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7-03-13 05:39刘锐李任重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直角肛管生物反馈

刘锐,李任重



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临床观察

刘锐,李任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十堰 442100)

目的 比较电针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方法 50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生物反馈组,每组25例。电针组取穴八髎、支沟、大肠俞、上巨虚、下巨虚、天枢,连接HANS电针仪,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生物反馈组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在医生指导下,利用生物反馈仪指导患者纠正错误的排便方式,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通过排粪造影测量力排时的肛直角,通过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仪测定患者静息和收缩状态下的肛管压力。结果 电针组与生物反馈组治疗SPFS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0.05)。电针组与生物反馈组的肛直角和肛管压力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0.05),电针组改善更明显(<0.05)。结论 电针能够有效治疗SPFS,治疗效果与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生物反馈疗法相当,但电针对SPFS患者的肛直角和肛管压力的改善更明显。

针刺;电针;便秘;生物反馈;盆底痉挛综合征;肛直角;肛管压

盆底痉挛综合征(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种[1],指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不松弛且出现反向收缩造成直肠排空障碍的一种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不适或疼痛、排便不规则、便次减少或排便困难[2-4]。目前SPFS并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使用的生物反馈疗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患者正确的排便方式[5-8],尚未涉及直肠及肛门的神经系统调节,且治疗过程对肛门刺激度较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电针能够有效调节肠肌电活动,WHO也将便秘作为针灸的适应证之一加以推荐,临床上也常将电针作为治疗便秘的手段[9-11]。笔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SPFS患者共25例,与单纯应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SPFS患者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经动态直肠排粪造影确诊为SPFS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生物反馈组,每组25例。电针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5±9)岁;病程半年至5年,平均病程(2.1±0.3)年。生物反馈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8±12)岁;病程8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1.9±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SPFS的诊断标准[12]。①排便困难,3~4 d排便1次,质多干结,每次排便时间延长,可伴有便时肛门疼痛及便意不尽感;②肛门指检及肛管紧缩;③排粪造影,用力排便肛直角不增大,多<90°;④肌电图示盆底肌兴奋增高。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75岁,符合SPFS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③行结肠传输试验,排除慢传输性便秘;④排除由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便秘。

2 治疗方法

2.1 电针组

取穴分两组,八髎、大肠俞、支沟;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所有穴位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针刺采用一次性环球牌无菌针灸针,根据患者的胖瘦情况选用0.30 mm×40 mm或0.30 mm×60 mm毫针。八髎穴每次进针后行手法取得一次放电感,不可过多追求放电感。余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并留针。然后在中髎穴和天枢穴左右各接一个HANS电针仪电极,电针参数2 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

2.2 生物反馈组

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采用Medtronic Functional Diagnostics生物反馈治疗仪,由医生亲自指导患者识别生物反馈治疗仪屏幕上的肌电信号,区别其正常与导演,根据屏幕显示的肛周肌肉运动轨迹收缩和放松肛门肌肉,训练排便的动作和方法,指导患者最终学会正确的排便动作。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排粪造影

造影前行肠道准备,使用75%硫酸钡悬液为造影剂,行钡剂灌肠至结肠远端,灌肠量300~400 mL,分别摄取静坐、强忍、提肛和力排状态下的直肠侧位片及黏膜像,治疗前后各行造影一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排粪造影模拟排便过程中肛门直肠形态的变化,测量力排状态下肛直角(ARA)的大小。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行一次检查。

3.1.2 肛门压力测定

使用合肥迈迪克电子公司生产的ZGJ-D3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仪,患者取右侧卧位,右腿前屈,暴露检查区,将测压探头置于肛缘处并归零,随后放入肛管内,测定静息压。再嘱患者行排便动作,记录压力变化,休息1 min后,再次行排便动作,共测量5次,分别记录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肛管测压。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中盆底肌痉挛的疗效评价标准。

近期治愈:症状消失,排粪造影正常。

好转:症状及排粪造影有改善。

无效:症状及排粪造影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总体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肛直角、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治疗前后对比采用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示,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6.0%,生物反馈组总有效率为68.0%,总体疗效对比经秩和检验,>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疗法的总体疗效与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相当。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肛直角及肛门压力测定比较

推动完善鉴定评估机制。推动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加强对适格鉴定评估机构的培育和规范管理,扩充鉴定机构名录,满足公益诉讼鉴定评估的需要,解决鉴定难问题。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健全检察机关院外专家参与办案机制,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鉴定评估意见,提高办案效率,推动案件及时办理。

如表2示,两组治疗前肛直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电针组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肛直角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电针组治疗后肛直角大于生物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0.05),治疗后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肛管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肛管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电针组肛管收缩压低于生物反馈组(<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肛直角及肛门压力测定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肛直角及肛门压力测定比较 (±s)

组别肛直角(°)肛管静息压(mmHg)肛管收缩压(mmH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电针组87.3±5.2112.6±11.61)63.7±8.360.3±7.9134.8±12.6122.1±11.31) 生物反馈组89.5±7.1105.3±9.41)2)60.4±9.161.5±9.1137.5±14.1128.7±10.7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电针组比较2)<0.05

4 讨论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括约肌活性、神经传导、一氧化氮、感染和创伤、精神心理因素相关[13]。主要表现为肛门直肠的动力学异常及盆底肌电的异常[14-15]。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生物反馈疗法,其目的是通过检测患者排便时肌肉的矛盾运动来纠正患者错误排便方式,可以取得一点疗效[16-18],但由于检测仪进入肛门引起的不适感,患者接受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手术疗法虽能取得一定效果[19],需要切断部分痉挛的肌肉,创伤性大,临床推广难度较大。

人体结肠运动的神经调节来自于中枢、骶神经和肠神经系统。电针具有调节中枢、外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20]。八髎穴深部为S1~4骶神经分布区域[21-22],电针八髎可以通过调节骶神经降低肛门、直肠、盆底的压力,纠正肛门括约肌的不稳定收缩,使其产生协同运动。大肠俞与天枢为大肠的俞募穴,为大肠经气输注与汇聚之所,俞募相配能疏通阳明腑气[23]。同时,俞募配穴也是治疗便秘用得最多的配穴方法[24]。上、下巨虚为大肠与小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动力。支沟为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已经被多中心RCT试验验证,能够有效治疗便秘[25]。诸穴合用可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五脏的作用,纠正盆底肌的矛盾运动,逐渐恢复排便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电针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SPFS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的方法,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26],故在本研究中作为对照组。单独应用电针能够达到与生物反馈疗法相同的疗效,说明了电针治疗SPFS的有效性,且电针具有安全、低成本、患者易接受等特点。肛直角在用力排便时不增加 反而减小是SPFS患者最显著的特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力排时的肛直角平均值小于90°,但治疗后肛直角明显增大,且电针组的改善更为明显,说明电针相比生物反馈能够更好地改善力排时的肛直角。肛管压力会在排便时增加,SPFS患者表现则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肛管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电针组下降更明显。说明电针能够更有效地改善SPFS患者排便时的动力学异常。

综上所述,电针在治疗SPFS上能够达到与生物反馈疗法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在一些SPFS评价的指标上优于生物反馈疗法。相比生物反馈疗法,电针具有治疗方便、无副反应、易接受等特点。

[1] Kuijpers HC, Bleijenberg G. The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A cause of constipation[J]., 1985,28(9):669-672.

[2] 张泰昌.大肠肛门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63.

[3] 谢峰.盆底痉挛综合征[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 (1):29-30.

[5] 陆坷,张胜本,陆萌.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疗效观察[J].消化外科,2005,(6):382,420.

[6] 曾俊,徐卫民.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2001,6(z):95.

[7] 罗和生,刘晓波,童强,等.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30(5):509-511.

[8] 丁曙晴.慢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1):929-932.

[9] 马恒军,李岩,李玉山,等.电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1):40- 41.

[10] 王剑波,薛晶晶,陈薇薇.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 1077-1080.

[11] 方东,徐英峰,骆冬华.电针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4): 74.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

[13] 王绍臣,仇琳.盆底痉挛综合征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3,24(4):187-188.

[14] 肖元宏,刘洲禄,刘贵麟,等.成人盆底痉挛综合征型便秘的分型及其病理生理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15(7):767-771.

[15] 张波,王凡,陈文平.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12(6):358-360.

[16] 邬斌,丁义江,丁曙晴,等.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影响[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4): 238-240.

[17] 冯菁.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1): 29-30.

[18] 代述东,李祖蕴,陈朝辉.生物反馈疗法在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1):62- 64.

[19] 易秉强,杨新庆.盆底痉挛综合征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14-15.

[20] 朱兵.系统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82.

[21] 王梦,梁婧,侯海燕,等.八髎穴的临床应用浅析[J].江西中医药,2015,(7):60-63.

[22] 贾菲,李国栋.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 1055-1057.

[23] 石志敏,雷淼娜,朱叶珊,等.天枢、大肠俞子午捣臼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例[J].河北中医,2010,32(10): 1527-1528.

[24] 邱学梅,杜帅,陈少宗.针灸治疗便秘取穴规律文献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13-115.

[25] 张智龙,吉学群,赵淑华,等.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7): 475-478.

[26] Wexner SD, Cheape JD, Jorge JM,.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biofeedback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doxical puborectalis contraction[J]., 1992,35(2):145-15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

’,,44210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indexes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and biofeedback therapy in treating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SPFS). Method Fifty SPF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a biofeedback group by their visiting sequence, 25 cases each.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Baliao [Shangliao (BL31), Ciliao (BL32), Zhongliao (BL33), and Xialiao (BL34)], Zhigou (TE6), Dachangshu (BL25), Shangjuxu (ST37), Xiajuxu (ST39) and Tianshu (ST25) were selected and connected to HANS electroacupuncture apparatus, at 2 Hz and within the tolerable intensity, 30 min for each session.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every day, 6 sessions as a treatment course, with 1-day interval between two courses, for 4 courses in total. The biofeedback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biofeedback therapy under doctor’s guidance to correct the wrong defecation behavior.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every other day, 6 sessions as a treatment course, for 4 weeks in total. At the end of intervent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the anorectal angulation was measured by defecography (DFG), and the resting and contracting anorectal pressures were determined by anorectal manometry.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betwee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biofeedback group(>0.05). The anorectal angulation and pressure were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0.05),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0.05).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treat SPFS, equivalent to the popularly used biofeedback therapy, while electroacupuncture can produce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anorectal angulation and pressure.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Constipation; Biofeedback;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Anorectal angulation; Anorectal pressure

1005-0957(2017)02-0171-04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2.0171

2016-06-20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项目(WJ2015MB252)

刘锐(1978—),男,主治医师,Email:158329092@qq.com

猜你喜欢
直角肛管生物反馈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初识“一线三直角”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