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300)
应用型高校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其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有重大影响。
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实践创新能力被视为蕴含在教师教学能力中的一个构成因素,即作为实践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非一项单独的实际操作的技能。申继亮等[1]学者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建立在认识能力基础上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结合,其中包含了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等三种最为关键、最重要的能力。岳夕茜[2]指出了这三种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智力基础。一些学者则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能力包含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要素[3-5],如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直到刘平[6]界定了实践创新能力,指出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是区别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第三个维度。
实践创新能力可以看作是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应用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特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下,有意识地运用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研究,形成独创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视为其特征。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品行塑造、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创新素质提升,会极大影响着应用型高校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将创新理念、创新技术、手段与方法,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
1.创新权益保护的制度环境
法律制度为实践创新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创造了有利于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环境。物权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以及尊重知识创新成果的法规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和培养基金项目的制定,影响着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得以生成和发挥的宏观制度环境,有利于形成青年教师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局面。
2.专业职业与学科发展规划
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了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指引着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类别,促使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并影响着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设立与增减,以适应社会对不同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
3.高校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实践创新型青年教师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发展战略、办学理念与学科定位的重要力量。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宗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等因素制约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决定着实践创新型青年教师的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目标。
4.教师制度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册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和聘用制度,能够确认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任职资格,有效界定了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的数量上的多寡和质量上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应用型高校实践创新能力的强弱,以及青年教师是否能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5.教师成长机制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效能激励机制等影响着实践创新型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实践创新型教师成才环境,在培训进修、科研项目申报、成果鉴定、职称评聘、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倾向于实践创新型青年教师,有效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6.教师的自我发展定位
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受到其个体品性、知识体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实践创新经验等影响。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需求、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为其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决定着其从事实践创新教学的动机和期望;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理念、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决定了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提升路径。
1.制定中长期实践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
制定中长期实践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促进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宏观层面制定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布局实践创新型人才战略,设立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实践创新发展项目,促进具有“职业实践+创新实践”的“双师双能”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
2.制订实践创新技能标准
制订实践创新技能标准,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由政府监管、行业承办、校企遴选组成的实践创新技能标准委员会来界定实践创新技能内涵、能力标准及量化指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考核、评定及培养,选拔优秀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3.创新实践机制
创新实践机制,发挥实践创新交流机制作用,实施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任职资格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入生产技术部门或职业技能部门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校内外交流,推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交流学者等到国内外名校进修深造,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以培养“双师型”大师级应用型实践创新青年教师。
4.改革高校教师制度
改革高校教师制度,充实实践创新青年教师队伍。改革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方式,鼓励企业界、实业界实践技能丰富及创新意识强烈的专家、发明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跨界进入高校教学领域。通过多元化、职业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来测评其职业资格以及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根据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对合格的申请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以充实应用型高校实践创新教学队伍。
5.推进应用型高校的综合教学改革
推进应用型高校的综合教学改革,改善青年教师实践创新环境。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招生规模、教师结构以及专业建设等因素,筹措社会资金和吸引企业,加大高校教学设施硬件建设和实践创新教学软件投入力度,在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聘、培训进修、科研项目申报、成果鉴定、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倾向于实践创新型青年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实践创新型教师成才环境,有效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6.加强团队建设
以产学研为纽带, 建立并完善双师型实践创新团队建设体系。通过一体化的学习、科研和生产,校企合作可以实现目标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内容完善、体系优化、实践创新、实训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系统化和流程化,有效提升实践创新技能,从而有利于双师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7.提升发展定位
激励自我完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激励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途径,建立自我发展计划。结合个人需求、从业态度、知识体系、专业素养、创新素质和实践创新经验,以参与培训等方式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契机,增强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不断地提升从事实践创新教学的动机和期望。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71.
[2]岳夕茜.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J].职业与教育,2011(6):65-66.
[3]李娟,范保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等[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9-90.
[4]袁志忠,袁带秀.试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1(9):65-67.
[5]吴亚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5):67-69.
[6]刘平.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维度及提升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6(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