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2017-03-16 08:10黄伟康孙靖雨范咏梅
环境昆虫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均匀分布咏梅豇豆

黄伟康,孙靖雨,范咏梅,荣 毅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口 570228)

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黄伟康,孙靖雨,范咏梅*,荣 毅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口 570228)

2015年在海南省豇豆上发现中国新记录种暗褐露尾甲Epuraeapicinus。本研究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m*/m、c、k、I、Ca)和两种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海南省7个乡镇8块豇豆地上的暗褐露尾甲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均为聚集分布,0.83头/百株时为随机分布。

暗褐露尾甲;空间分布型;豇豆;新分布

暗褐露尾甲Epuraeapicinus属鞘翅目Coloptera露尾甲科Nitidulidae长鞘露尾甲属Epuraea凹唇露尾甲亚属Haptoncus,2015年黄敏教授首次报道为中国新纪录种,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河北和山东地区(赵萌娇等,2015)。

2015年3-4月,在海南省重要的几个豇豆种植区采集了露尾甲的标本,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敏教授鉴定为暗褐露尾甲,是该虫在华南地区首次发现。暗褐露尾甲在海南豇豆上主要取食花粉,在豇豆生长的中后期会大量出现在花中,单花虫量最高可以达10头。

目前国内外均无关于暗褐露尾甲空间分布型的相关报道,为此在采集标本的同时对其成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空间分布型调查

于2015年3-4月暗褐露尾甲发生盛期,在海南省陵水、乐东、三亚等市县的英州、三才、利国、黄流、海棠湾、崖城等7个乡镇随机抽取8块豇豆地,对暗褐露尾甲进行了空间分布型的调查。地块面积为360-425 m2,行距为 0.40-0.60 m,株距为0.2 m,以1株豇豆为1个样方,每地块调查100个样方,即每地块连续10行,单行直线取样10株,每株豇豆上、中、下各随机抽取1朵花,逐花记载露尾甲成虫的虫口数。本次调查于暗褐露尾甲田间种群密度较高时进行,调查期间已属豇豆生长末期,各地块均不再对害虫实施防治措施。

1. 2 分布型统计方法

1.2.1 聚集度指标法

聚集度指标法是指利用聚集度参数来判断调查对象的空间分布情况(丁岩钦,1994)。对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常用的5种聚集度指标来进行测定(丁岩钦,1980)。用样本均值m和方差s2描述暗褐露尾甲在海南豇豆上的聚集程度,计算出平均拥挤度m*。按照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以下五个指标:丛生指标I(I>0,聚集分布;I=0,随机分布;I<0,均匀分布),聚块性指标m*/m(m*/m>1,聚集分布;m*/m=1,随机分布;m*/m<1,均匀分布),Ca指标(Ca>0,聚集分布;Ca=0,随机分布;Ca<0,均匀分布),扩散系数C(C>1,聚集分布;C=1,随机分布;C<1,均匀分布),负二项分布值K指标(0

1.2.2 Taylor 的幂法则分析

Taylor的幂法则lg(s2)=lga+blg(m)(Taylor,1961; 范咏梅,2013)分析,可以阐明种群聚集度对密度的依赖性。

1.2.3 Iwao的回归分析法

Iwao的m*/m回归模型:m*=α+βm分析(Iwao,1972;范咏梅,2013)。α说明研究的平均拥挤度。α=0,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α>0,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α<0个体间相互排斥。β说明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型。β>1 聚集分布;β=1随机分布;β<1均匀分布。

1.2.4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3)地方食品中检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22%,这是本地区经常发生食物中毒的病菌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食物中毒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块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指标的测定

用丛生指标I、聚集度指标m*/m、Ca指标、扩散系数C以及负二项分布K值5种聚集度指数评价暗褐露尾甲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聚集度。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详见表1),暗褐露尾甲成虫在豇豆上垂直空间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I>0,m*/m>1,Ca>0,C>1,K>0)暗褐露尾甲在豇豆上的水平空间的分布型有两种情况:当种群密度为0.83头/百株时(即种群密度极小,百株豇豆上成虫不足1头),呈随机分布(I=0,m*/m=1,Ca=0,C=1,K>8);当种群密度超过0.83头/百株时,呈聚集分布(I>0,m*/m>1,Ca>0,C>1,8>K>0)(详见表2,3,4)。

2. 2 Taylor幂法则分析检验

根据Taylor 幂法则,分别用表 1、2、3、4中的数据拟合暗褐露尾甲在不同空间s2-m的关系。

①垂直空间:lg(s2)=0.71750+1.55067*lg(m),R=0.9274,其中loga>0,b>1,这说明了该虫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并且聚集度对密度存在依赖性,平均密度越高聚集程度愈强。

②水平空间植株上部空间:lg(s2)=0.60763+1.21776*lg(m),R=0.9717;水平空间植株中部空间:lg(s2)=0.67521+1.52602*lg(m),R=0.8933;水平空间植株下部空间:lg(s2)=0.53118+1.18950*lg(m),R=0.8982,其中Loga>0,b>1,这说明了该虫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并且聚集度对密度存在依赖性,平均密度越高聚集程度愈强。

2. 3 Iwao的回归分析法检验

表1 暗褐露尾甲在豇豆上的垂直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指标

表2 暗褐露尾甲在豇豆上的水平空间植株上部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指标的测定

表3 暗褐露尾甲在豇豆上的水平空间植株中部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指标的测定

表4 暗褐露尾甲在豇豆上的水平空间植株下部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指标的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经文献查阅发现露尾甲科的昆虫食性复杂,既有田间害虫,也有仓储害虫,还有营捕食生活的天敌昆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露尾甲是自然传粉媒介,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史秀丽,2002;罗峰,2004)。

目前国内外关于暗褐露尾甲的报道很少,仅见形态特征描述,并无其他相关研究。暗褐露尾甲是于1906年由Grouvelle发现并命名,之后在1982年Gillogly再次对其进行了报道。在中国,该虫作为新记录种,于2015年由赵萌娇等人对其进行了首次报道,并发现其在山东、陕西、河北等地均有分布,本次报道为中国华南地区新分布。

经田间调查,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主要为聚集分布,这与刘长仲等人报道油菜叶露尾甲空间分布型一致(刘长仲,2000)。

在海南暗褐露尾甲的寄主除豇豆外,还有冬瓜和黄瓜,并可携带花粉。罗峰(2004)的研究表明,露尾甲科的棉露尾甲是多种作物上的重要传粉昆虫,传粉昆虫到花上获取食物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授花粉的作用,暗褐露尾甲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Ding YQ. Insect Population Mathematical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 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1980. [丁岩钦.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Ding YQ. Insect Mathematics Ecology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4: 22-134. [丁岩钦. 昆虫数学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2-134]

Fan YM, Tong XL, Gao JL,etal. The spatial aggregation pattern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rips on cowpea in Hainan [J].JournalofEnvironmentalEntomology, 2013, 35 (6): 737-743. [范咏梅, 童晓立, 高良举, 等. 普通大蓟马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J].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35 (6): 737-743]

Grouvelle AH. Clavicornes nou veaux du musee civique de genes [J].Genova,AnnalidelMuseoCivicodiStoriaNaturalediGenova, 1906, 42: 308-333.

Gillogly LR. New species and a key to the genusHaptoncus(Coleoptera: Nitidulidae) [J].PacificInsects, 1982, 24 (3-4): 281-291.

Iwao S, 1972. Application of them*-m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spatital patterns by changing the quadraticsize[J].ResearchesonPopulationEcology, 14 (1): 97-128.

Luo F. Basic Research on One Kind of Pollination Beetle in Protected Field Agriculture—Haptoncusluteolus[D]. 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4. [罗峰. 设施农业传粉昆虫——棉露尾甲的基础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4]

Liu CZ, Wang GL, He CG,etal. Studies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Strongyllodesvariegatus(Fairmaire)and its applications [J].JournalofGansuSciences, 2000, 1: 58-61. [刘长仲, 王国利, 贺春贵, 等. 油菜叶露尾甲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 甘肃科学学报, 2000, 1:58-61]

Shi XL, Li ZH. Advances in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the Nitidulidae (Coleoptera) [J].EntomologicalKnowledge, 2002, 39 (2): 92-97. [史秀丽, 李照会. 露尾甲科昆虫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 2002, 39 (2): 92-97]

Tayolr LR. Affregation, variance and the mean. [J].Nature, 1961,189 (4766):732-735.

Zhao MJ. Taxonomical Study of Epuraeinae (Coleoptera: Cucujoidea: Itidulidae)from China [D].NorthwestA.&F.University, 2014. [赵萌娇. 中国长鞘露尾甲亚科分类研究(鞘翅目: 扁甲总科: 露尾甲科)[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Zhao MJ, Yang XK, Huang M. Taxonomic study of the subgenusHaptoncus(Coleoptera: Nitidulidae: Epuraeinae: Epuraea)with on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from China [J].Entomotaxonomia, 2015, 3: 182-190. [赵萌娇, 杨星科, 黄敏. 中国凹唇露尾甲亚属分类研究及一新纪录种(鞘翅目: 露尾甲科: 长鞘露尾甲亚科: 长鞘露尾甲属)[J].Entomotaxonomia, 2015, 3: 182-190]

The study of spatial patterns of fundatrices ofEpuraeapicinusin cowpea feilds in Hainan

HUANG Wei-Kang, SUN Jing-Yu, FAN Yong-Mei*, RONG Yi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ofEpuraeapicinuswere studied. The investigation were included 8 cowpea fields of 7 counties .There have been assessed by 5 types of aggregation indices, taylor power principle analysis and Iwao index of dispersion.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of adultE.picinuson cowpea showe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in vertical space, while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in horizontal space, and random distribution only appeared wh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reaches 0.83 per hundred crops.

Epuraeapicinus; spatial distribution; cowpea; new distribution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01B05);海南省教育厅项目(HNJG2014-07)

黄伟康,男,1991年生,广东龙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E-mail: 873570817@qq.com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yongmeifan@126.com

Received:2016-08-16;接受日期 Accepted:2016-10-28

Q968.1;S433.5

A

1674-0858(2017)01-0221-05

黄伟康,孙靖雨,范咏梅,等.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7,39(1):221-225.

猜你喜欢
均匀分布咏梅豇豆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豇豆先生变魔术
清淡豇豆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可逆随机数生成器的设计
尼龙纤维分布情况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