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学科工作室成果展示

2017-03-14 15:51张联弛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研部生活化学科

张联弛

编者按: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市级教研部门对全市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指导和评估作用,凝聚市、区(县)、校三级教研力量,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重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前沿问题,培养学科名优骨干教师,抓好全市教学研究智库建设,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学科工作室真正成为教育行政决策咨询的平台、课程教学问题研究的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从2016年年初开始,由学前教研部、小学教研部、初中教研部、高中教研部、电教信息部、艺体教研部、德育教研部、职成教研部、民族教研部共9个教研部门牵头,吸收了近600名成员,组建了52个学科工作室。他们对学科工作室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学科教研员为导师,部分兼职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组成研究团队。各教研部主任是学科工作室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学科教研员是本学科工作室的导师,也是工作室各项责任的承担者。学科工作室以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和指导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教研员的教学评估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估能力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核心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推进教研工作的转型发展。按照“边工作边研究,以学习求发展”的工作路径,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团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科工作室成立之初,积极研究制订建设方案、研修计划、管理制度和考评标准等,为学科工作室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中小学教育智库建设的思路,工作室从课程教学改革的6大领域中,精选了11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分学段进行研究,形成了学科工作室问题研究报告,我们选编了其中一部分,供大家借鉴。

如何指导学校和教师整体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有机衔接?

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第一次正式引入生活化课程,在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学科。生活化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对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生活化课程缺乏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各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基本是以校本状态呈现,在学生基础能力评估、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应用、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缺乏规范。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教学计划安排,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化,教学方法差异化和部分内容缺失等现象。为此,特殊教育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认真剖析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学校和教师整体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有机衔接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生活化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

一、生活化课程目标

生活化课程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适应性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及良好的品德,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学段目标的确定以健全人生活必须能力为参照。横向以从出生到成人,成长过程中每一年成长必备能力为坐标,纵向则以从晨起到入睡每一天必备的基本生活能力为线索。在此坐标系内选择学生发展点,并结合学生能力基础,本着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原则进行目标分配。在八大主题(即快乐家庭、交通出行、环境保护、常用物品、快乐成长、社区生活、健康生活和休闲娱乐)指导下,目前梳理286个教学分目标。系统的目标制定,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降低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目标确定方面的难度,避免重复和疏漏,更加确保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希望通过每一个目标的达成实现将智力障碍儿童培养成为“能生存 会生活”的人的总培养目标。

二、生活化课程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关系

目前,各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分科教学的模式。因此,本意見在尊重各学校管理权利的前提下,建议采取同年段学科间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相同目标引领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之间的分步与统一,以促进目标的快速、稳定达成。智力障碍儿童受生理能力限制,在知识接受的速度和广度方面明显滞后于健康儿童,尤其是由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和迁移的过程,很难依靠自身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特殊教育尽量要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易于获得的生活经验。因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以生活适应学科目标为核心,“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两个学科要分别从学科能力基础构建的角度给予教育支持。在教学文本、教育策略等方面既要保持高度一致,又要相互支撑。教学任务结束前,还要通过生活或者社会实践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获得的能力进行整合,并通过教学延伸和家庭指引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由获得到精熟并能够熟练应用的过程。例如: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项基本能力,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将其预设为三年级的培养目标。生活化课程的三个学科在备课的过程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打电话的能力。但是各学科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时任务,目标排序和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打电话需要具备认读、记忆电话号码,会拨打电话号码,能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的沟通等四个基本能力。为达成以上四个目标,各学科间在教学策略上尽量保持一致,教学内容要考虑相互之间的递进性。具体课时目标如下:“生活数学”学科将完成正确认读、记忆电话号码的目标;“生活适应”学科将完成拨打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和结束的判断等目标;“生活语文”学科则借助生活事件,对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在生活化课程整合的引导下,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学科知识,又培养相关的生活能力,这样可以降低智力障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难度,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生活化课程的实施建议

生活化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课程定位和课程理念集中体现了培智学校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智学校生活化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目前,培智类特殊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供各学校使用,但学生的成长又刻不容缓。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能力成长的基础与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终生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培养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要注重整体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有机衔接,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更为快速、容易地获得生活技能。

猜你喜欢
教研部生活化学科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六十五周年系列
——社会科学教研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EnglishTeaching
新形势下我国腐败问题分析以及治理策略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