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哲+++张延辉
摘要:自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重新有了正确指导,有助于全体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这一角度切入,对当前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阳光体育运动转变这一教学不利局面等问题展开简单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 阳光体育 作用 存在问题
高中是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诸多问题,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教学不利局面,优化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体育教学
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程方面,体育课程在高中校园基本上是以副科形式出现的。很多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学生没有获得参与体育学习的机会。家长认为体育课程会耽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支持、不配合体育教学。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学校,即便开展了体育课程,也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大班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有力凸显,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
二、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转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不利局面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体质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近20年来,我国受教育群体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身体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在不同程度上大幅下降,与此形呈现鲜明对比的则是肥胖儿比例的逐渐增减,长期“重智育、轻体育”教育理念加剧了这一严峻形势。
在高中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教育目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提出: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用三年时间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面,运动量的缺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学校从思想意识高度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作一项任务,学生和家长才会引起重视,才会主动配合体育教学工作。依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素质教育政策的一次贯彻与落实,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将体育健身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在高中校园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青少年将来从事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二)提高教育质量
现阶段高中体育课程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无论是从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内容上来说,体育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落后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引导教师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阳光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规划做出了具体规定:高中应当至少每周开展两次体育课,在保质保量上好每周两次体育课的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利用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并严格实行大课间操体育方针,保证学生学习日每天课间有二十分钟体育活动时间。通过对《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的学习,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了具体方向,这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大有裨益。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只关注到对体育课的改革研究,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大课间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分析体育总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要求可知,教师不仅需要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还应当整合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大课间操资源优势,多元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依据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学校应当成立运动中心,为学生午间、课后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资源支持。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每天“两操”,利用早操和下午第三节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健美操运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活动内容还是活动要求角度分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都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品质。
(三)形成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作为连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桥梁,学校体育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有着战略性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一直受到各方面阻力的影响,应试教育阻扰、家长和学生本人的不重视、“体育无用论”观点的盛行都为健康向上体育文化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受教育者之所以抗拒体育教学、不愿意配合学校体育活动,究其本因,是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力度不够,没有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反感体育、不支持教学活动。
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全体高中生错误体育理念的一次洗礼,对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文化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生活质量的幸福感,才会愿意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很多时候,一提到体育,学生只会想到流汗流泪,觉得很辛苦,总想偷个懒,找个理由躲避体育锻炼。利用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得以在每天一小时短短时间内感受运动乐趣、切实提高身体素质,这对于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发扬相当重要。
高中学生背负着巨大高考压力,体育是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合阳光体育运动是必然之选。身体素质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对体育教学高度重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要求规划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R].教体艺,2006,(06).
[2]牛丽丽,郭敏.2000年以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4,(06).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