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节奏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2017-03-13 01:57:12薛菁丹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韵律声部节奏

◎薛菁丹

试论节奏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薛菁丹

一首优美的音乐会激起人无尽的遐想,令人愉悦。音乐是全人类的语言,是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通过由乐音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感知、欣赏与表达音乐是关乎心灵与情感的审美活动。作为音乐教学中的施教者,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对少年儿童情感形成、价值观建立以及情商发展的重要性,从官能感受和理性感知等方面培养他们综合的音乐素质。

一、节奏的重要性

音乐有七大组成要素:节奏、音高、和声、调式、音色、力度、速度,它们缺一不可。节奏这种长音短音有规律的组合,当属众要素之首。德国著名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没有节奏,音高只是松散无组织的单音,只具备音的高低一个界面的变化,只体现了音乐中“音”这一个属性。而注入了节奏,能使“音”有了横向时间上的关联。它的疾徐与疏密也成了其他几个要素存在与发挥效能的根基,也给“音高”真正插上了“乐”的翅膀。另外,相比其他要素,节奏也是最早出现和唯一可以独立存在的。如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就可以只依靠节奏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场景与情绪。因此,把节奏比作音乐的骨骼,而其他要素则是音乐的血与肉也是不无道理的。

节奏是表达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有序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知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直观形象的教法、生动活泼的形式,秉承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兼顾基础训练与创造性训练的原则。另外,在重视个体训练的同时,适时地融入团体与多声部训练,也不失为一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径。

二、节奏的训练方法

(一)从掌握基本节奏型入手

首先要认识音乐表现的最基本律动单位——节奏型,它们是“音乐大厦”的最基础材料。这些由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组合成的“疾徐”片段,会帮助学生树立节奏的最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先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拆分”与“合并”的方法,理解各种音符的长短关系。如一个二分音符可以拆分成两个四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可以合并成一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与一个八分音符的时值总和等。然后认识常见的均分型、切分型、附点型、连音型等节奏型,并采取互动游戏的方式加以巩固。如教师利用电子琴的节奏功能,在规定的速度内重复弹出某一节奏型,请同学猜出是哪种节奏型,或者让部分学生扮演不同的节奏型,请其他同学读出节奏片段,被读到的同学大声复读自己扮演的节奏,全体同学则采用边读节奏边拍手打基本拍的方式跟读以巩固认知。

(二)提升学生对节拍的感知能力

节拍是节奏中强拍与弱拍均匀交替的规律,它是整体音乐的韵律与脉动。不同的节拍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和给人的情绪体验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先用已有的情感经验和熟悉的歌曲帮助孩子建立对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等常见节拍的认知。如:像《国歌》《共产儿童团歌》《少年先锋队队歌》等就是具有昂扬向上、动力感强的四二拍韵律特点的歌曲;四三拍给人以摇摆荡漾之美,《小白船》《红蜻蜓》就是其代表;舒展绵延则是四四拍的特质等。

教师可以先掌握简单的指挥图示,在肢体动作中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和韵律特点,然后再以“我是小小指挥家”的互动游戏,请同学指挥老师弹奏不同节拍的音乐,或指挥同学演唱不同节拍的歌曲,来激发同学们感知节拍的热情。在多体会“韵律与脉动”的节拍环境下,结合读、听、拍打的节奏训练方法,会使孩子们对节拍与节奏这一大一小整体韵律与局部律动有更准确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全方位欣赏与表达。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多维表达与合作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是活泼好动,探究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年龄特点,在打好个体单声部节奏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口读、手拍、捻指、跺脚等方式,引导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多维表达节奏的训练。如可以口读某种节奏,手拍另一种节奏,同时用脚再跺出基本拍。

音乐的表达具有协同合作、立体呈现声效的特点。适当地安排合作表达与多声部训练,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节奏与节拍的复合感知架构。这种训练结合不同强弱的衬词和打击乐器的演奏,会取得精彩的效果。学生们更能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

在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节奏的素质后,教师可引导和启发学生创编单声部与多声部节奏,让学生展开想象与创造的翅膀,这种训练辅之以情境和生活场景,效果会更好。如教师可以把“早晨”设为一种情境,把闹铃声、洗漱声、路上的汽车鸣笛、鸟叫声、上课铃声等声响用相应的节奏描绘成多维的节奏“图画”,增强学生探索音乐的浓厚兴趣和用节奏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速度中感知节奏的美

同样一段音乐在不同的速度背景下,给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启迪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可先以朗诵作为体验不同速度中节奏之美的先导环节,让孩子用不同的速度去朗诵同一首诗词或美文,让大家讨论不同速度下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有新意的体会,然后再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或熟悉的音乐,分别在快速、中速、慢速的速度环境中让他们品读节奏运行与节拍特质,感知它们的不同。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原速唱,会令人产生哀痛悲伤之感,心情也会很沉重,而用快速演唱则没有了原来的情感体验,变成了一首轻快明朗的民歌小曲。可见,恰当的速度是节奏表达情绪意境的载体。

虽然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音乐课堂也非专项音乐学习的场所。但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而有选择地增加学生能力所及的音乐专项素质训练。这不仅是美育的需要,更是孩子们直观地感知音乐,提升审美水平及情商需求所不可或缺的。而节奏感知的有序训练,无疑是打开音乐专项训练之门最好的切入点。愿孩子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节奏中感知韵律之美,在韵律中体会音乐之美,在音乐中享受生命之美。

(作者单位: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七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韵律声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春天的韵律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2
韵律之美——小黄村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58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