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兴丽
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把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发挥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具体地说,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游戏是儿童接触数学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对世界懵懵懂懂到进入系统的学前教育,儿童在游戏中接触数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通过具体的游戏经验去为今后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做准备。例如折纸游戏,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后,留在正方形的纸张上的折痕揭示出大量几何性质:相似、轴对称、中心对称、全等、比例等。折纸的过程也极具启发性:用一个正方形(二维物体)的纸张来折一个立体(三维物体)。如果折出了新的东西,那么折纸的人就把这个立体摊开,并研究留在正方形纸上的折痕,这个过程包含了维数的变动。一个二维物体到三维物体,又回到二维,这跟投影几何领域有关系。当然在小学阶段,学生是不会理解到这一层的,但这已经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游戏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儿童在欢乐的氛围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轻松愉快地学到新的知识。一年级、二年级计算教学中,扑克游戏解决了计算带给学生的枯燥无趣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如:传统扑克游戏中的“钓鱼”,可以只留下从“1”到“9”,将和为“14”改为和为“10”。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掌握和是“10”的数对,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他们的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們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空间与图形”一课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设计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的活动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游戏可以促进数学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打电话的过程之中交流学习感受,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做打电话的手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泽,请问19里面有几个10,几个1?”小泽也做打电话的手势回答说:“19里面有1个10,9个1。”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10,几个1,还使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又愉快。
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数学教学中游戏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在设计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性,激励性。游戏必须寓教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组学生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员,哪组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先到达顶峰的一组就可以夺得山顶的优胜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勇往直前,而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多样性,趣味性。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富有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等,将这些游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3.直观性,形象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朋友”“送信”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4.针对性,启发性。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运用的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猜一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身后,猜猜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的组成。提供“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可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
(二)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注意点
1.运用游戏的目的要“明”。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與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
2.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首先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游戏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是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4.运用游戏的时机要“巧”。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游戏的运用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总之,将游戏作为课程教育的辅助工具,并且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数学教育、教学与数学游戏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创设更有利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