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镜头定格两会瞬间
——检察日报全国两会照片选评

2017-03-15 08:04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赵国日报代表团

二、镜头定格两会瞬间
——检察日报全国两会照片选评

每年全国两会,是摄影记者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会上,每天新闻不断,精彩纷呈。会下,编辑部不惜版面刊发新闻照片。特别是检察日报两会特刊,多年来一直坚持采用大照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热烈气氛和检察新闻摄影人的职业素养和探索。

本部分特约点评人:检察日报社原摄影部主任高洪海、检察日报社原河南记者站记者赵国勤、检察日报社文艺副刊部编辑姚雯。

“我记下你的名字。”

(刊发于《检察日报》2007年3月6日十二版,傅伟摄。此作品获得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非战争类重大新闻单幅铜奖。)

2005年3月10日下午,为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分组审议 “两高”工作报告,作为河南代表团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早早地来到了会场。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05年3月12日五版,肖杰摄)

【点评】作品新闻主题切入准确,直截了当。应该说,检察长参加审议“两高”报告是司空见惯的新闻,而“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则不多见,恰恰如此,才是新闻。 (高洪海)

“我记下你的名字。”(刊发于《检察日报》2007年3月6日十二版,傅伟摄。此作品获得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非战争类重大新闻单幅铜奖。)

【点评】这幅作品反映了我国两会进一步开放的新气象。小场景反映了大变化。作品抓取的瞬间生动、传神。外国记者看得专注,反映了他认真、敬业的精神,女代表昂首挺胸,反映了她的自信、大方的气度。两人的神态都很生动,而且很有典型性。从拍摄的技术看,与被摄者的距离很近,角度微仰,给人感觉他们离自己很近,有亲切之感。用的是广角,人物有点变形,又增加了形象的动感。 (于宁)

濮存昕作为公益宣传大使,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等多重身份,是两会“明星委员”。图为濮存昕9日上午走出会场时遭众人追拍。

(刊发于《检察日报》2012年 3月 10日五版,徐伯黎摄)

【点评】在人大会采访拍摄新闻图片,生动的瞬间往往出现在人大全体会议休会或闭幕的时间段。《拍“大使”》这幅有趣味的图片就是如此,面对散会后瞬息万变的各路人大代表,记者在对的时间捕捉抓拍到风云人物对的瞬间,表现出了新闻图片最朴实的记录。众人追拍在构图上,如能再有几名追拍者出现在画面上,那就更完美了。(赵国勤)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被媒体团团围住,身处“漩涡”之中的蔡继明回答了同样处于舆论关注“漩涡”中的话题:户籍制度改革。 (刊发于《检察日报》2013年3月6日九版,程丁摄)

【点评】 《“漩涡”》是一幅完全凭经验来预测取景角度和取景范围的摄影作品,瞬间构成了一幅让人震撼的图像,吸引人们的视线。在历年人大会几千名记者争先恐后地围住采访对象及突发事件拍摄时,在不能接近被摄主体时,记者们常常双手高举相机,使用广角镜头从头顶进行连续“盲拍”,产生不可思议的视角变化效果,给人直观的现场感和强烈的冲击力。由于人的手臂动作的不稳定,快门速度最好提高到1/250秒或更高,尽量保持背景与人物在视平线上的位置。 (赵国勤)

3月8日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壁画上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的场景,与大厅中身着藏服接受采访的代表,仿佛是历史的穿越。这一幕出现在西藏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中。

(刊发于《检察日报》2013年3月9日五版,程丁摄)

【点评】 一个好的背景对你的摄影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闻摄影采访中,你拍摄主体的背景是什么,就注定你的照片是否吸引人,也是照片是否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穿越”》这幅图片正确使用壁画上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的背景,烘托出了摄影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委副书记洛桑旦巴(左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人物特性。(赵国勤)

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失联。机上载有239人,其中154名乘客为中国人。8日中午,大批记者赶赴马航发布会现场。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4年3月9日五版,程丁摄)

【点评】 这幅摄影作品,瞬间俯拍抓住了画面静中有动的强烈现场感,图片语言丰富,摄影构图表现出了新闻发布会各路记者急不可待的氛围,揪心的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图片留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赵国勤)

“请到海南深呼吸” (组图)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中,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代表邀请记者 “来海南深呼吸”,海南省省长刘赐贵代表推荐大家 “快来海南买房”,给到场媒体留下深刻印象。图1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如玉代表(左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图2为儋州市政协主席邓泽永代表发言。图3为海南代表团会议现场。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5年3月8日八版,程丁摄)

图1

图2

图3

【点评】 这一组照是 “议论性组照”,通过三幅照片说 “事”,但说的不是故事,而是力求通过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多个侧面,或多项同类事件来阐明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以人大会不同场景折射出代表们对生态环境法治共鸣的叙述。该组照片在构图上同时使用广角镜头来表现被摄主题,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赵国勤)

两会期间,各代表团驻地的酒店大堂多了很多新功能。媒体记者在这里采访代表、编写稿件,代表们更是利用这里交流信息、分享心得,在3月12日提交建议截止日期前进一步完善建议内容。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5年3月12日九版,程丁摄)

【点评】两会照片大多是大人物、大场面,而这张却是个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场景,被作者独特地呈现出来。镜头采用俯视的视角,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的繁忙景象记录下来,作品以小见大、独具匠心,正如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姚雯)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两高的工作报告。两天来,各代表团热议两高报告。图为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金融安全系统装备技术中心主任柳长庆一边翻看最高检手机报,一边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5年3月14日五版,程丁摄)

【点评】 不同的拍摄视点,捕捉表现出不同人物身上具有性格特征的闪光点,图中的人大代表边看最高检手机报,边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的瞬间定格,作者抓取静态中的人物表现,使人物内心世界强烈地凸现出来。画面结构稳定,以特写镜头表现人物内在心灵感应,让你与拍摄对象之间有了交流。 (赵国勤)

这是一张大家熟悉和欣赏的笑脸。在3月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从新闻发言人傅莹的笑脸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5日五版,张哲摄)

【点评】 这件作品巧妙地利用前景和抓拍时机的掌握,抓住了主体人物的神态,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部位。可亲的面庞,和蔼的笑容,目光炯炯有神,银白的头发使人联想起披满白雪的劲松,这就是作品表现出的主题思想,突出了画面人物与内容的概括力。 (赵国勤)

嘴唇轻点笔端,这名外国女记者聚精会神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的镜头,引来了不少人注目。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6日五版,程丁摄)

【点评】 每年两会报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幅图片作者选用了广角镜头拍摄,尽可能地将人民大会堂的恢弘场面展现,主体人物位于画面中央,金黄色的头发格外醒目,也产生强烈的反差,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姚雯)

“中国外交这么忙,到底在忙什么?”网友的这一提问从700多个问题中被选中。3月8日的外交部长记者会上首次使用网络提问,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 “中国外交这几年确实非常忙,但是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9日九版,程丁摄)

【点评】 呼应是摄影构图中重要的形式法则,在这幅摄影作品中,外交部部长与记者的构图呼应则是画面元素的对比,动静呼应对比的运用,传递了视觉画面中的人物不是孤立的。 (赵国勤)

3月8日,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代表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11日九版,张哲摄)

【点评】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一张好的照片就在不断减法中获得好评。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拍摄事物,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通过代表的离席留下大画幅的空间,镜头以采访者的侧背景透视出采访对象来突出重点人物,画面布局中无关的元素越少,主题表现得就越突出,视觉焦点就越明显,就越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国勤)

上海代表团畅谈法治护航自贸区建设 (组图)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 “非公经济保护” “科技创新” “法律保障”等与自贸区建设相关的热词频出。图1为陈戌源代表 (左)、花蓓代表 (中)、骞芳莉代表 (右)相互交流。图2为樊芸代表发言。图3为奚美娟代表接受采访。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9日十一版,程丁摄)

图1

图3

图2

【点评】 一组照片来述说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 “非公经济保护”“科技创新”“法律保障”等与自贸区建设息息相关的主题,虽说主题照片的分量轻了些,但此组照片能够独立地表达与主题相关的形象信息,抓住了代表们相互交流、接受采访神采奕奕的瞬间,抓住了代表对法治保障冷静的神态。每位代表的眼神都充满着吸引力,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掌握双眼,你的照片就会更加精彩。 (赵国勤)

在吉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中,35家境内外媒体汇聚现场,围绕东北振兴发展纷纷提问。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家骐代表(图左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关于“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提问。

(刊发于《检察日报》2016年3月12日五版,吉任轩摄)

【点评】 看到这幅作品的第一眼是,注意力一下落到了画面左边那个白发老者带手势发言的视点上,这一元素,在画面过于拥挤中夺人眼球,为画面添上了光彩的一笔。画面主体人物视点突出,排除了记者摄像机、照相机镜头的干扰,画面传递了满而不挤,乱而不扰的视觉。 (赵国勤)

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图为委员们在人民大会堂前相约明年再会。

(刊发于 《检察日报》2016年3月15日九版,徐伯黎摄)

【点评】 这是一幅普普通通的人物合影像,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不太平衡的状态,但作品层次丰富、质感真实,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了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了主体。 (赵国勤)

猜你喜欢
赵国日报代表团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希望在肩上
我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推选张庆伟为代表团团长 王文涛等为副团长
师与书·赵国华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灵感日报
古法奇观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