政帮扶资金,实施援建项目429个,直接帮助贫困人口11.37万人。此外,省内12户大型国有企业结对帮扶12个重点贫困县,推进国企“百企帮百村”、民企“千企帮千村”;省外积极引导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帮扶贫困县,开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模式。

生产发展。2016年,贵州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约2万个,74.2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为5万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农田,对44万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旅游景点231个,在1300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点。

易地搬迁。2016年住房主体工程完工9.74万套,预计2017年5月份全部入住。

抓生态补偿精准脱贫。2016年争取到退耕还林477.4万亩,完成营造林528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落实护林员指标2.5万人,直接带动近10万人脱贫。

教育医疗扶助。朗朗书声,永远是贫困土地上最动听、最具生命力、最有希望的声音。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见识和渴望,就有了延续梦想和播种希望的种子。2016年,贵州省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31.7万贫困学生发放“两助三免(补)”资助金10.12亿元。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全省通过“四重医疗保障”惠及172.7万人次,补偿费用22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5亿元,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1.7%。

政策兜底保障。2016年,贵州将158万无力脱贫、无业可扶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78.7万受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改造农村危房30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45亿元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9个中央单位在贵州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并且已引进各类资金30.2亿元,实施项目63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高层联席会议签署的“十三五”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7个帮扶城市5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66个贫困县(区)全覆盖。东部7个帮扶城市5亿元的年度财政帮扶资金,实施援建项目429个,直接帮助贫困人口11.37万人。此外,省内12户大型国有企业结对帮扶12个重点贫困县,推进国企“百企帮百村”、民企“千企帮千村”;省外积极引导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帮扶贫困县,开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模式。

着眼未来:2017如何做?

2017年,贵州将紧紧扭住精准这条生命线,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确保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取得实实在在战果。

坚决打赢易地搬迁扶贫硬仗。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广“五个三”经验,加快完成2016年搬迁任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搬迁任务;精准锁定搬迁对象,科学选择安置点,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统一建设,严控建设面积、成本和质量,积极推进跨市县安置,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确保多搬、快搬、搬好;扎实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工作;切实做好旧房拆除、旧宅基地和旧村庄复垦等工作,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让搬迁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坚决打赢产业扶贫硬仗。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因地制宜选准主攻方向、主打产品、主打市场,成立专班、明确专人、制定专案,着力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强化科技、防疫、金融、物流、管理等配套服务,用好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建立稳定销售渠道,让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风行天下,让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统筹抓好教育、健康、旅游等领域扶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学杂费政策,杜绝“先收后返”现象;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主要病种进行全面筛查,集中力量进行医治;用好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制定可检查、可评估的旅游扶贫计划,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

环环相扣落实责任链、任务链。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从严督查考核,对形式主义、虚假脱贫,杜绝用资金“垒大户、造盆景”,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猜你喜欢
堡垒贫困县贫困人口
封控小区里筑起“红色堡垒”
打造党支部“四个堡垒”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没有门的房子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隐形贫困人口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英国海岸线上废弃的“外星人”堡垒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