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合型人才培养视角看当前普通本科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7-03-14 22:51杨帆
科教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会计教学

杨帆

摘 要 會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少合作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做大做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比内地省份,海南省本科高校数量较少,其中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仅有四所。虽然这四所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结合自身学校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基本还是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整,并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也较为明显。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会计教学 海南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46

海南省由于历史原因在教育方面尚处于学习发展阶段。对比内地省份,海南省本科高校数量较少。目前,海南共有本科高校7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财经类院校1所:海口经济学院;师范类院校2所: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医学类院校1所:海南医学院。其中设有本科会计类专业的仅有4所: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和三亚学院。

所谓复合型会计人才,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其应当在掌握扎实的职业胜任能力之上可以及时适应财会专业及相关专业各方面的更新和发展,及时适应整个社会不断进步带来的各种变化,既会传统做账,又会对会计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审查,并能对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当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基于上述视角,笔者对海南省四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和三亚学院)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得出了它们在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普遍轻视市场需求。海南省也不例外,其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建立符合本土条件的能力体系。虽然在会计专业设置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到了“要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但多数都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对市场需求进行实时调研。笔者随机走访了几位会计专业教师,向他们提问“是否知道目前市场中企业对于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是什么”时,普遍得到的答案还是“做账准确”。然而,就最近发布的对会计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越是大型、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包括学位、专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班干部经历以及在校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对于本科会计毕业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账目处理要求,而是向通识型、复合型快速过度。

笔者认为,在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上,我国本科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高校教育。美国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间较长,经验也较丰富。早在1959 年,美国就有研究报告指出,会计人才培养要从“技术导向”转型为“管理导向”,也应重视通才教育。贝德福特报告指出各高校应明确会计在经济决策中的信息系统角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海南省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及时调整。

2 课程安排不合理

2.1 课程内容重叠过多

目前,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海南省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安排方面并无太大区别。学生大学一、二年级,除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这样的基础必修课以外,专业课仍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为主。三年级开始,陆续开设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以及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

这样的课程安排体系看似难度安排循序渐进、由分块到整合,但实际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看似不同行业、不同级别的会计课程,但在基本核算和理论方面实际上是存在重复内容的。例如,学生在大二时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学中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会计要素及会计报表等知识,在大三的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的课程里又会涉及,并且涉及幅度还很大。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了教师在讲授内容上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使学生会对会计课程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认为所有的课程都差不多,降低学习效率,更不能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整个会计学科的学科体系。

2.2 理论型课程课时过多

目前,海南省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的课时过高,实务型的课程课时偏少的情况。以三亚学院为例,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总课时为80节,但全部为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为零。而实际工作中,“审计”这样的工作是实操性极强的,仅仅知道“审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审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等等理论上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可见这样的课时安排明显是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工作的。

再比如,对于税务会计、税法这类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应用较频繁的科目,高校的课时安排则普遍偏少,仅为32或48学时。尤其是税法这一类课程,知识更新非常快,应当作为会计专业学生重点讲授的课程之一。据笔者调研,个别高校甚至没有开设会计电算化或会计实务之类的实操类课程。

笔者认为,也可以参考国外的课程体系设置,将一些知识更新快、对于学生未来工作有重要影响的课程,每学年都开设。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又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对接将来直接上岗工作。

2.3 实验课并没达到预期效果

如今企业多采用计算机记账,企业日常的各项需要财务处理的业务也基本都是在财务软件中完成。虽然,高校会计专业都设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但基本还是停留在原始单据的识别、基本账目中“借”、“贷”应当怎样记分录中。例如,基础会计上课时,在理论课堂上,老师是教大家在作业本上每笔分录借贷方应当如何记;在实验课时,老师是教大家把分录写在单据上。实验课并没有达到与财务软件的很好衔接,也没用提升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兴趣,更没有让学生对整个的财务体系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分散、零碎的。而事实上财务工作的日常处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只有理解了整个体系才能更好的掌握如何处理财务工作的日常业务。

另外,實验课的内容也基本上和理论课相似,并没有对企业的日常业务进行现实模拟。例如,工资发放,这一企业财务部门最普通、常用的业务,现实中都是由企业进行个税、社保代扣代缴的,而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相关讲解。

3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海南本科高校的会计专业调研,笔者发现,专职教师中具有丰富企业实操经验的比例极低,甚至某高校会计专业中仅有两名教师具有企业实际会计操作的经验。其他教师都无一例外是会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报考教师岗位的,仅仅是单纯的由“讲台下”到“讲台上”的身份转变。各高校也出于经费、时间、重视程度等种种原因,并未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实操培训,更没有定期输送教师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际的顶岗培训,也使得教师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柔性引进”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这四所高校都没有注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更没有聘请相关产业领域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兼职授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4 交叉学科比重较低、双语类课程较少

如前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只会“做账”的会计人员。海南,自从中央提出“构建国际旅游岛”以来,引来大批先进企业进驻。海南高校应将向社会输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那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的培养就非常关键。笔者发现,当前这几所高校还是以会计类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筹融资、投资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还很少,双语类课程就更少甚至没有。高校基本除了大学英语外,只有一门会计专业英语是和英语相关的,而会计专业英语也只是侧重于会计专业术语的讲授,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上述问题都是基于笔者对海南省四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进行的调查分析,初步得出的它们在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在调查走访中,笔者也发现每个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比、教学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对比研究将在之后的论文中讨论。

【课题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海南省本科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课题编号:QJY13516043)

参考文献

[1] 张凌.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研究与探讨,2015(24):138-141.

[2] 陈兰.我国独立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构想——以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1(5):165-166.

[3]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会计教学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有关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