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三项举措

2017-03-15 08:59刘永忠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举措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刘永忠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问题意识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本文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地突破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举措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一切的开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敏捷,对事物较为敏感,是塑造技能、提高素养的最佳阶段。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位置,硬性要求学生背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内容等,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突出引领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另外,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使学生形成质疑和探究问题的思维。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笔者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知识探究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而鼓励学生质疑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一个角和两个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除了书上介绍的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以外,还有其他判断方法吗?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有什么区别?它们的推理能不能互用等。由此可见,教师只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提出问题。

二、运用已知的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构建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这能有效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更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笔者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图形或事物,如图案、标志、商标、建筑等。然后,笔者让学生探讨这些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异同点。笔者趁势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巧设知识悬念,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疑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多思考,就会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采取巧设知识悬念的方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平台。

如在教学《反证法》时,笔者以“王戎巧识路边苦李”的故事为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王戎能够判断出这些李子是苦的?”“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推理吗?”“你能够举出一些反证法的案例吗?”等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教师运用知识悬念促使学生自由地“畅想”,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而言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开启学生的独立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的问题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断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铜矿中学)

猜你喜欢
举措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