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霞,杨 李,李启松,黄思怡,马桂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医院参与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研究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
孙金霞,杨 李,李启松,黄思怡,马桂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医院深层次参与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十分关键。2012—2016年,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一步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4个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院;卫生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课程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密切相关。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护理、药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属于应用性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随着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卫生人才质量和数量要求都大大提升。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和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现行卫生职业教育存在与行业沟通不畅、信息来源落后、双师型教师匮乏、学生技能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卫生职业教育机构着眼社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因此,医院参与卫生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卫生职业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立层次。对职业院校而言,课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医院参与院校课程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树立良好教风学风、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目前,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模式大多是两年在校理论学习,一年临床实习[3]。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由专职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采取“满堂灌”方式,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实践课上开展的项目脱离临床,大多数还采用手工法,与临床实际差距甚远。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医院接收学生实习,学校请临床工作人员到校上课。
课题组对江苏省各级医院进行调研,内容包括是否有与职业院校在有关方面开展合作的意向、高职毕业生需求情况、对开展校企合作的认识、影响合作的因素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31份,回收率51.67%。调查中,医院均认同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认为合作有利于行业发展,满足部分人员招聘、员工培训需求(见图1)。但是认识和实践还存在较大差距。盐城地区多家三级医院已与我校有着较深入的合作,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等,但在委托学院进行员工培训、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设专题讲座、深层次参与教学改革等方面没有合作意愿。可以说,大多数医院主要是参与实践教学、招聘毕业生,处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状态。
3.1 专业概况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学制3年,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我院广泛与医院、金域医学检验所合作,构建“检验平台+职业拓展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岗对接”项目化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创新“2种途径+2次轮转”实习模式,探索“检教合一、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规模由最初50人/年发展到150人/年。
3.2 校企合作现状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医院有二十多家,均为二甲以上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可满足本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需要,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也是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良好合作伙伴。医院检验科已发展为实验设备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基本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需要。过去几年,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尝试。
图1 医院与学校合作的意向
3.2.1 打造教学、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整合学校、医院人才,打造一支教学与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师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普遍缺乏临床经验,而临床一线教师经验丰富。因此,通过遴选,将一批教学能力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建立一个专兼结合、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3.2.2 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院校共建、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召开专家研讨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修订。紧跟国际检验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开设检验专业特色项目化改革,如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
3.2.3 推行项目化改革,实施“检教合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课岗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我院于2012年率先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选出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等6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专业教师与医院检验科专家共同遴选临床项目,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开展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汇报。双师型教师全程指导,构建“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2.4 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与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标准和题库等资源,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虚拟实训操作平台、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
4.1 打造一支教学、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专兼职教师26人(临床一线专家12人)。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8人,高级职称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8人。专职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是普遍缺乏临床经验;医院临床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工作繁忙。因此,我们加大与医院合作的力度,尤其是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以及金域检验所,整合校内教师、医院专家,打造一支教学与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经常举办专兼职教师研讨会、专职教师示范课、兼职教师临床教学等活动,让兼职教师不但参与教学过程,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内容选取和编写、课程标准修订、教学方法改革等。目前,我们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已完成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及检验等6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定期选派校内专职教师到医院临床实践,规定初级职称专职教师必须在行业一线实践一年、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至少实践半年才能晋升职称。通过多手段、多途径建立一个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4.2 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院校共建、协同育人模式下,每1~2年召开一次专家研讨会,邀请各医院检验科主任、兄弟院校专业带头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介绍检验学科新技术、新手段及发展动向,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加速培养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思维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4.3 推行项目化改革,实施“检教合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实现“课岗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对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等6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师与临床检验人员合一、教学环境与真实工作场所合一、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合一实现“检教合一”。以临床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传统实验转变成与岗位工作任务一致的训练项目,从而实现项目驱动。从实验空间、人员、设备、条件、内容、评价等视角整合教学,优化重组,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检教合一、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岗位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专职教师和医院一线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化教学,整个过程重结果,更重过程评价,评价由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3方面组成。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原则,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全程辅导,最终使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比较项目化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变化,建立更适合学生素养发展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4.4 有序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近年来,我们开发了以下资源:(1)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标准和试题库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2)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新技术教学资源;(3)收集、整理国内外新设备、新技术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检验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发展动态;(4)实践教学资源,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技能要点与操作规范,收集、整理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的技能训练方案、操作规程、操作教学视频等。
本研究通过调查医院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参与现状,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院的合作为例,双方开展了多方面合作,包括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推行项目化改革、实施“检教合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医院参与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双方利益难以平衡等。因此,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可能还需更多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59-60.
[2]张玉玲.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校企联合浅探[J].黄海教育,2011(5):54. [3]徐霁,张辉玲,杨文秀,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中外比较及对策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1):13-17.
(*通讯作者:马桂芳)
G420
A
1671-1246(2017)03-0142-03
注: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卫生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课题(JCH201506);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SJB780);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b/2015/03/009);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YK2015054);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Y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