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国辉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几种教学模式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从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和运用情景进行教学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应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政治性和思想性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教学内容更新快,对新时期的中专生而言,这些内容虽然来自于生活,却远离他们现实生活。因此,若要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就需要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几种教学模式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老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个个具体的声频、视频、图像文字、动画等作为案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相关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观看或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准备案例。案例可以选择下载网上现成的新闻视频、声频、动画或文字材料,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写。案例的准备是最重要的工作部分,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案例的形成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能够实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原则。同时所运用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具有典型性、方向性,与时俱进,要精彩,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案例教学的第二步是案例在课堂上的应用。当在课堂上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已经吸引学生,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不知不觉中走进案例所创设的情景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及深),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可课前分组,课上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实现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要能够落实知识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不会漫无边际头脑风暴式地去思考,避免浪费时间。一旦学生思考的方向错误,会耽误时间,使教学任务不能当堂完成。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步是对知识总结和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总结阶段,教师尽量把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留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当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时,学生会有种成就感,會成为其继续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提高性讲授,实现教学目标。在评价时,根据学生在讨论发言时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的依据。
例如在讲《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一节课时成功地运用案例教学:在上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运用大型机器耕地、播种,飞机喷撒农药,一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快速进行收割的视频。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我们家就用这种机器翻地,也有的学生说见过这样的播种机,但是当看到飞机喷撒农药时课堂安静了。而当联合收割机出场时学生们再次沸腾了。视频播放完,课件接着弹出了三个问题:
(1)为视频进行命名。
(2)结合自身为农村种地用不了的剩余劳动力找个出路。
(3)畅想当农民在农村有份收入在城镇也有份收入后,农民将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农村会变成什么样。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说什么的都有,讨论十分热烈。在总结阶段,教师让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找出大家都认可的答案,接着让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讲述一下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同时也实现了能力目标,当学生眉飞色舞地畅想新农村时,德育目标也得以实现。学生教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相互理解得更容易一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对案例的研究,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渐渐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思维方法,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运用情景进行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目前大多是独生子女,都喜欢表现,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教师将知识强加给他们,喜欢实践,通过自身实践得到的东西他们掌握得更为扎实。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中运用了通过学生表演情景剧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首先,课前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剧本的大纲和角色的确定,并将其发到学生的QQ群或微信群进行任务的布置。学生接到任务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各司其职,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搜索、查阅教材、走访老生等途径来丰富剧情,完成剧本,进行预演。在正式上课时,各组学生粉墨登场进行表演。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评委。各组(下转第94页)(上接第90页)相互点评,相互打分,这时的教师作为评委的身份出现对各组表演进行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对于剧情没能确切表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阐述。
例如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节课教学时,笔者就成功地运用了此种教学方法。首先将剧名确定为《面试》,角色有面试的考官和应聘者等,告诉学生要想演好,要了解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材,面对21世纪作为应聘者应具备什么样素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剧本才能丰富,剧情才能动人。通过课上的表演,可以看出学生们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各组演得都很卖力,还意想不到地产生了笑点。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而且学生的参与度极高,不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为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任务的布置人、指导者、评判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的空间,不会让学生产生自己被强迫学习的感觉。此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指导精神。充分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等能力。当然此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每节课中通用,教师要根据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此外,笔者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中还尝试了运用新闻讲评竞赛、微课、开展辩论会、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改变中职学生课堂上厌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广大职教同仁们共同去努力和探索。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政治与社会》,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不断拓展学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视野,以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
参考文献
[1] 白永琦.经济数据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经济视野,2013(22).
[2] 高成坤.关于价值观教育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