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7-03-14 15:53苗鹏程朱红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除数笔算竖式

苗鹏程++朱红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例1、例2 。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计算。

2.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正在忙着采蜂蜜,你能帮忙吗?拿出你的导学卡试着做一做前置学习,每做对一道题,小蜜蜂就能多采一些花蜜,快开始吧!

师:谁来说说你的采蜜收获?

生:60÷6=10,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6等于1个十。

师:你算理说得可真清楚!

生:64÷2=32,把64分成6个十和4个一,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4个一除以2等于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在一起是32。

师:过程讲得可真清楚,下面汇报的同学直接说结果就可以了。(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18÷3用竖式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三六十八,就在8的上面写6,然后在18下面写18,相减等于0。

师:谢谢你的解说,我们看得更明白了!在采蜜的过程中,你发现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注意商写在哪儿。

师:写在哪儿呢?

生2:除到哪儿,写到哪儿。

生3:还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多,看,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植树呢。(出示植树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三年级两个班要种42棵树,四年级两个班要种52棵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口算除法,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三年级平均每个班要种多少棵?算式是42÷2。

师: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呢?

生:因为是要把42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要用除法。

师:你说得太对了!说出了除法的意义。谁还能继续提这样的问题?

生:四年级平均每班要种多少棵?列式是52÷2。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分析,发现了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学习,回顾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除法的书写方法,明确除法的思考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自主尝试,领悟算法

(一)教学例1

1.对接经验,体会算理。

师:42÷2等于多少?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同桌说一说。(生动手操作。)

师:谁到前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摆小棒的过程?边摆边给大家讲一讲。

生:42÷2,我先摆出42,也就是4捆和2根,再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先把4捆分成2份,每份是2捆;再把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根。把两部分加起来得21根,所以42÷2=21。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学生借助口算经验来解决问题,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为后续竖式计算作铺垫。】

2.尝试列式,理解算理。

师:试一试,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竖式的方法来表示出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呢?请你拿出导学卡自己试着进行竖式计算。(发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进行板演。)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算法,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吧!先看第一种和第二种,请这两种写法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我写的是第一种,4个十除以2等于2个十,2个一除以2等于1个一。

生2:我写的是第二种,我先分的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把2写在4的上面。

师:为什么把2写在4的上面?

生:这个2表示20,所以写在十位上。

师:对,它表示的是40中有2个二十。(板书:40中有2个20。)

生:二二得四,在4的上面写2,下面写4。

师:这个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分完的4个十。(板书:分完的4个十。)

生:4减4等于0,然后把2再写下来。

师:这个2是什么意思?

生:还剩下的2个一。(板书:剩下的2个一。)

生:再用这2个一除以2,每份是1个一。一二得二,把2写在2的下面。

师:这个2表示什么意思?0呢?

生:2表示第二次分掉的2根小棒,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板书:分掉2个一,没有剩余。)

师:这两种算法,你觉得哪一种能够表示出摆小棒的过程呢?

生:第二种,第一种看不出来先分的谁。

师:是啊,第二种能够完整地表示出分小棒的过程,现在请大家对比第二种和第三种,你觉得哪种写得更简洁呢?

生:第三种,因为4减4等于0,0表示没有,不用写在十位上。

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第三种能够完整地表示分的过程,而且更简洁,以后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也要这样书写。

师:我们来做一组小练习,看看谁已经学会了。完成导学卡中的“练一练,试一试”。(出示习题:26÷2= 93÷3= 88÷4= 。生完成练习,全班反馈。)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除法竖式,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展示他们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请学生讲解演算的过程,教师配合板演,同时操作小棒展示分的过程,适时提问计算过程中每一个结果的含义,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让学生在区分和对比中理解并掌握笔算方法,明确正确、规范的除法竖式书写。】

(二)教学例2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大家试着完成52÷2这道题,拿出导学卡,自己试试吧!(生发现问题,5个十减4个十剩下1个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犯了难,出现困难怎么办?我们找谁来帮忙呢?

生:小棒。

师:那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解决这个问题吧!

(出示活动要求:1.借助小棒摆一摆,想想剩下的1个十怎么办。2.尝试自己完善竖式。3.和同桌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2.借助操作,再通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竖式的?

师: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5个十减4个十剩下的。(板书:5个十减4个十。)

师:十位上分完了还剩下1个一,怎么办呢?

生:把个位的2落下来,就变成12了。(板书: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

师:我们要把12看成什么了?

生:看成12个一,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个一。

师:那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乘6个一。最后的0表示没有剩下的,都分完了。

师:你们太棒了,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当十位不能整除,有余数时,可以加上个位继续除。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52÷2这道题遇到困难时,再借助小棒解决剩下的1个十如何分,让学生因需而动,操作更有实效,算理和算法沟通更深入。】

三、总结算法,自主验算

1.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过程,两个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生:在算的时候都是从高位开始,都没有剩余。

师:对,都没有余数,能够整除。再想一想,商的书写上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都是除到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知道了,竖式笔算除法都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这两个竖式还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第一个竖式,十位除完,没有余数。第二个竖式,十位除完,有余数。

师:遇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生:十位除完有余数,要和个位合起来继续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笔算除法时,我们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当十位除完有余数,要和个位合起来继续除,而且特别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在例1和例2两个除法算式的比较中,加强学生对除法算式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2.自主验算,养成习惯。

师:今天我们一起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植树问题,回顾我们解决问题的流程,列式计算后,我们要做什么呢?

生:验算。

师:对,要知道结果对不对,必须要检查。我们怎么进行验算呢?请你自己试一试,写在导学卡中。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生:用乘法。

师:谁乘谁呢?

生:除数乘商等于被除数。

生:我是根据题意想的,平均每班种26棵,2个班种的是不是52棵呢?然后再用加法或是乘法算一算。

师:真是细心的孩子,不仅验算了结果,还根据题意分析了列式是否正确。

3.巩固练习,夯实算法。

师:今天我们帮小蜜蜂采蜜,和小伙伴一起种树,还收获了很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要比一比、赛一赛了,看看谁能够用今天收获的知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拿出导学卡,完成做一做。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及找错、分析错因,进一步巩固学生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 总结全课,生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呢?(生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笔算除法要注意: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学习知识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春天播种,夏天努力成长,秋天才会硕果累累,只要你认真观察、不断思考,就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反思: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習了表内除法,初步具有除法的活动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关注新知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接,突出算理与算法的互融。

一、对接已有经验,有效顺应算法

本节课我先通过导入环节的“小蜜蜂采花蜜”,出示口算练习题和竖式练习题,通过口算练习对接学生已有的对算理的理解,叙述口算的过程就是对算理的解读,为后面进一步探究算法作铺垫。竖式练习,沟通了二年级下册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竖式的计算方法,回顾了竖式除法的格式,与本节课的竖式计算进行了有效衔接,同时回顾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衔接,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顺应,体现了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

二、分层设计活动,深入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和例2中,充分利用分小棒的活动深入理解算理。但是在设计层次上又是不同的。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经历思考口算的过程,再动手摆一摆,把口算和动手操作有效融合,重点突出“按怎样的步骤算”及“怎样分的小棒”,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思维框架,并把摆和算对接起来,突破对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例2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而是先自己尝试计算52÷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通过摆一摆来解决问题,理解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把12平均分成2份。借助小棒将算理具体化,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表象,逐步感悟算理,促进思维发展。

三、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归纳计算方法

最后环节,我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过程,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聚焦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再到不同点: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算法,实现由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

编辑∕宋 宇

猜你喜欢
除数笔算竖式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竖式趣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竖式填数
口算 笔算 估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