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不好当

2017-03-15 08:04高洪海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胶卷摄影记者创刊

■高洪海

摄影记者不好当

■高洪海

1990年冬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创办 《中国检察报》的消息在机关传开,许多同事鼓励我: “高师,你照相技术好,去报社当记者吧!”

我从事业余摄影10多年,经常因给同事拍些照片受到称赞,也经常拍些小作品能够发表,在赞赏中有点飘飘然,似乎有 “腕儿”的感觉,心想 “创建 《中国检察报》,我要去施展一番”。

1991年初,最高检创办 《中国检察报》的报告得到批复,筹备组副组长刘佑生在院里招募人才,我虽然没有学过新闻,但不知天高地厚,凭着无知的勇敢和自信,投奔报社。

刘佑生向我描绘了 《中国检察报》的宏伟蓝图:要把 《中国检察报》办成有影响力的、有指导性的中央大报。我自然是深受鼓舞。他说,老高你来报社吧,我让你用最高级的相机,让你天天去照相!我暗自欢欣鼓舞,浑身都是劲儿,决心当个好记者。

1991年3月,我带着政治部的调令来报社报到。在刘佑生的带领下,参与了 《中国检察报》的筹备与创刊工作。

图1 政治部调令

报社创建时,最高检下拨20万元经费,办公地选在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44号中铁建院内的一栋宿舍楼,租用了三层,还包括新来的大学生宿舍,经济上很是紧张。到了下半年,报社刚刚有了些发行费,刘佑生没有忘记承诺,花了3万多块钱,买了一套尼康F4照相机,这是当时多少摄影记者梦寐以求的配置,而我却梦想成真!兴奋之余,我也有了压力,心想,手头拎着这么好的家伙,若拍不出好照片,是交不了差的。

刘佑生像是个上满了弦的机器,一头扑在报纸上、扑在报社的建设上,每天没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使这样,他也从不忘记让我把每期报纸使用的新闻图片提前拿给他看。他主张新闻摄影要把镜头对准基层检察院,多去采访一线检察官的工作与生活,要求我拍出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检察新闻摄影作品。我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在报社创刊初期,还没有建立摄影通讯员队伍,我是报社唯一的摄影记者,因此,报纸所用的新闻图片,基本上靠自己去采访。为了节省经费,每次出去都是坐火车,也是为了免除长途奔波的劳顿,采访地大多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路途较近的地方,而且每次出去都要跑好几个县,一般由记者站安排好采访路线,在完成一个县的采访后立即派车送到下一个县采访。当时采访一般使用黑白胶卷,买一盘60米的黑白片花费60元钱,可以缠40个胶卷。偶尔有重大活动买几个彩色胶卷还得省着用。虽然报社不富裕,但从没让摄影记者受委屈,买最好的相机,添置最好的暗房,保障采访的差旅费。

摄影记者的职责是为报纸提供新闻图片,而好的摄影记者要为报纸提供优秀的新闻图片。我开始感到自己内力不够,新闻摄影的表达能力太差,用着最好的相机却不知道怎么去拍,面对如火如荼的检察工作却不知怎么去表现。一个没有学过新闻,也没有过新闻实践,仅凭拍些花花草草,仅凭能把照片拍得清楚而当上摄影记者,到了真正要求你去采访的时候,到了要求你拍出新闻摄影作品的时候才知道,你的专业知识是多么缺乏。

幸亏 《中国检察报》在创刊初期是周一刊,每期对开四版,1992年改为周二刊,在周期上给了我足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我从 《人民日报》 《法制日报》《中国日报》 《中国青年报》汲取营养,看他们的记者是怎么拍照片的,学习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观察和提炼。

为了达到采访的精准度,我做到每次采访前先与总编室沟通,根据当前检察机关的主要工作和重大改革等事项作出采访的选题。然后再通过记者站或者通过其他新闻媒体寻找发现新闻线索。最后,就是要把学到的新闻摄影知识和摄影表达方式,用照相机表达出来。

20年摄影记者生涯告诉我,摄影记者在采访中要解决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是要知道拍什么,第二是要知道怎么拍。20年摄影记者生涯还告诉我,当上摄影记者容易,当个合格的摄影记者难,拍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更难。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原摄影部主任)

猜你喜欢
胶卷摄影记者创刊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Foma与Rollei黑白胶卷试拍
创刊寄语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