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术实训中的应用

2017-03-16 00:39莫伟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心肺气道

赵 航,莫伟军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纠错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术实训中的应用

赵 航,莫伟军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通过对2012—2016年桂林市卫生学校参加校、市、区级“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比赛选手385人进行研究,探索纠错教学法对心肺复苏术操作教学效果的影响。培训前让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术操作示范教学录像,然后教师针对要点分析讲解。实验组让学生先自行练习,同学互相用手机摄像,学生间相互纠错,然后教师纠错,学生再练和相互纠错。对照组在自行练习的基础上指导教师重复示教并集体纠正错误。结果显示,纠错法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心肺复苏术教学效果。

纠错教学法;心肺复苏术;实训

心肺复苏术(CPR)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否正确掌握该项技术,会影响其将来的临床工作急救能力,也影响心肺复苏术在社会上的推广应用。临床教学受资源紧缺、实践机会少等因素限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使学生对心肺复苏术仍停留在书面认知层面,真正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不敢操作,或操作不当使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按压位置不准确造成多处肋骨骨折、引起肺脏心脏损伤,按压深度不够达不到维持心脑循环血量的效果,造成心肺复苏失败等。此外,还存在教材不统一、操作教学和理论教学不统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和考核标准混乱等问题。如果不正视心肺复苏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我国院内、院外心肺复苏水平的提高。

笔者自2012年开始负责我校校级、市级和广西全区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操作大赛选手培训工作,历经了2008版、2010版、2015版CPR操作标准修订。培训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录像教学、纠错教学等方法,使心肺复苏术整个操作过程程序化,纠正学生错误,通过反复练习,最终达到学生实践中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的目的,并对选手逐个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取得较好效果。近5年来,笔者指导的学生校级比赛获奖率为60%(150人),市级比赛获奖率为60%(共72人),区级比赛获奖率为87%(共13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桂林市卫生学校2012—2016年参加校、市、区级护理技能大赛选手共385名(其中校级比赛选手50名/年、市级比赛选手24名/年、区级比赛选手3名/年)。所有学生均已参加心肺复苏术理论课程学习以及临床见习。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 设实验组(39人/组·年),对照组(38人/组·年),均已完成相应课堂理论学习。培训前让学生观看CPR操作示范录像,然后教师对各个要点进行分析讲解。

实验组(5年共195人):让学生自行练习一天,同学间互相用手机全程摄像,操作完成后回放视频,互相纠错;第二天,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操作视频进行纠错,然后学生再练习及相互纠错;第四天考核。对照组(5年共190人):学生自行练习一天;第二天指导教师重复示教并集体纠错后,学生自行练习;第四天考核。

1.2.2 心肺复苏术操作测试 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天津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功能急救人EMI0300014ASC),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依次接受CPR测试。测试过程中,避免学生间交流。由两名教师对学生CPR操作情况进行评分,教师不知道学生分组情况,学生成绩为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分。按照广西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操作竞赛心肺复苏术考核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术试题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总成绩、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成绩。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心肺复苏术试题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存在问题

3.1 判断与呼救

(1)未充分认识到颈总动脉触摸的重要性,定位随意,以至出现定位不准确现象;(2)未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不能准确定位;(3)判断呼吸与脉搏不能同步进行;(4)时间报告不准确;(5)操作超时;(6)未呼叫协作者;(7)未判断抢救环境是否安全。

3.2 安置体位

(1)口述不清或不全;(2)口述时眼、手、口没有同步操作;(3)患者体位摆放不合理。

3.3 胸外心脏按压

(1)定位不准确、按压手法不规范、用力部位不正确,如利用手臂力量下压、用力突然,单纯使用臂力下压易造成胸骨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同时操作者易疲劳;(2)按压频率不均匀(≥100次/分钟,即18次/分钟·循环);(3)按压时未报告;(4)按压深度不达标,按压过程中胸廓未能复位;(5)按压过程中没有观察患者面色。

表1 CPR操作程序、评分标准

表2 两组心肺复苏术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肺复苏术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P<0.05

组别 胸外心脏按压总成绩人工呼吸对照组实验组开放气道72.4±7.5 91.2±8.1 16.5±3.1 20.2±2.2 5.6±0.8 7.1±0.6 12.3±1.6 14.2±2.4

3.4 开放气道

(1)没有口述操作内容,动作与口述不同步;(2)没有强调颈部是否有外伤及选择何种气道打开方法;(3)手法有误,气道未打开;(4)操作手法不连贯,致使打开的气道再次复原。

3.5 人工呼吸

(1)鼻孔漏气;(2)操作者口唇未完全包绕模拟人口唇;(3)吹气量不足或太大;(4)吹气过程中没有观察胸廓情况;(5)吹气时间不足1 s。

3.6 判断复苏效果

(1)5个循环不够或超过;(2)口述判断复苏项目不完整,眼、手、口动作不同步;(3)血压测量动作不规范;(4)未报告复苏时间。

3.7 整理记录

(1)用物分类摆放不合理;(2)记录不合要求或不如实记录;(3)未报告操作结束,导致超时。

3.8 评价

(1)错误操作;(2)表演痕迹过于明显;(3)动作生硬粗暴,未体现人文关怀;(4)用物准备不齐;(5)超时。

4 讨论

在实习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学生之间互练CPR操作模式,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规范的操作练习与考评,使学生有真实感,敦促其正确掌握要领,避免将来在患者身上锻炼。医学模拟教学是一种以模拟真实情景进行教学的方式,利用各种仿真人体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化的医学模拟技术,参照教学和考核要求,创设模拟患者、模拟临床场景(野外、病房、手术室等),从而代替真实患者、真实临床场景进行教学、实践训练和能力评估,以实现更为科学化、人性化培养医学生的目的。

急救模拟人能很好地模拟呼吸心搏骤停情况,适合CPR临床教学。根据CPR教学大纲要求,设置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CPR情景中,加深学生对CPR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结果并不理想。学生初次操作时,往往会出现较多错误,如何快速有效纠正错误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教学采取示范教学及练习完成后统一纠错和自行纠错两种方法。但是实训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很难发现,不能及时纠正。采用手机摄像则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录制操作者的操作过程,操作完成后回放视频并针对错误纠正,既不影响学生操作、避免操作过程被打断、不会遗漏错误动作,又可以让学生以旁观者角度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且在离开实训场所后仍能反复自我纠错,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加强学生服务意识及爱伤观念培养。教学过程中强调时间观念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演示时做到争分夺秒,把握节奏,整个操作过程有快有慢。如进行意识、动脉搏动判断时要慢,因为这关系到操作者是否应做心肺复苏或要不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打开气道等操作时,要有紧迫感,让学生感受到逼真的操作氛围、生命的可贵及抢救生命的神圣。

G424.4

B

1671-1246(2017)03-0094-03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心肺气道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