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雨 (新疆艺术学院 830000)
用手风琴演绎绝妙的探戈
——以《菲尔探戈》为例(上)
陈思雨 (新疆艺术学院 830000)
探戈起源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国粹。探戈音乐的旋律活泼、情绪热烈,其与手风琴这件乐器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探戈音乐的热情与奔放。本文以《菲尔探戈》乐曲为例,分析在手风琴中探戈音乐的演奏特点。
手风琴;探戈;演奏特点
探戈,一种闻名世界的小众综合艺术,是绝对精妙的舞蹈,音乐以及适合的融合,从阿根廷的民间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经历这无数的边个与发展。本文是以手风琴演奏的探戈风格器乐曲《菲尔探戈》为核心,来分析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探戈音乐在手风琴中的绝妙演绎。
《菲尔探戈》是由法国作曲家菲尔·布维耶所作,此曲是一部带再现的对比式五部曲式,具有多部曲式结构特点,是由引子+A+B+C+D+引子+A(再现)构成。
引子(1—38小节):在此曲的引子中,还可以划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1小节至第22小节。在第一部分里,也就是全曲的开始,基本都是以无音高的节奏出现。这里的节奏,一开始便清楚的交代了全曲的节奏模式,在8/8拍的节拍下,以3-3-2的节奏划分,这里以演奏者的理解进行演奏,敲击或者刮奏琴板进行演奏,一开始就表现节奏的特色,非常有舞曲的感觉。
直到第23小节,引子里出现了带有旋律的部分。一开始,这几小节都是以一个长音作为高声部旋律,以同一个和弦作为内声部,既突出了节奏的特点,又突出了旋律。这几小节之后,在之前交代的节奏划分之下,用了八度的6音,进行了轮奏,并且巧妙的把3-3-2节奏下的强拍强位置使用高八度的音,而其余的弱拍弱位置,使用低八度的音。以和弦作为内声部,凸显出了节奏的特色。在一开始的音当中,也已经清楚的交代了本曲的一开始的调性为a小调;第二部分是从第23小节至38小节,在23至30小节中,全部都使用了同音轮奏并且将强拍强位置放在高声部的方式,合生也在进行这变化,从Ⅰ—Ⅴ—Ⅰ—Ⅴ完成这一开放型的乐句。从31小节开始,旋律发生了变化,高声部里,只使用一个长音,之后由其余声部奏出和弦,这里的低声部,依旧是以3-3-2的节奏划分来演奏,而中声部便是以柱式和弦八分音符的方式保持进行,直到第38小节,结束了引子部分,开始了A乐段。
A(39—67小节)乐段,一开始,旋律部分便有了一段清楚的旋律走向,不断持续的向上的音阶进行,低声部依旧是以3-3-2的形式保持着原有的节奏模式。在十分紧密的旋律进行中,还是在重拍上使用了和弦,而其余的位置都是级进的音阶,这一方式,使一开始的主题十分明快有力,这种节奏的划分本身就使得律动感非常的强,再加上旋律快速的跑动,第一主题就表现了非常快速并且节奏感突出的主题动机,采用大量连续的16分音符和前8后12或者前16后8的节奏型。
从39到44小节中,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将整体的旋律向上推进,逐渐的将音乐推向高处,表现的十分激荡。从45小节开始到51小节,旋律的走向又发生了变化,基本上都是开始向下进行,使乐曲又开始从高处向下走,情绪也开始变的下沉。直到52小节的地方,又开始以快速地向上级进的音阶向上进行到58小节,从59小节开始,又变成了不断的向下级进到66小节。最后67小节一小节非常快速的连续上行的级进之后,进入B乐段。在这一段里面,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情绪可以说是大起大落,高低分明,给人的感觉也是激动之后下沉之后再激动,情绪变化力度非常的大,使整个A乐段在表现上,为全曲打开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开篇。
B乐段(68-77小节)是本曲中最短的乐段。开始用一个一拍半的高音SOL刮奏向下进行到低两个八度的和弦,这种从高音快速滑向低音的方式,在听觉上瞬间被牵引着由高处走向低沉。在第一个和弦开始时下方还标记了重音,又刚好与下方声部的332节奏型的第二组3拍的开头重音相结合,节奏的律动感还是在舞曲的形式下,上下声部也交错在了一起,这样的上下节奏的划分,看似上下交叉,实质上作者将强拍上都加入了需要强调的音,从而保持了这一不平均的节奏下的旋律表现力。
在4个小节之后,低声部就做出了改变,从原来的332节奏型,换成了全部由八分音符组成的伴奏,看似规整的伴奏模式下,上方声部的旋律又开始了332形式的和弦进行,始终保持着本曲的这一大节奏特点。
就是这样上下声部轮流替换着规整的节奏和332的特性节奏,最后在一个长音的旋律下结束了这个乐段。
C乐段(78-87小节),直接进入降a小调,开始就是主和弦,明确了调性。上方声部使用的就是本曲332的节奏模式来演奏,强力的大和弦在这个节奏下短促有力。这里的地方就是需要演奏者能够有好的爆发力,这样的以大和弦形式出现的地方,也就是曲子的力量节奏突出的地方。
短促的主和弦配着探戈特有的节奏显得更有爆发力,更加表现了探戈舞蹈的节奏,力度的方面的良好体现。在两个小节过后,旋律声部就开始了快速的三连音,六连音等跑动,更是在81小节出现了一组颤音,然后就是长时值的旋律,以这种4个小节的快速跑动加上两个小节长时值的旋律,循环两次构成整个C乐段。整个C乐段,就是简短的体现了在舞曲中快慢交替,尤其是在探戈风格的舞曲中,独有的快速舞步加上连续间的停顿的感觉。低声部始终保持着连续跳进的八分音符,使得低声部的节奏规整有力,对高声部变换交织的旋律进行了非常有力的衬托。本乐段篇幅也不长,突出的就是这个探戈风格舞曲中的快速与停顿的舞步的感觉。
D乐段(88-128小节),这个乐段是在两个篇幅短小、特色突出的乐段之后的一个相对较长的乐段。这个乐段结束以后,也就是引子部分加A乐段的近完全再现也就形同于整个乐曲的最后一个新出现的乐段了,预示着结束的开始,也将基本的伴奏音型用回了之前332模式的和弦演奏,上方的旋律声部进行着快速的上下行级进的跑动,整体旋律的感觉也就回到了快速奔跑式的舞步,在这里连续不停的旋律跑动延续了三个小节,之后从91小节开始的旋律部分和之前的B乐段的开始有一些相似,这里也是从一个一拍半的高音开始,然后进行了3连音和4个连续十六分音符的级进,最后经过一小节之后,又回到了一个更高的长时值的音上停住,然后再次开始,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旋律。
由此可见,作曲家时刻都在把握探戈风格的舞曲中的特色,快速之后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只是在这首作品中,将停顿改编成了长时值的音,音响效果还是在模拟探戈舞步的方式,非常的巧妙。在101小节旋律声部的两个2分音符出现后,好像音乐瞬间被拉慢,从102小节开始,旋律声部就以固定的节奏模式开始进行,三组两个八分音符加一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方式,配合着下方一直保持的332柱式和弦的伴奏,节奏感变得十分的明确和稳定,旋律的走向也没有了太大的上下起伏,基本上保持小节内是同音或者上下二度的进行,突出了稳定感。这样进行了4小节之后,在106小节开始发生了调性的变化,降a小调转入了a小调中,这一转调,转回了最开始的调性上,也充分的预示了结束的开始。在113小节,可以说是这个乐段主题的完结,直到128小节,这之间都在做着开始再现的准备。最后停在主和弦了,本曲的不同主题也都展示完毕。
再现(引子+A)开始再现,是从引子开始,好像是舞者展示完毕准备退场。同样的引子演奏完毕之后,开始了全曲的第一主题A乐段的再现,又一次回到了最开始,与之前相互呼应,让听者再次感受这一场表演的魅力。经过最长的乐段A乐段的主题再次显现之后,在A乐段主题材料的不断重复演奏中,进入了“退场”的准备。最后在一个高音区位置的主和弦上,强有力的结束了本曲,也为这场“表演”,落下了最后的“帷幕”。
陈思雨(1993—)新疆昌吉人,新疆艺术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新疆少数名族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