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
本土化视野下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以上海同伴教育为例
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
本文通过对上海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同伴教育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及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中国本土化视野下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四个保障要素,即政府主导及制度支持、服务对象生命意义内涵的挖掘及彰显、专业技术的有机整合、实践—提炼及验证—反省—总结—再实践等循环往复的实务研究策略,并提出了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本土化
2008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提出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戒毒措施;201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2015年12月颁布的《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五年内我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开展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研究,能为2016年起全国开展的相关实践提供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禁毒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专业理论的运用及专业方法的运用等开展禁毒社会工作研究。
关于禁毒社会工作发展状况的研究大多围绕上海经验而展开,如“过渡社会工作模式”的提出,①范志海:《“过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构与上海禁毒经验》,《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72-78页。对社工队伍构成复杂性、工作方法非专业化和禁毒社会工作体系不完善性等现状的分析。②范志海、吕伟:《上海禁毒社会工作经验及其反思》,《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年第5期,第390页。认为社团的自主运作问题、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问题以及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本土化问题等是一直制约上海禁毒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①②范志海、焦志勇、战奕霖:《禁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经验及其反思——以上海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40页。也有学者对珠三角地区禁毒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及其面临困境开展了研究。③李晓凤、马瑞民:《我国戒毒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实务运作模式初探》,《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年第4期,第6-9页。
禁毒社会工作理论运用的相关研究,包括基于抗逆力视角,提出社会工作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吸戒毒人员的抗逆力,帮助他们重构生活;④⑤裴小茹:《抗逆力视角下青少年吸毒行为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年第6期,第323-326页。从优势视角出发要求社工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案主及其所处的环境,并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辈群体等资源共同协助吸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⑥⑦王聪:《优势视角下“步入毒途”青少年的社工介入探究》,《世纪桥》2015年第9期,第65-66页。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吸戒毒人员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系统的划分,搭建一个立体的综合分析平台。⑧侯荣庭:《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社区戒毒》,《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37-39页。
对于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研究,如一些学者论证了个案管理模式运用在禁毒社会工作之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⑨赵环、孙国权:《刍议个案管理模式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工作》2008年第8期,第4-7页。认为小组社会工作与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⑩曹霞:《“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本土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嘉定“亲子平行小组”的例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年第5期,第395-398页。对篆刻艺术疗法、⑪⑪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创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第146-151页。回顾怀旧法⑫⑫管剑萍、李新华:《“回顾怀旧法”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可用性》,《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年第1期,第73-74页。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禁毒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探讨。对同伴教育的研究包括吸戒毒人员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技能、⑬⑬沈松英等:《广州吸毒人员预防艾滋病及减少伤害的同伴教育效果研究》,《中国医院统计》2008年第1期。美沙酮替代疗法、⑭⑭章昉:《同伴教育在美沙酮门诊的应用》,《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年第5期。吸毒人员减少伤害⑮⑮沙莉:《提倡“同伴教育”,减低毒品危害》,《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第4期。等同伴教育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吸戒毒人员同伴教育的经验研究,⑯⑰⑱⑯唐斌:《社会工作专业干预下的同伴教育——以上海市P镇“女性戒毒沙龙”为例》,《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6期,第68-71页。⑰叶雄:《她从生命的悬崖边走回来——“同伴教育”在“隐性滥药者”康复过程中的尝试》,《社会工作》2008年第5期。⑱叶雄、张艳:《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应用》,《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年第3期,第235-238页。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实践、成效与不足,⑲彭少峰、罗玲:《自助互助助社会:戒毒社会工作与同伴教育的融合探索——以上海“涅槃重生同伴教育小组”为例》,《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年第11期,第36-40期。 ⑳费梅苹:《意义建构:戒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24-29页。叶雄、彭少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美丽蜕变———上海社区戒毒“涅槃重生同伴教育小组”的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年第3期,第73-78页。同伴教育的理念分析费梅苹:《意义建构:戒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24-29页。以及同伴教育在重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新的生命意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及其途径费梅苹:《意义建构:戒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24-29页。等。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禁毒社会工作的探讨有宏观的整体发展层面的反思,也有微观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运用的分析,但针对服务内容、专业技能及服务模式等的研究相对缺乏。从本土化的角度对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经验的归纳及反思的相关文献甚少。
2003年,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做好社区内吸戒毒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上海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总体思路,以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为保障,开始了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领域的禁毒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随着专业服务的不断深入,社区戒毒康复领域中的同伴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上海禁毒社会工作的标志性服务。
上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领域的同伴教育,经历了由沙龙活动向项目制、工作室运作的形式衍化,从社区层面向就业基地、强戒所的领域拓展,其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探索期、培育期、发展期。
(一)探索期:2003—2007年
1.标志性服务:女子戒毒沙龙、同伴自助小组
2004年,针对专业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女性药物滥用人员人生经历的相似、渴望重新融入社会的共同性,ZB工作站社会工作者在各方支持下,于2004年1月18日,成立了“手拉手、心连心”女子戒毒沙龙。社会工作者采用参观、座谈、讲座、娱乐、游戏、交流互动等形式,于2004年至2012年间开展了49次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服务活动。①徐红:《“一所学校,一个家”——“手拉手,心连心”女子戒毒沙龙八年回顾》,上海同伴教育论坛暨工作室成立会议发言稿,2012年。截至2012年,16名沙龙成员中,参加培训并且已经就业的有14名,戒断毒瘾三年以上的占85%,家庭关系也得到调和。
2005年,JA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发现,一些戒毒康复情况良好、有公益意愿的服务对象,能够成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榜样示范力量。于是“同伴自助小组”应运而生。小组推选了回归社会五年、康复情况稳定良好的同伴担任组长,同时招募了包括已成功戒治的、有戒治愿望且有信心的、有戒治愿望但信心不足的,以及在寻求支持、有求助需求的等不同类别同伴加入小组。小组围绕榜样示范与同伴互动式学习、走进人群,服务中学习并走向康复,专业指导下成长提升等小组活动,帮助同伴相互支持互相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伴教育是由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形式。社会工作者本着接纳、尊重、助人自助的原则,发现了药物滥用人员的康复潜质,并注重挖掘、培养、提升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同伴示范来帮助更多药物滥用人员实现戒毒康复。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注重服务对象优势及潜能的服务理念,催生了同伴教育服务。同时,同伴教育服务也是政府大力支持下的结果。
2.专业化发展特点
探索期的同伴教育服务,在其专业化发展方面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专业方法上,具有半专业性特点。以举办沙龙、自助团体的系列主题活动为形式,促进同质性团体的有效互动。第二,服务目标方面,具有自助互助特点。注重实现同伴示范,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鼓励。第三,服务内容方面,具有丰富性特点。主要包括交流经验、扩大社会交往及社会认知度、增加健康知识、提高职业认知度及技能、参加公益活动等。第四,理论提炼方面,尚未形成理论提炼,但已经对同伴教育的认同达成初步共识,并在同伴自助小组的成员组成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二)培育期:2007—2012年
1.标志性服务: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
自JA工作站同伴自助小组之后,ZQ社会服务总社(以下简称“ZQ总社”)在市级层面开始举办同伴教育服务活动。从2007年起,总社制定培养同伴辅导员计划,并依托戒毒热线平台和同伴辅导员,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在全市戒毒康复工作中。
2007年7月20日,“第一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成立。小组有10名成员组成,策划与带领者为康复人员。小组共完成了8节活动,14次专题活动,第一次在“结构式小组”开展的过程中设立了与之平行的“专题活动”。提出了“助人就是助己”的同伴教育理念。2009年2月,“第一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成员参加“万国禁烟会百年纪念活动”,小组成员的良好表现,获得联合国禁毒署署长及国家禁毒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2009年3月,ZQ总社将社会工作小组方法与同伴教育理念,带入了上海市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了“第一期心荷同伴教育小组”,共完成17次小组活动。十几名成功康复人士作为同伴示范员进入了小组运行过程中,通过传递信心、交流经验,帮助了20名在强戒所内的小组成员提高了戒毒康复的信心。
2009年,ZQ总社竞标“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成功中标,同伴教育服务开始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实施。自此,项目化运作下的同伴教育服务,在专业性、规范性、规模性、目标性、持续性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改变与发展。“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以个案为基础,以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同伴互助小组为主要形式,结合主题性活动,致力于培养一支同伴辅导员队伍,以协助社工开展提前介入、个案辅导、社区宣传等工作,帮助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远离毒品、回归积极的生活状态。“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在ZQ总社和区级社工站并行实施,380名服务对象成了项目的受益者,13名经由区级小组评估选送的同伴进入了“第二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小组完成了8节活动,8次专题活动。项目聘请高校社会工作系专家作为项目督导,全程参与了项目实施过程。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项目成效非常显著。同伴辅导员操守率达94.4%,64.52%的同伴提升了自信心,65.82%的同伴提高了自我效能感。2010年12月上海市禁毒办主任为第一期同伴颁发“同伴辅导员证书”,为第二期同伴颁发“准同伴辅导员证书”。
同期,HP工作站在市、区禁毒办和ZQ总社的具体指导支持下,开展了社区戒毒康复劳动就业基地同伴教育辅导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TJ康复驿站。TJ康复驿站的成立和运作,源于企业经营者成功戒除毒瘾后回报社会的公益行为。同伴教育服务与就业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为深化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2.专业化发展特点
培育期的同伴教育服务,在其专业化发展方面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专业方法上,小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核心专业方法,同时创造了小组工作方法与主题活动并行开展的同伴教育服务方法;第二,服务目标方面,从原来的自助互助,提升到助社会,通过自助—互助—助社会,实现生命意义建构,是同伴教育服务日益明确的理念和服务目标;第三,服务内容方面,更具逻辑性和目标性,形成了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实现同伴们的社会价值;通过开展各类体验活动,感受真、善、美,感受爱,体验价值;通过修正认知和态度,以实现最深和最高意义的态度价值的系列同伴教育服务内容;第四,理论提炼方面,已经形成了以意义建构为导向,以社会学习理论为逻辑,以同伴教育小组为核心形式的上海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第五,服务领域方面,已经从社区戒毒康复领域的同伴教育服务,拓展至强戒所、就业基地。同伴教育服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出显著作用。
(三)发展期:2012年至今
1.标志性事件:成立“叶雄工作室”
2012年3月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成立“叶雄工作室”,这标志着上海同伴教育服务有了相对独立的组织载体。2013年1月在六个区挂牌成立“同伴教育工作室”。2012年第二次禁毒同伴教育研讨会召开。2012年4月政府通过采购服务的方式聘用康复人员晓荷参与禁毒同伴教育工作。叶女士和晓荷成为了上海市开展同伴教育服务的组织者、带领者和榜样。她们通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取得了相关专业证书,都成为了专职禁毒社会工作者,真正实现了涅槃重生。这应该是上海禁毒工作史上的奇迹。
2012年9月,社企合作的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项目——“拾星者同伴辅导计划”启动。
自2009年启动开展至今的“场所—社区联动”的同伴教育活动——“心荷同伴教育小组”日趋成熟,发挥出了同伴教育的独特康复成效。数据显示,“同伴教育”的典范作用,可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培植新的人生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彼此的关爱,通过正向的行为学习和效仿,更容易达到康复的目的。同时同伴教育对于提升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信心、纠正认知偏差、提高操守率、预防复吸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奚瑾:《同伴教育在场所的运用及跟踪研究》,上海同伴教育论坛暨工作室成立会议ZQ黄浦社工站发言稿,2012年。
继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就业基地同伴教育服务、强戒所同伴教育服务有效开展之后,2013年3月,在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的资助下,叶雄工作室实施了“蓝莲花”、“帮妈妈回家”两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同伴教育服务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将同伴教育理念在药物滥用人员家属之间传播,培养协助服务对象戒毒康复的家属核心成员,发挥家属同伴的力量,提升家属的戒毒康复辅导能力。
2013年4月,在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的支持下,叶雄工作室成立了“海星同伴巡讲团”,开始了以“春暖花开、面朝大海”为主题的所内巡讲活动。2014年6月,上海多家强制隔离戒毒所挂牌成立“海星同伴教育基地”。“海星同伴巡讲团”成为上海禁毒社会工作中同伴教育的一个专业品牌。
除在上海本地开展同伴教育之外,从2011年起,上海禁毒同伴教育服务通过禁毒巡讲、小组工作、个案辅导、网上咨询、同伴信箱等方式走向了四川、山西、湖北等其他省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同伴教育服务的显著成效,帮助了一批同伴辅导员成长康复。自2008年起,共有7名同伴辅导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禁毒志愿者”;“叶雄工作室”、“海星同伴禁毒巡讲团”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禁毒志愿者团体”;同伴辅导员中有人入围“2015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评选;荣获“2012年上海十大杰出社会工作人才”、“2012年中国最美社工奖”、“2011—2012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从2005年起,在历届“上海禁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国家民政部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星光杯论文评选”中,同伴辅导员均有获奖记录。
2.专业化发展特点
发展期同伴教育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有如下特点:
第一,专业方法上,小组工作作为核心专业方法得以运用的同时,牵手同伴、沙龙、社区宣传和社区倡导、社会公益等服务活动中运用的个案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也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效应。在发展期同伴教育服务实现了各类专业方法的整合运用,手法多样、方法多元,并呈现出由微观向中观层面发展的趋势。项目化运作,使得专业方法更持续和系列化。第二,服务目标方面,自助—互助—助社会,实现生命意义建构的同伴教育服务目标日益巩固。在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不同领域同伴教育服务的目标定位逐步呈现差异化,各层面服务定位更加明确。第三,服务内容方面,延续前一时期服务的同时,各类公益助人活动的比例有所增加,通过宣传、巡讲,同伴教育服务充分体现出了同伴对社会的贡献。家庭成员康复知识教育和照管能力辅导的服务内容有所增加,服务内容日趋多元。第四,理论提炼方面,意义建构下的理论基础依然发挥着指导作用。认知行为治疗、社区教育及宣传、家庭治疗等理论逐渐融入同伴教育服务的具体过程中,呈现出理论运用的丰富性。第五,从服务领域方面,由原有的社区、就业基地、强戒所的地域分布,转向服务对象本人及其家庭,以及向外省市的拓展,如面向同伴家庭及家属的服务,同外省市相关人员的经验交流以及开展专业培训等。同伴教育服务在全国范围逐渐发挥出了专业功能。
总结上海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之初的注重“同伴抱团取暖”,到2010年提出“自助、互助、助社会”的同伴教育理念;从最初的“同伴沙龙”,发展出“同伴辅导员培养”、“同伴就业辅导”、“场所与社区联动”、“家庭成员及家庭间榜样示范”、“外地同伴教育经验分享及专业培训”等不同主题、人群、场域、地域的多元化的同伴教育服务。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上海的同伴教育服务逐渐成熟。上海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历程,呈现出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一)本土化视野下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要素
1.政府主导及制度支持是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社会工作的本土适应与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社会工作是如何介入到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格局”中参与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一直是其重要的议题。本文认为,政府主导和制度支持,是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本土化特征在这个议题中的重要体现。
政府主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理念上认同同伴教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第二,在制度上建立有效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包括制定服务项目的实施规划、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在过程中形成监察制度和社会资源支持体系、在项目成效上开展评估等;第三,不断支持和完善政策及组织建设;第四,逐渐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构,完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第五,建立市、区、街镇禁毒办,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对同伴教育服务活动不同层面的支持网络。
制度支持方面,上海的经验表明,同伴教育不是由同伴纯粹自发组织开展的。它是在政府支持,社团组织,高校专家指导,社工引导、同伴参与下开展的。它不是封闭式的,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属、禁毒志愿者、居委干部、民警在服务过程中都会参与到活动中并提供帮助。因此,除了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还应该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和健全同伴教育服务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同伴教育服务的项目督导及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制度,社工开展同伴教育服务的培训制度;建立不同层级之间、不同街镇之间,社工与督导、社工与社工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建立社工与同伴教育志愿者间的联动机制,动员及激发同伴潜能的遴选、评估及表彰制度,其他社会组织、市场力量、不同戒毒机构、不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联动机制等。
2.服务对象生命意义内涵的挖掘及彰显,是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来自西方,以基督教文化和资本主义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文化敏感性,形成文化适切性?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服务理念及目标的确定,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上海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理念界定为“自助—互助—助社会”。同伴教育服务借用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同伴间的榜样示范、相互支持,实现互助;通过组织同伴服务社会、服务同伴等大量社会公益活动,实现助社会。在互助和助社会的过程中,同伴们自身效能感逐步提升、生命意义实现重构,进而实现操守保持,并实现持久有效的戒毒康复,回归社会的自助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当同伴对自己的生活有了重新的定义,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赋予了新的意义时,内心激发出了戒毒康复的巨大动机。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担当的团体动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崇高责任和使命会使他们获得保持操守、实现持久康复的巨大能量。“通过重构生命意义实现回归社会”是10多年来上海同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成为了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的核心目标。因此,对服务对象生命意义内涵的挖掘及彰显,既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中文化性的相关讨论①②③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77-80页。形成呼应,也是社会工作价值概念和核心目标的落实及体现,构成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主题。
3.专业技术的有机整合,是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
上海同伴教育的10多年的经验表明,个案工作是基础,个案工作成效是前提。当经过社工与同伴的专业关系建立,通过辅导服务同伴们的社会康复达到一定程度,个人认知和行为表现、家庭关系、个人基本技能及参与动机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在社工对同伴的评估之后,被介绍加入同伴教育服务之中。进入同伴教育服务系统之后,小组工作方法是最重要的介入方法,它对于建立同伴榜样和示范效应,建立同伴之间的互助关系,营建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至关重要。与小组活动同时并行的是各类主题活动,既有同伴成员内部的团康活动,也有社区层面的宣传活动及社会层面的公益活动,近年来随着巡讲、宣传等公益类服务内容的日益丰富,社区层面的专业服务手法成为服务成效的有效保障。在同伴教育服务过程中,个案、小组、社区方法是有机整合运用的。尤其是作为一项由系列专业服务活动持续介入才能获得服务成效的项目,更是多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整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同伴教育可以借鉴各种专业模式和介入方法,形式多样地开展综合性服务,如同伴教育与家庭治疗、艺术治疗的结合、同伴教育与就业基地康复服务的结合等。同伴教育服务是与其他戒毒康复专业方法相结合而交叉进行的一个服务过程。
4.实践—提炼及验证—反省—总结—再实践等的实务研究策略的运用,以及渐进式推进是实现本土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上海同伴教育服务团队①上海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团队,由同伴辅导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及社会服务管理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要素较为齐全的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模式,即“重构生命意义为导向、政社企互动支持为保障”的上海同伴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个案工作方法为基础,以小组工作方法为核心,个案、小组与社区方法综合运用,通过同伴教育小组活动、沙龙、同伴信箱、星火计划、同伴之音、同伴演讲、专题活动、同伴之窗等服务形式,遵照需求评估、同伴遴选、计划设定、服务实施、成效评估等规范流程,探索出了构建生命意义的服务内容,即社会工作者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同伴们以示范员的身份参与各类助人互助活动,激发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创造性价值,使其生命意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工作者组织了各类感恩活动、献爱心活动、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活动,使参加者的心灵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涤,重新萌发了对真善美的渴求,对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社会工作者通过角色扮演、示范学习、案例讨论等形式,在认知及态度方面给予同伴治疗和修正,改变了他们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人生态度,对建构生命意义发挥了非常好的治疗作用。社会工作者搭建了政府、服务机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提供了各类施展才能的舞台,逐步建立了同伴示范员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同伴示范员逐步成长。而该模式的形成,是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开展实务研究的成果。通过“实践—提炼及验证—反省—总结—再实践”等实务研究活动,挖掘和扩展了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的内涵、彰显了实务研究者特别是服务对象的内隐知识、形成了关于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等新的知识体系。立足本土开展实务研究,厘清了同伴教育在本土社区戒毒康复群体中应用的核心要素,形成了特有的亚文化认同与主流文化引导相结合的小组干预模式,建立了戒毒康复群体中的同伴辅导员晋升体系,提升了戒毒康复人员的整体康复水平,加深了戒毒康复人群对同伴教育的认同及投入,尝试了系统联动支持,形成了多方合力,扩大了禁毒社会工作的社区公信力。②参考上海ZQ社会服务总社2010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创投项目“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介绍展示册。该模式是目前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二)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图1 “重构生命意义为导向、政社企互动支持为保障”上海同伴教育模式
依据上文总结出的本土化视野下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四个保障要素,笔者认为当全国开展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时,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设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和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与机制。相关业务部门不能简单地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理解为具体的公共事务项目运作方式的变化,而需要从改变社会治理结构的高度去认识它。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化下的良性互动的政社关系。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戒毒康复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建立招投标制度、开展合约管理、监察、评估等工作。同时,要重新审视现有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实施成效,明确标的目标,改善购买服务的指标体系。应重视吸毒人群社会功能改善的目标要求,从吸毒人员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功能现状出发,不单纯以“戒断率”和“复吸率”等管控指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要建立促进吸毒人群社会功能改善的分类和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2.重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专业内涵建设
依据人与环境互动下的社会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的社会工作服务目标,总体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可以包括:第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心理调适服务、行为修正服务、认知治疗服务、道德规范养成服务、法制意识提升服务、社会态度改善服务、生计能力(就业就学技能)提升服务等项目。第二,个体与社会良好互动的服务项目:家庭关系调适(家庭治疗服务项目、家庭沟通技能训练服务项目)、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服务、促进社会参与服务、社区关系(社会关系)改善服务、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服务、帮扶救助服务等项目。第三,社会环境改善的服务项目:去污名化(减低社会歧视、消除社会排斥等)服务、社区宣传、社区教育、中途之家建设、就业基地建设、志愿者管理及建设等项目以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资源联动机制建设等。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自主运作能力建设,这也是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机构董事会的治理功能,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者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镇业务部门的合作沟通能力,发挥督导功能以提高专业服务质量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完善培训制度等,尤其是应该注重机构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建设,需要对其学位、培训、知识技能、能力、水平认证等方面都要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通过持续培训和开展督导、实务研究等手段,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水平。
3.重视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实务工作和更有效地完成专业实践,另一方面是提升实务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本土化的主要途径。通过挖掘和扩展服务内涵、彰显内隐知识、创造新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能够实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与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方法同等重要,甚至在专业化发展的初期首要的专业方法和实践策略。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peer education;localizationcrises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is paper explored social work’s positivism paradigm,critical theory paradigm,structuralism paradigm,participation paradigm and other paradigms and found that these paradigms can’t respond to the knowledge crises of social work in nature.At last,this paper chooses conception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which becomes practice paradigm and theoretically constructed social work with practical paradigm,calling actors of social work to come back to social work’s nature-it is moral practice and political practice.
Key words:social work;paradigm;conception of knowledge;praxis
费梅苹,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C916
A
1008-7672(2017)01-0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