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芬
摘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应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提高写作水平的任务,主要是担负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肩上。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写作训练水平确有提高,但是,“作文作文,难死小人”明白地告诉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仍然是我们尚未解决的难题。下面我就“漫谈”式来说作文课的指导。现在很流行“漫谈”这种形式,央视“焦点访谈”就是围绕一个话题“漫谈”式的节目。“漫谈”就是在场人员之间基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轻松、愉悦的信息交流方式。
学生,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谁没有情绪、情感?谁不会有表达这些情绪和情感欲望呢?引发学生表达欲望就是作文指导的任务,是作文指导的目的。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作文者心曲的抒发,是属于“情溢于胸”之后的自然流淌。但绝大部分学生在观察了周围的事物之后,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层上,并不会自觉加以理性上的思考,所以也就没有很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就无法写出文章来,更谈不上什么感人。甚至视作文为苦役。
因此,我采用“漫谈”的形式来上作文指导课。首先,构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生要有情绪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个人的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漫谈”所搭建起来的平台上,生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间也是平等的,师生围绕一个主题,或者是一件物,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来说说所见、所闻、所感,这个和谐、愉快的氛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因怕作文这一大难题所带来的压抑感。其二,在轻松的状态下,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的欲望,当别人在纷纷说个不停,老师又在不断地加以肯定和鼓励时,原先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其三,“漫谈”是一种师生间的认知交往。学生原有的感性认识的事物,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会进行思考、重组,从而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体验,并表达出来。其四,通过你说我说,互相启发,以点带面,以好带差,使得所谈的那一事物的特征更突现,学生更明白如何去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言之有理,叙中有序。
“漫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下来。在“漫谈”中,学生充分地说开了,也就是说万事具备,只欠写下来。这个时候,教师再指点学生开怎样的“渠”来把刚才所挖掘出来的“水源”装起来,也就是说用怎样的结构形式写成文章。试想想,学生会不接受你的建议?会开出了“渠”而不知道装什么?不会的,他们只会拿起笔,低着头,唰唰地写起来。因此,涓涓溪流出来了,滚滚江水出来了,滔滔海浪涌现了。
下面就以我的一次课例来说明这种课型的基本程序。这一课的作文内容是写一个你最了解的人,表现他工作的辛苦。我是这样开课的:
老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板书“漫谈”二字,问:谁知道“漫谈”是什么意思?
有几个学生马上就抢着说,其中一个学生说:漫谈就是轻松聊天的意思。
老师说:很对,但要围绕一个话题来聊。今天,我们也这样来聊聊,围绕什么来聊呢?围绕一个人最了解的人来聊(板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很多方面的特点,今天就聊这个人辛苦地工作,好不好?
学生齐说:好!
师:我们先来聊一聊你最了解的人是谁?是做什么的?
学生思考了几秒钟,就纷纷举手说他最了解的是准,是做什么的。
第二轮是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说那个人工作的大致情况,也就是说说每天要做些什么,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活累不累等。
第三轮聊的是你亲眼看见的那个人一次很辛苦地工作的事例。(并板书这一轮聊的话题:说一个感人的事例。)谈到这一轮的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告诉学生: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要把一个人写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把他写活,而要做到这点,就得借助于“描写”,而在“描写”中,抓住细节描写尤为重要。注重细节描写,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以点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描写意识。
结果这篇文章写下来,效果相当好。以前比较会写的,这次就写得更感人了;以前写作有困难的,这次也写得较好,不但句子比以前通顺了,而且描写细致,表达也是真情实感。可以说,读每篇文章都会让人觉得感情真挚细腻,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为有这样辛苦工作着的亲人而自豪。“漫谈”式的作文指導课,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择好“漫谈”的主题。作文的话题,是文体的中心,一切材料的运用都要受它的统帅。教师设计的话题,不能让学生感到没材料可写,而是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让积累的材料能在话题的引导下流向笔端。要做到这一点,话题应来自学生,由学生自由拟题,老师集中起来进行筛选,并依次排序,分次完成。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去写作。二是设计好“漫谈”的步骤。教师要精心设疑,引导释疑。教师应把作文教学的目标分解成几个联系紧密而又有层级的阶梯,即围绕主话题设计几个子话题,构成几轮谈,使学生不断处于质疑和释疑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逐步往更深的层面上去谈。三是疏通“漫谈”的思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点拨要“准”,应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予以指导、疏理,使其豁然开朗。四是启迪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教师应典型引路,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学会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等,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能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理可析。五是开好头,以头带尾,鼓励创新,也不排斥模仿。六是进行合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给学生提出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他们不断发展和完善。
采用这种形式指导作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活匣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