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初 梅
(大连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建筑学专业建筑材料课程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 想,初 梅
(大连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通过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思考,结合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教学方法与内容做尝试性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开发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并结合课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并拓展讲解建筑材料与构造、功能的紧密结合,以及建筑材料创新性应用的启迪等。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兴趣,拓展知识面,为后期的建筑构造学习、建筑设计表达铺垫,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形势;方法与内容;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
建筑师合理的应用建筑材料,能够做到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恰如其分,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又非常不好把握却毕生追求的课题。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从在校接触建筑材料课程开始,到毕业后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反馈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应不断的改进和充实。而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对于建筑师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了解每个新材料的深层技术,而应对新形势,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的建筑师掌握宏观的协调控制能力,对材料及构造有原理性了解,了解它们可能具有的形式,对建筑设计表达的影响,并保持我们的创造热情[1]。
综上,仅仅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实验数据、深层技术等满足不了培养需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材料在设计表达方面的可能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思考,对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能力。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教学使用的教材多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建筑材料》第四版,该教材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可见其在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的权威性。教材内容偏重于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衍生出的常用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性能。如“天然石材”章节,主要内容阐述了造岩矿物、成岩原因、石材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加工类型等,对建筑学专业所需要了解的设计表达等方面内容篇幅极少。我国目前各大高校都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思考,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部分章节的梳理等等,为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提供了参考。
大连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材料理论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共计32学时。在很短的教学时间安排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除了了解建筑材料在教材中所体现的内容外,还希望学生对材料与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的紧密关系有前期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掌握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深刻理解建筑材料的装饰性、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绿色环保等,以便学生在后期建筑设计课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材料体现设计意图、设计理念,甚至于恰如其分的运用建筑材料设计表达,充分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绿色生态等主题。为此,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很显然,传统的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够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针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做如下几方面尝试性的改革。
2.1 教学方法的思考
(1)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实物和图示的直观展示介绍比文字的描绘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最好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到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教学结合校外实地调研和校内参观建筑材料模型展示大厅。
(2)本校尚不能完全满足这种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补充显得十分重要。如教学方法中利用PPT对建筑实例图示的介绍,如讲授“天然石材”章节,除教材理论知识外,课件大量引入天然石材在设计表达方面的内容,并深入剖析材料的实际应用,理解建筑设计材料表达传递的信息;根据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尺寸、尺度等特征元素经过排列组合与构思,形成创意性设计成果,深度体会装饰性、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等设计表达内容。
(3)传统授课形式以外,强调开发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下教学。例如,针对学生个人的建筑设计课程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利用模型室或计算机虚拟技术体验材料在建筑设计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并在课堂上汇报,教师点评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参与表达不同意见与体会。针对比较新颖的、感兴趣的建筑材料,分小组课下调研,课上PPT创意汇报等。
(4)考核方式应灵活,重视学生的能力评价,多样化地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具体采取开卷考试、PPT小组创意性成果汇报、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图纸、虚拟模型制作、模型建构)、小论文的写作等。根据各方面的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旨在激发学生对于建筑材料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材料在设计表达方面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思考
2.2.1 重视建筑材料的设计表达
建筑师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和谐或对比,温暖或冰凉,回归自然或高科技[2]。材料以单位语言的作用进行各种设计表达,对这种抽象的理解应该从感性开始,到理性的归纳。
(1)为了贯彻这种教学思维,在讲授教材涵盖的知识后,大量的介绍建筑实例,为学生提供感性的开始,甚至激发学生实地调研的兴趣。如“烧土制品”中对于清水砖的介绍,实例采取“上海新天地”、“北京 798”等。将教材内容生硬的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的表格及参数的描述转化为对清水砖装饰性、艺术性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质感、颜色、肌理等材料单位语言经过组织所能传达出的设计表达意图,将技术参数与设计表达进行理性的联系与归纳分析。
(2)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执着于追逐大师的脚步,聆听大师的语录,参悟大师的作品。在教学中通过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与大师作品亲密接触的机会,如柯布西耶的仓迪加尔法院表达的混凝土不加任何掩饰的粗野,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表达混凝土也有温柔细腻而产生神秘的对比,如妹岛和世将有机高分子演绎成白色飘逸与暧昧,如密斯·凡德罗将钢与混凝土的单音符组合弹奏出少就是多的旋律,体会中国建筑大师王澍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材料不再是教材里冷漠的定义,也不是实验室里机械的数据,材料是对地域性、文化性的传承,是建筑设计的单位语言,表达可以无限可能。
2.2.2 材料与构造、功能的紧密结合
注册建筑师考试是建筑学专业的执业考试,是对建筑师综合能力最有权威性的认可,其中一门理论考试科目命名为“建筑材料与构造”。同时参考全国各大高校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创新,很显然,合格的建筑师应该深刻的理解“功能需要构造,构造以材料为基础,新材料新构造,相同材料不同的构造体现迥异的建筑特点”。课程实践中,采取了下列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来衔接材料与构造、功能的紧密关系,加深对材料的认识。
(1)如“天然石材”章节,学习教材介绍的基本知识后,课件中额外大篇幅讲解天然石材在设计表达中的应用,介绍干挂石材幕墙的构造。针对大二学生的接受能力,概括出构造原理即可,并要求学生对本校图书馆建筑、文综建筑做实地调研与后期测量;如“烧土制品”玻璃部分,介绍玻璃幕墙的节点构造,学生对星海会展二期、百年城等大连市知名建筑进行实地调研,拍摄、草图绘制。结合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在设计中出现的细部设计表达不足的问题,重点进行石材与玻璃材料的构造尺寸与尺度感训练,并布置建筑立面设计的任务,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虚实对比需要细部的支撑,材料的设计表达要经过不断反复的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过程。
(2)再如“沥青防水卷材”章节,学生对沥青及卷材通篇的参数及各种卷材无法区分的外观形态兴趣很低。对于这种纯粹的功能性材料,利用 PPT展示普通屋面、上人屋面、屋顶花园等几种不同功能类型的屋面实景示意,较快的调节课堂气氛,再去陈述“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又要求不同技术特性的卷材材料”,学生才会比较深刻的理解外观相似的卷材有普通防水和耐穿刺防水的功能与工程技术性能区别。
(3)“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同样的木材材料,不同的构造方式产生的建筑形象会有很大的区别,典型的代表如唐、宋、明、清的建筑传达的朝代特点。而现代木构均已突破了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
大潜力[3],鼓励学生利用木材料结合中国建筑史课程、结合现代木构,制作一个比例模型或计算机虚拟一个模型,体验材料与构造的美妙结合,构造的细微变化所展现出恰如其分的设计表达。再去理解教材中平衡含水率、横切面、弦切面等知识事半功倍。
2.2.3 对新材料应用的更广泛了解
新形势下,时代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建筑理念的变化更是与时俱进,越来越多的个性建筑充斥着我们的城市。应对新形势,以教材涵盖的知识为骨架基础,对新材料的应用要有更广泛的了解,才能适应发展与变化。
(1)如“有机高分子”章节,拓展出“水立方”建筑实例,应用新颖的ETFF膜,膜结构是世界之最,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从其设计理念到其设计成果的展示体现了对于新材料的节能环保应用[4]。为学生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延伸了创新性的设计表达,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高分子与塑料的抽象定义中。
(2)扎哈·哈迪德是现代重要的建筑师之一,那仿佛来自外星的建筑,飘逸不可琢磨的曲线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引导学生从感性关注建筑造型而理性思考建筑的材料与构造,从而形成学习、探究新材料的思维与习惯。
(3)从普通混凝土到国际上正处于实验、试用的透光混凝土,给建筑提供一个新思维,新的采光方式,材料的设计表达有了新的可能性。
2.2.4 材料的创新性启迪
建筑学专业的特点是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思维不仅体现在设计表达方面,创新性思维的建立需要拥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引领建筑遵循时代的节奏。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考了如下的做法:
(1)构建工作小组的模式,发挥集体的智慧,提供更为广泛的开拓性思维。
(2)参与竞赛,让概念性、创新性思维更加自由。
(3)不受约束式思维的创新,如“雾霾与秸秆的燃烧”这一环境问题,根据课程中材料制造的工艺原理,是否可以假想将秸秆收集、粉碎、采取特殊工艺成型,进行加工形成新型墙体,甚至加入发泡剂形成保温墙体,如果可行,解决了秸秆难以处理,只能燃烧而污染环境的问题,鼓励教师与学生创新立项,申请专利。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方法与内容的改革仍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大幅增加针对专业特色的改变,激发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兴趣,拓展知识面,为后期的建筑构造学习、建筑设计表达铺垫,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褚智勇. 建筑设计中各种材料及各种设计语言的综合运用[J]. 城市环境设计, 2010(06): 34-37.
[2] 魏晓. 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J]. 室内设计, 2006(03): 37-43.
[3] 邹青. 新型木构建筑的构造表现[J]. 华中建筑, 2012(12):176-181.
[4] 徐朝富. 浅析新材料应用与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创新[J].科技资讯, 2013, 27: 53-54.
[][]
Several Thoughts o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 Architecture
LI Xiang, CHU Mei
(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entativ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ent was performed after thinking about the teach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lass teaching. As far as teaching content is concern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design expression on teaching content,and to expand on the close together un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to enlighte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content and to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zon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should be reformed. As will be a great help for the next stud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re will be a better effect on teaching aims.
new situation; method and contents; the design and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
G642.0
A
1008-2395(2017)03-0113-03
2016-12-09
李想(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初梅(1969-),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