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 金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由于现行高职英语实训受时空、资源、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受被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所困,学生实践技能及应用水平很难实现系统有效的提升,因此,现阶段需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理念精神,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英语实践环境。以情境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导向,与传统真实实训环境相融合,从虚实结合实训环境、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打造高职英语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以高职英语专业为例,多数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训,不断完善高职技能大赛,利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补充课内实训。[1]利用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努力创建情景化实训内外部环境。同时,还有院校将区域内典型企业实践案例融入实训教材,以任务为导向,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但是所设置的项目多立足于单独的课程中的独立能力目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整合的运用过程。[2]
另外,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的G20峰会上充分肯定了虚拟现实(VR)的发展,号召各国合力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在国内高校中,众多的虚拟现实研发及实践教学中心已经成立,并在不断完善中,例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分别联合企业开创“VR Dream Lab”及“虚拟现实实验教学技术中心”,深圳职业院校共建VR校级虚拟现实开发与实训应用中心。在外语教学领域,国外已研发出类似的虚拟语言学习环境,比如欧洲的虚拟现实语言学习网络(VIRLAN)以及俄罗斯的三维多用户俄语虚拟世界。[3]这些技术及实例都给国内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依据。
立足辽宁现阶段的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英语专业就业群职业岗位需求,我们提出拟开发综合性虚实结合的实训系统,解决传统实训受人员、时空、经费等限制短板。以就业岗位精准定位,进行连贯、科学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职业转换迁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致力于营造系统而生动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使高职英语实训教学朝着交互式、自主式、立体化的方向转变。虚实一体化的综合实训体系能够协助高职院校突破传统实训环境时空限制,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减少实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节约实训费用,对实训全过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高。
1.打造综合实训课程
鉴于现阶段较孤立的项目教学很难培养职业综合技能,所以要着力设计一个某一职业领域内的完整工作任务、集合多专业课程核心能力的指标,综合运用职业技能解决岗位项目任务。
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过程中,首先与专业合作实习基地中的外贸对口企业进行实训场景及任务目标的联合设定,综合考虑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来规划综合项目流程。比如要求小组同学根据××企业调研商务报告(Business Project Report)进行业务扩展,涉及到商务英语翻译、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电子商务等核心课程中的子项目,利用现有的虚拟现实课程软件,配合真实的实训设备及基础条件,采用多形式灵活的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完成综合实训课程的拟定和实施。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实融合实训模式
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核心能力要求来规划虚实分段、虚实交替、虚实融合等实训教学方式[4],并结合辽宁区域经济特征,打造系统生动的实训环境。比如上例中的综合实训项目:在涉及到理实参半的专业课程时,如商务英语翻译及外贸函电课程,可以采取虚实分段的实践模式,先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及实例展示,在进行虚拟语境的实践训练;在涉及到需要反复通过实例印证理论讲解的专业课程时,比如外贸单证及电子商务课程,就需要采取虚实交替的实训手段;在进行综合项目展示的过程中,如商务谈判,就可以采取虚实融合的情景模式创建现实中所缺少的环境及条件。多种实训模式可以交替循环使用,以达到实训的能力目标和展示效果为基准。
同时,可以采用外引内训的机制,聘请高校及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Unity3D、Flash3D等软件与参加培训过的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应用实训课程仿真系统。
3.完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最能够反映职业能力培养成效以及与就业市场沟通反馈的一座桥梁。通过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能够增加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系统、内化各课程的能力目标。同时,经过虚实一体化的实践手段,可以进一步考察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推动课程设置体系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岗位能力要求。同时也可以推动教师联合企业开发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可持续发展。
1.高校及教师应转变传统实训教学的思想观念
要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及区域经济就业群岗位需求,确定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构建综合实训体系,摆脱学科本位的路径依赖。另外还应改善教师分布结构,对外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教育专家,对内通过短期培训班、企业参观、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发和运用本课程的仿真系统,探索并掌握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发展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建校级虚拟现实开发与实训应用中心。
2.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跟踪调查及试验分析
分析在校生和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况,探索虚实结合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运用。以省内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英语、科技英语(理工科专业)、商务英语等专业方向为例,对省内外三所高校的实训课程进行跟踪研究,借助东北大学及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持,选取典型综合实训课程进行虚实结合环境创建,并对评价成果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初步确定“认知实训→体验实训→模块实训→职业过程实训”的职业综合项目体验,以此获得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及职业迁移能力。图1反映了虚实结合实训模式实施的基本流程。
3.根据实验分析成果进行实践及推广
根据实验分析成果进行实践及推广,而且还应汇总学生、企业及政府相关就业管理部门等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实训教材以及综合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及手段,在区域经济特征相近的兄弟院校推广经验。
图1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
1.提高专业课程内在衔接性
利用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将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目标有机融合。同时,通过职业过程模拟及任务完成步骤的整合,进一步利用多维度情景帮助学生内化岗位操作流程及基本技能。在将比较分散的专业课程技能目标整合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2.深化校企合作程度
政、校、企三方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成果反馈信息共同商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进度。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及需求确定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方案,对校企合作的深度及成果提供有效的保证。
3.完善实训课程评价方法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设定中可以实现对项目实施步骤、操作结果、练习反馈的实时监控和记录,还可以针对任务执行中的障碍和困难进行及时调整,可以实现整体实训过程的更加科学、动态的评估。围绕实训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评价主体(社会、企业、学生、教师)、评价内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评价措施(过程、结果)的全面性,科学评价学生学习和能力全貌。[5]
4.激发学生实践的主体性
利用简单实用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以及相关课程软件,将沉浸式仿真环境和真实环境科学融合。更加直观的情景和任务操作顺应高职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易受直接经验影响的特点,提高学习能动性。[6]
综上所述,利用虚拟语境的创建以及对职业工作流程的科学操控,辽宁区域的高职英语实训教学可从根本上整合核心专业课程,创建更加适合从认知、体验、模块到岗位工作流程的各层次实践培训及考核的综合实训模式。通过深化校企联合实训开发,进一步激发学生实践主体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操作水平及职业迁移转换能力。
[1]谢金艳.文科高职院校英语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实践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89-92.
[2]孙兵.虚实结合在高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99-100.
[3]王健美,张旭,王勇,等.美国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37-40.
[4]蔡冬林.高职院校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3):166.
[5]刘丽洁.高职英语实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27-128.
[6]梅文涛,苑苓苓,郑勇峰,等.沉浸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