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要】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英语人才培养形式,长期以来,深受高校师生的欢迎,这对于提倡素质教育很有帮助。当然虽然我国不少高校的双语教育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大背景下,一些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本文将对双语教育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谈谈对下阶段改革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 英语改革 现状 认识
一、前言
在各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中,双语教育一直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类形式,由于师生的参与度较高,双语教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双语教育在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师资力量也就成为全面实施双语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双语教育的背景和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任务
1.开展双语教育的背景。很显然,双语教学是相对于单语教育提出的,从单语教育向双语教育的转变除了教育领域规律的作用外,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是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外因。对我国而言,双语其实就是指的是汉语与英语,从全程化汉语教育慢慢过渡到中英双语教学,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尝试。随着开放的中国更加融入世界格局当中,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渐走向世界,同时也有着相当数量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工作与学习,这就使得传统的单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2.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任务。在中国,英语的普及率已经很高,甚至已经有了仅次于汉语的第二语言的美誉,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熟悉通过对影视体育的追捧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所以对于中国目前的年轻群体而言,他们较早的接触了英语,已经在潜意识里对用语作为日常交际用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习惯,甚至可以这样认为,高校通过双语教育进行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是具备的。
另外,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对传统的英语学习进行一次创新,摒弃以往中国式的英语学习模式,在过去,英语学习的主体在于教师,并且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是用的是汉语,这使得英语学习的环境是缺失的,这就导致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都会带有纯正的中式发音,并且缺乏英语沟通的能力,这也是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先天性不足。所以高校进行英语教育的改革,就是要从教育逻辑、形式、评价等各个方面对英语教育进行改革,让教学成为一种良性的学习生态环境,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
三、双语教育改革的现状
1.双语教育在部分师生中推广难度较大。双语教育的开展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的教育意识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实行普遍的双语教育难度是非常大的,这对于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很重大关系,同时,一些传统的教育思维仍然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比如用英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本身就与素质教育就是背道而驰的。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学生,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在于日常英语教育当中已经体现了出来,那么在进行双语教育,这种差距就会更加明显,不利于整个英语教育改革的进行。
2.双语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双语教育已经提倡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能拿得出科学全面的培养目标的高校并不多,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双语教育的课程,但是最终衡量教育水平的测评标准仍然是传统的书面考试,相比之下,对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的考察很少涉及,学生面临是的仍是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负担。所以在这种目标和测评机制不合理的背景下,实现双语教育是非常有难度的。
四、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实行双语教育,应该体制先行。应试教育在中国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主管教育机构应该结合当下教育实际情况,对双语教育进行体制化的支持。无论是人才培养、交流和测评机制,让更多高校更加主动的进行双语教育的尝试,体制先行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优化双语教育师资力量的合理部署,双语教育对于师资要求更高,在以下发达地区,有条件的高校考试尝试了美式教学方式,外籍教师能够得到充足的教育资源,同时其评价教育的制度并不只是以分数为主,所以这种方式就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而在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这种教育模式下投入的師资是非常少的,所以实行双语教育,就需要首先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2.减少课堂学习,增加互动性学习。双语教学作为英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实质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双语教育中,口语交际应该在学习中需要重点突破,教学过程中,讲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辅助学生,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双语学习的实战性。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双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专业英语素质的沟通性人才,那么英美国家文化的学习是非常必须的,在传统英语学习中,这个环节是缺失的,而在双语教育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而跨文化学习则是锻炼交际能力的基础,所以要多加重视。
参考文献:
[1]戎佩珏,戎林海.双语教学刍议[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6 (01).
[2]于永生,卢桂荣.大学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