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课观

2017-03-16 15:55王亚兰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林园教给拼音

王亚兰

评课,评什么?可评的内容很多。评教学目标,评教学内容,评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评教学效果,评教师基本功等等。但无论怎样评,最后都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值得肯定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症结就在这里:评课者为了表示对授课者的尊重,千方百计地寻找优点,然后列出一二三四的条目,蜻蜓点水般地赞赏一番;对于不足,略提一提。这样的评课,效果如何,可想而知。笔者经常听课、评课,曾做过以下两点尝试,希望这些做法能给读者以启迪。

一、开掘优点,总结完善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们的感觉还很朦胧。我曾在听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教《蓝树叶》一课时,感到眼前忽然一亮。她在指导学生朗读“李丽向林园园第一次借绿铅笔”的部分,设计得非常好。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对话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小声说、吞吞吐吐说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然后读出林园园迫切希望借到绿铅笔时的心情和李丽不情愿借的情感。学生尝试读,教师点播、示范。结果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可谓训練到位。

接下来的教学,繁杂累赘,思路不清,说教过多。

评课时我对教师成功的朗读指导进行整理与开掘,为教师指导朗读这一类课文,提供以下具体策略:

(一)教给方法

本课内容,主要以人物的对话展开,读好人物的对话,是读好课文的关键。教师在指导朗读对话时,不必面面俱到,抓住训练点,教给方法即可。

对于这篇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次对话,并总结出读好人物语言的方法:注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人物的语言。

(二)实践运用

教给学生方法,还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运用此方法,练习阅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三)交流提升

学生自己练习读,读得怎么样?还需要汇报交流。可以选择上、中、下各个层次的学生朗读,根据他们读的状况,再次指导,使其读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阅读教学,教师经常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然而,把握读好一篇文章的基本策略,以读代讲,是克服零讲碎问的有效途径。之所以这样评课,是为教师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凭借。评课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指导,更是对全体听课教师的引领。

二、剖析问题,提供策略

在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用大量的时间来教授识字。

一次,听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四季》一课。开课伊始,教师先把课文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画出生字。接着教师就开始教学本课的字词。她把本课要求认和写的一共十几个生字,全部组成词语并带拼音,呈现在大屏幕上。为了识记生字,采用各种方式读,如齐读、领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等。接下来又出现带拼音的单个生字,让学生认读,最后再把单个生字上的拼音去掉,打乱顺序读。经过把生字组词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等一系列环节,一节课超时5分钟。结果呢?生字一个没写,课文也读不通顺。那么,这些生字学生都认识了吗?暂时记忆罢了。

根据这种状况,评课时,我首先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离开语境,孤立识字,高耗低效。并告诉大家:“如果学生自己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生字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应该把教学过程调整为:先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再检查识字状况,相机教学。你们可以试一试。”此外,笔者又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一些策略:

(一)教师范读,学生用心读,并用手指着所读内容(刚入学学生)。

(二)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刚入学学生)。

(三)学生自己练习读。

(四)教师检查读,同时纠正训练。

此外,还有领读、齐读、互读、比赛读、分组读等等。不同年级,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按照我的建议,这位教师又上了一课,这一课主要以读好课文为训练目的,结果检测学生识字状况,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想。笔者至今还记得教师们兴奋不已的样子。

从此,我校的阅读教学,很少出现用大量时间单纯识字的现象了。教师们也把读好课文的训练当成必要的教学环节。

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非一日之功。在这方面,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微乎其微,常常是越俎代庖。

听一位三年级教师教《花钟》一课,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概括不够准确。评课时,我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没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没教给学生进行概括的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提出具体建议是:

(一)默读课文三个自然段,画一画揭示每段内容的重点语句。

(二)教给学生根据重点语句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概括表述。

听了我的评课,第二天,又一位教师上《花钟》这一课时,获得的效果显著。在这节课中,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

a.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b.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进而,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概括,并用精炼的语言表述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a.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b.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c.依据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植物学家修建了花钟。

最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讲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接着讲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最后讲依据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植物学家修建了花钟。

经过听课——评课——听课,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师们确实感受到:整体感知课文能力需要训练,更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或规律。

……

评课,我经常这样做:根据教学改革总思路,对教师做的非常好的地方,要挖掘、要完善,并归纳成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推广运用;对于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剖析问题的原因,还要为教师提供克服问题的教学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听评课活动。每次开展这项活动,都发现教师们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进步也很快。一轮听评课活动一般持续两周。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越是后面的课,越是精彩纷呈,令人振奋!因为教师们在听评课活动中,不断继承、不断修正、不断探索,所以才有喜人的表现。

这样的评课,避免了随意、空泛,具有实效性,是积累经验,克服不足,让教学臻于完善的良好途径。

猜你喜欢
林园教给拼音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回乡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蓝色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