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

2017-03-15 04:31刘桂玲
关键词:量度形容词隐喻

刘桂玲,杨 忠

(1.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

刘桂玲1,2,杨 忠2

(1.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以往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有关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习得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空间量度系统进行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现有的研究中描写多于阐释,未来研究可挖掘语言使用者认知的异同。以概念和意义反观语言形式是诠释和检验语言相对论的另一种研究路径,未来可将整个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纳入到视野中进行完整和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为形容词的词类范畴及其习得、使用和理解提供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空间量度形容词;英语;汉语;梳理;思考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通常划分为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1]740。认知语法学家Langacker最初将自己的语法体系称作空间语法,后改称认知语法,Wierzbicka在对数十种语言进行对比后将“big、small”这一对概念确定为语义基元[2]54,由此可见空间量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空间量度形容词是对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所占据空间量进行说明的词语,是对事物一个或一个以上维度的物理延伸程度的描述[3]62。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都构成反义词对,分别表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中有“long、short”“far/distant、near/close”“tall、short”“high、low”“deep、shallow”“wide、narrow”“thick、thin”和“big、little”“large、small”,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成员有“长、短”“远、近”“高、低/矮”“深、浅”“宽、窄”“厚、薄”“粗、细”和“大、小”。空间量度形容词是英、汉语中典型的形容词,使用频率高,搭配灵活。本文是对现有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的思考。

一、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相关研究

英、汉语中量度形容词多为单音(节)词,可用于比较且可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具有不对称性、标记性和模糊性。在一个词对中,积极意义词在功能和意义方面无标记、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4]7。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使用依赖外延、比较对象、非语言知识以及交际者兴趣和期待等语境因素[5]2,空间量度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受语义的制约。量度形容词最自然的用法是用作比较级,单独使用其原形是它的比较义的一种特殊表现[6]173。

表整体维度的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先于一维空间形容词习得,一维空间形容词先于二维和三维空间量度形容词习得,积极意义词先于消极意义词习得,空间义先于隐喻义习得[7]217[3]61-66,这不仅证明了Clark提出的复杂度假说,即空间量度形容词根据它表达的维度增加而增大,而且证明了空间义是这些词对的基本义,其他意义是在空间义基础上派生而来的[8]13[9]57。这说明语言习得中词语概念意义的重要性,也说明语言和认知是互为支撑的。

人类将自己身体看作由三条轴线界定的一个对称体和两个不对称体,垂直维度是人类认知的主要维度[8]1-36。空间范畴化要依据事物的形状或大小、特征或性质、运动、功能、说话者方位以及事物与周边环境中其他要素间的运动关系[10]403-404。实验研究证明空间量度概念被广泛用于表达数量、时间、感知、关系、心智、程度等抽象概念[11]579。在隐喻扩展过程中积极意义词多识解为褒义,消极意义词多识解为贬义。

二、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

国内学者围绕同一义类词群进行了很多对比研究,但是针对形容词进行的英汉对比研究不如名词、动词和介词多。此前的义类词群对比研究多围绕颜色词、动物词、植物词和身体部位词或者位移动词和言说动词展开,对空间概念的对比多围绕表空间位移的英、汉语运动动词和英汉语空间方位词语展开。针对英、汉语形容词开展的对比研究包括对形容词概念化方式,英、汉语感知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和空间量度形容词等的对比研究。

空间量度概念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概念,空间量度词是英、汉语中共有的词汇系统。虽然英、汉语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意义变化历经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现在空间义是它们共有的基本意义[12]390,这是对两种语言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对比的基础。人类在认识、描述和表征周遭事物和所生存的世界的过程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空间量度形容词不仅用于量度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及其中的事物,还用于量度非空间概念,抽象化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

以往针对英汉中空间量度形容词所进行的对比研究主要围绕英、汉语中表示某种维度概念的对应的单个词对展开,其中围绕表示整体维度的“large、small”“big、little”和“大、小”[13]12-16及表示主要维度即纵向维度的“high/tall、low”“deep”和“高、低”“深”进行的研究比较多[14]14-20,研究者们主要进行了这几对词语的语义特征、搭配偏好及隐喻映射域的异同研究。对“long、short”“wide、narrow”“thick、thin”和“长、短”“宽、窄”“厚、薄”“粗、细”进行的研究比较少,这也许是因为这几对词语描述的维度属于次要维度、空间量不凸显、意义相对复杂、在两种语言中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的缘故。对比研究是异中求同和同中辨异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层面来看,对英汉语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使用者思维特点和概念化方式的异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使用者认知方面宏观上的共性和微观上的差异。从实践角度来讲,对同一义类词群的使用规律和动因进行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双语词典的编撰和英汉互译提供借鉴。

三、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的思考

空间概念是人类的普遍概念,空间量度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语言在空间概念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关系,这种一致现象体现人类认知方面的共性。空间量度形容词是英、汉语中共有的词语形式,两种语言中的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成员在概念和形式方面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围绕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和习得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构建了英、汉语空间量度概念系统,分析了其形态和句法特征,对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习得次序进行了历时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中成员的空间义和抽象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构建了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语义图谱及计算机识别方法[15]35-204,针对个别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对进行了对比研究[13]12-16[14]14-20。以往在语义研究方面多采用对空间义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6]166-184和对隐喻义进行映射域分析的方法[13]12-16[14]14-20。就对比研究而言,有针对表达同一极向概念的意义重叠的近义词对进行的对比[12]379-402[16]347-357[17]121-150,对反义词对(组)中意义相对的两个成员的功能和意义的不对称性进行的研究[4]14-20,针对两种语言中表达同一维度概念的词对(组)进行的意义对比[13]12-16[14]14-20,这些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空间量度概念系统的构建和不同语言之间空间认知的异同有一定的启示。

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基本功能是对客观存在的描述,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往往以人的认知为基础和媒介。鉴于认知的体验性,学者们在研究空间量度词时不仅关注语言形式本身,也关注句法特征背后所关涉的语义因素,所以一直以来对于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研究都将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作为观察者和互动者的参照点功能、身体经验和认知心理因素考虑在内[10]403-427[12]379-402。我们观察发现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使用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空间量度形容词是对空间进行视觉感知的结果,“wide、narrow”“宽、窄”和“high、low”“高、低”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使用体现出了视觉信息加工的整体优先性和图形——背景切换原理,表示垂直维度概念的“high、low”“高、低”和“deep、shallow”“深、浅”等词在词语使用和识解过程中都涉及视觉方向和参照点转换的过程。所以通过对空间量度形容词所表达空间义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必然能够发现人类在概念化自己所生存的空间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这种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

以往对于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研究多是零散的描写,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其中个别现象或者语义系统中的个别成员[14]14-20[18]58-62,很少将整个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纳入到视野中来进行整体和穷尽式的研究。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能够从类型学角度对形容词词类研究有所贡献。现有的研究中分析和描写多于归纳和阐释,描写一种语言现象是浅层的行为,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语言理据进行分析,以发现语言现象背后所潜藏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点。

国内学者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义和隐喻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对于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域和隐喻意义的分类存在着交叉和重合的现象,迄今尚无整体的框架对于隐喻意义进行科学的分类。以往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多围绕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共性和历史文化因素开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不同语言中同一义类词群隐喻意义的行为特征及其语言表征方式的异同[19]51。以往对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多从形式入手研究意义,事实上以概念和意义反观语言形式是诠释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另一种研究路径,可以为语言相对论提供新的证据、做出补充或修正。空间量度形容词有良好的涉身基础,对其意义进行研究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如何概念化自己生存的空间及其中的事物、如何用空间概念量度抽象概念,发现制约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义表达的语言因素,进而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研究两种语言使用者在空间认知和抽象认知中的异同。

由于语言意义不仅处于历时变化中,而且存在于词语组合中,形容词的功能是对事物特征进行描述,所以对空间量度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中意义的识解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形容词描写临时状态时常充当谓语,描写恒久性质时常充当定语,所以形容词谓语是对事物状态的描述,形名构式是对事物相对稳定的性质和特征的描述。某些形名构式既有用作空间义的情况也有用作隐喻义的用例,所以对于隐喻义的探讨不能囿于单一的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的过程,而要从词汇层面研究转向基于使用的研究,在动态的语篇语境下考察词汇构式和短语构式甚至语篇构式中空间量度形容词空间义的抽象化过程[20]76。

现今语言学领域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为研究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思路,通过检索语料库及使用统计软件可对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使用规律做出科学的统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内省语料的主观性和词典语料的静态性,为研究增添了科学性。但是语料库的运用不能解决语言研究中的所有问题,有些类别的研究问题需要采用适切的研究方法。例如,国内研究者构建了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语义图谱和计算机识别方法[15]35-204,但是计算机意义识别的可行性和步骤先后问题尚需开发合适的软件或者通过合理的实验进行验证。另外,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常用作定语、谓语和补语,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可自由用作主语、定语、谓语、补语和状语。这不仅是因为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使然,而且是因为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常通过派生的形式构成动词和副词。有学者认为汉语中空间量度形容词直接做主语、宾语和状语是因为汉语形容词转类做名词和副词,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积极意义的量度词“长”“高”“厚”“宽”“深”都标有名词的词性,“粗”“深”“小”都标有副词的词性,“宽”标有动词词性。此外,“浅”虽未标注副词词性但是有修饰动词的用法,“远”虽没有动词词性的标注但是有直接带宾语的用法,有学者认为这些是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本身的语法功能,所以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更广。现今英语形容词的地位比较确定,而汉语形容词在词类归属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现已有借助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汉语词类范畴关系进行的研究[21]546-551,未来可以借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实验对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范畴化和理解机制进行探索,取得的成果可与语言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一起为语言研究提供趋同证据。

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比较丰富也比较繁杂,两种语言中的空间量度形容词都构成合成词表达更为复杂的意义。现今的研究未能对于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及其隐喻映射域进行更加清晰和明确的分类,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意义表述如同语言单位一样,都是处于一个连续体中,意义的扩展和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动态的过程,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一个词语在一个搭配中所表达的意义与另一搭配中的意义存在交叉但不重合的情况,这是语义关联性的缘故。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意义扩展普遍体现了语言使用中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过程,意义由客观描述转为主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涉及了外界的其他因素,而且因主体的个性特征而异。

形名构式作为两种语言中高频出现的形式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形名构式中形容词意义受到压制达至新生构式意义的识解,某些形名构式中形容词本身在名词的诱发下意义发生扩展,也就是发生了隐喻化。有些形名构式只表达隐喻义,如“长情”中“长”描述的是情感所延续的时间,“long life”中“long”描述的是生命延续的时间。还有些形名构式在保留其基本的空间义的同时也发生了隐喻引申,比如说“长河”既可以用于描述纵长延伸的水域,也可以用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描述时间的延伸,“long journey”既可以用于描述路程,又可以用于“the long journey of life”中描述生命的旅程。因此,对于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进行研究要整体考虑语篇、小句、短语和词汇等各个构式层面,在语境和使用中对其进行动态研究。

总体而言,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描写和分析能够在系统层面上从根本上知悉空间量度认知的异同,相关研究能够从类型学角度对形容词词类研究有所贡献。某些词语隐喻义的差异来源于其基本义的差异,另外一些差异来源于词语意义扩展路径的差异,在对词语基本义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区辨隐喻扩展过程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可以对语言理据以及与语言使用相关的认知、文化、心理、情感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以发现语言、思维、心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小 结

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是两种语言中的共有概念,国内外学者针对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和习得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构建了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概念系统,对习得次序进行了跟踪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语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空间量度系统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空间认知的特征和规律,这种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现今对于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研究多是零散的描写,未来可将整个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纳入到视野中来进行整体和穷尽式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中分析和描写多于归纳和阐释,未来研究可对语言使用的理据进行阐释,发现语言现象背后潜藏的人类思维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概念和意义反观语言形式是诠释和检验语言相对论的另一种研究路径,能够为语言相对论提供新的证据、做出补充或修正。由于就汉语形容词的词类地位存在争议,所以就空间量度形容词这种形容词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研究具有语言学意义。未来可以借助脑成像等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形容词的词类范畴及其习得、使用和理解获得更多的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Wierzbicka,A.Semantics:PrimesandUniversal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 胡德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发展顺序的理论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4]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Syrett,K.,Kennedy,C.,& Jeffrey L.Meaning and context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gradable adjectives [J].JournalofSemantics,2010,27(1).

[6] Bierwisch,M.Semantics [A].In Lyons,J.(ed.),NewHorizonsinLinguisticsI [C].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0.

[7] Bartlett,E.J.Sizing things up:the acquisition of the meaning of dimensional adjectives [J].JournalofChildLanguage,1976,3(2).

[8] Bierwisch,M.Some semantic universals of German adjectivals [J].FoundationsofLanguage,1967,3(1).

[9] Clark,H.Space,time,semantics and the child [A].In T.E.Moore (ed.),Cognitivedevelopmentandtheacquisitionoflanguage[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

[10] Vandeloise,C.Length,width and potential passing [A].In B.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88.

[11] Casasanto,D.& Boroditsky,L.Time in the mind:using space to think about time [J].Cognition,2008,106(2).

[12] Dirven,R.& Taylor,J.R.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vertical space in English:The Case of Tall[A].In Brygida Rudzka-Ostyn (ed.),TopicsinCognitive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8.

[13] 刘梅丽.汉英空间维度词“大/big”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1).

[14] 陈舜婷.语料库驱动的空间维度形容词对比研究——以“高”和HIGH/TALL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0(5).

[15] 伍莹.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6] Deese,J.The associative structure of some common English adjectives [J].JournalofVerbalLearningandVerbalBehavior,1964,3(5).

[17] Gries,S.& N.Otani.Behavioral profiles:A corpus-based perspective on synonymy and antonymy [J].ICAME(InternationalComputerArchiveofModernEnglish)Journal,2010,34.

[18] 李军,任永军.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认知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9] 唐树华,董元兴,李芳.构式与隐喻拓展——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外国语,2011(1).

[20] Taylor,J.R.TheMentalCorpus:Howlanguageisrepresentedinthemin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21] 刘涛,马鹏举,于亮,等.汉语名——动兼类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1(3).

[责任编辑:张树武]

A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

LIU Gui-ling1,2,YANG Zho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past decades has witnessed results from research into the conceptual system,morphology,syntax,semantics,acquisition and cogni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Researchers abroa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atial meanings of English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 and their acquisition,and Chinese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metaphorical senses and contrastive studies.The study of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 has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Previous studies favor description over explanationin,and future studies may shift 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underlying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The study of linguistic forms through concepts and meanings could be a way to support,testify and modify linguistic relativity,an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al syst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called for,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can be conducted to obtain linguistic,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neur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categorization,acquisition,comprehension of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

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English;Chinese;Survey;Reflections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3.018

2017-02-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5YJA740025)。

刘桂玲(1974-),女,吉林通榆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忠(1949-),男,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H03

A

1001-6201(2017)03-0104-05

猜你喜欢
量度形容词隐喻
认识形容词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机械能转化量度的认识误区
论中医阴阳虚实的含义及其量度
情态词①“可以”的主观量度考察
形容词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