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良 马丽红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当下教育界更加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培养。马云鹏教授曾指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等核心概念可以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永春主任认为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四基”“四能”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回顾前面四节课,教学路径基本都是按照“复习旧知—聚焦问题—探究算理—提炼方法—巩固练习”的过程进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领课堂教学,落实“四能”素养;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对比沟通方法关注,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找寻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复习旧知,在沟通与联系中培养学生“结构化”认知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要想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生认知结构,教师就要不断研读教材,把握知识体系;不断研读学生,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四节课教学中,几位教师能够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定位新知的生长点,帮助学生构建运算内容的认知结构。如,陈玉荣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课,教师先创设购物情境,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迁移到多位小数的加减法,再探究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实现小数加减法算法与算理的迁移,完成了小数加减法法则的建构。从课例中,我们感受到建构运算内容的知识结构,要充分考虑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准确把握知识结点,把数学知识串连起来,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建构,培养学生结构化认知的思维,以及贯通知识、迁移数学方法的能力。同时,这种结构化认知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本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聚焦问题,在开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创新实践”素养中提出“问題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要点之一。并且在“问题解决”要点中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回顾前面四节课,能够把运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融合,不仅增强了运算教学的活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能够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和提问的能力。如,苗鹏程老师执教的“一位数除两位数”一课,在导入环节中,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跟学生互动交流。当学生提出“三年级平均每个班要种多少棵”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呢?”以此引导学生复习除法的意义并列出算式,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提问的方式不仅呈现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这种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探究算理,在直观与抽象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算理是四则运算法则背后的道理,是四则运算的依据。它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构成。在运算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算理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算法,同时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落实这一核心素养呢?如,韩梨梨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首先,教师针对两道例题(25+2和25+20)创设写字比赛情境,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表达自己的算法。教学例1时,学生呈现出“数一数”“拨一拨”“摆一摆”的方法,教师抓住“摆一摆”的方法进行追问:“为什么先把5根和2根合在一起?”通过这个问题将说理过程从直观逐渐走向抽象。接着,教师随着学生说理的过程书写口算算式,用数学符号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将算理提炼为可操作的算法。教师把探究算理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与直观演示(动作表征)、数学式表达(符号表征)与对话交流(语言表征)等手段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化,内隐的思维外显,从而实现动作表征、符号表征、语言表征等多元表征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数学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 提炼方法,在比较与优化中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因为它反应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核心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在探究算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王冬梅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一课体现得较好。首先,该节课充分借助点子图的直观操作探究算理,教师将每一本书抽象成圆点,放手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探究14×12的算法,学生自主尝试后呈现出6种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交流,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了3个环节渗透数学思想。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6种方法的共同特点,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将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一位数乘两位数或一位数乘一位数,然后进行“转化”思想小结。第二个环节:两次“对比”活动,优化算法,体验方法的简洁性。第三个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背后的算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回到点子图中,呈现每一步乘法竖式对应的图形,感受数学算式与图形的关系,这一环节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总之,数学思想方法不在于刻意传授,而在于让学生反复感悟、体验。
当然,四节课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四节课都设计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环节,但是在反馈环节,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对话较多,而以问题为中心的生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反思、质疑意识不强,数学核心素养“批判质疑能力”培养落实不到位。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