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地 整地 施肥
红小豆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种植,尤其在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应避免选用过碱性土壤,前茬以玉米、谷子、小麦为最好,忌与豆科作物重茬,因为重茬可使病虫害加重,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杂草丛生,降低产量和品质,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采用2~3年轮作。整地可为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可消灭多年生杂草。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当土壤冻融交替时进行整地,整地包括耕地、耙地及耱地。耕深以20~30 cm为宜。耕地后及时进行耙、耱,使土壤表层细碎平整,防止土壤失墒,有利于播种,保全苗。
二、选种
要获得高产增收选种是关键,要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优良、生育期适中、植株棵大、荚多粒重等高产品种。挑选出种粒饱满、色泽匀称、颗粒均匀,无病粒、半粒、虫口粒、破碎粒的良种,以保证出苗速度,确保苗全、苗齐。
三、播种
1. 播种前
播前将种子晾晒2~3天,促进种子蛋白酶的活性,然后用50%多福合剂、50%辛硫磷、50%福美双等药液按说明配比后进行拌种,要轻柔搅拌均匀,避免破坏种皮,影响萌芽。拌后放置阴凉通风处闷6~7小时,就可进行播种,所拌种子不要隔夜,当天拌当天播。
2.播种
栽培红小豆可采用条播、穴播等方式,红小豆生长期较短,一百天之内既能收获。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4℃以上即可播种,温度过低不利出苗,还会造成病害高发。每穴播4~5粒,亩播2~3kg种子,播种不宜过深,控制在3am~5cm为宜,覆土踩踏,踩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影响芽苗破土。
3.合理密植
红小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公顷保苗18~20万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公顷保苗15~17万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公顷保苗12~14万株。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及中耕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1次铲趟,要深趟少放土,防止压苗,有利于提高地温。第1次铲趟后10 d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1次大草。
2.喷施叶面肥
在红小豆初花期,每公顷应用磷酸二氢钾3 kg对水混匀后进行叶面喷霧,药液重量在500 kg左右,可起到促进红小豆花芽分化,提高结实率的效果。在红小豆末花期,根据红小豆长势每公顷追施尿素90~120 kg或喷施金牌655等叶面肥,可促进红小豆生殖生长,使花荚数增多提高产量,籽粒色泽好,提高商品质量。多雨年份应控制追肥量,适当喷施硫酸亚铁,以防止出现缺铁黄苗症。
3.生育期间
一般在出苗至开花结荚之前根据土壤墒情和杂草生长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二至四叶期,结合间、定苗深耕1遍,以破除板结,铲除杂草和提高地温,分枝期深耕第2遍,开花前期即封垄前进行第3次浅耕,同时进行培土,以起到增根防倒伏的作用。一般在开花结荚之前中耕除草2~3次,及时使土壤疏松以利根瘤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4.防治病虫害
红小豆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蚜虫多发生在苗期和花期,结荚期温度过高也可能发生。发现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防治。红小豆的抗逆性较强,在红小豆的整个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较少,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豆荚螟和食心虫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害,可用高效低毒农药敌杀死进行防治。常见病害为立枯病、白粉病、锈病、病毒病。防治立枯病用50%多菌灵以种子量的0.5%-1.0%拌种;自粉病和锈病用25%粉锈宁20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20%农用链霉素1000-2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的防治方法:防治菌核病的最基本的措施是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加强田间管理。对发病的地块进行深耕,将菌核深埋在土壤中,抑制菌核萌发,减少侵染来源;降低田间湿度;在封垄前即使中耕培土,破坏萌发的子囊盘;适当地控制氮肥量,增施钾肥。病田收获后,应将病残体收集烧毁,消灭菌源。化学防治措施。病害发生后,结合气候条件,加强病情调查,及时药剂防治是生产上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菌核病病菌子囊盘发生期与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喷施50%速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研究试验表明,农利灵和速克灵防效最好,分别为93.4%和91.8%最佳喷药时期为大豆开花接荚期。两次喷药效果明显高于一次喷药,两种药剂混用(农利灵+速克灵)防效明显高于一种药剂单用,扑海因和甲基托布津还有增产作用。
五、红小豆花期很长,豆荚成熟也不一致,收获过早粒色不佳,籽粒不整齐,秕粒增多,降低品质;收获过晚易裂荚落粒,因此为防止由于落粒损失而造成的减产,应在大多数植株上有80 %以上的荚变黄成熟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