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凡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人文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文主义”内核的教学理念。“人文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旨在追求突破宗教的束缚和封建阶级观念的桎梏,以人道精神来解放人的天性,尊重人的欲望和发展需求,重视人的现实价值,提倡教育、文明以及理性的价值。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互结合,产生了“人文教育”的基本模型。[1]人文教育是指教育在尊重受教育者的意识意向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系列能够提升其人性境界、塑造其人格品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一种对“先成人,后成才”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是一种对受教育者人格的爱护、尊重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的、和谐的、统筹的认识。[2]
现如今,人文教育已经如春夜细雨般对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利用这种教学理念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模式的代入感和情感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因此人文教育对于提高校园的学习氛围、优化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
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难,学生不敢学”的困境。[3]特别是对于缺乏语言环境优势的高职院校而言,英语教学甚至成为一块“鸡肋”,很少能起到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和国际化思维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教学改革活动。
1.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职英语教学之所以会变得举步维艰,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甚至会对英语产生畏惧、排斥心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型教学模式,教师们一味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在大量的单词轰炸、试卷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出现了厌恶、排斥、害怕英语的心理。
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正是要克服应试教育中“唯分数主义”的功利性,强调先以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为教学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好感度为基本目标来进行英语的教学活动。在人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会更加注重西方优秀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输,以整体优秀文化氛围的搭建为基石,进而再考虑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确立,那么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将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英语课堂也会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迅速转变为“学生中心”,这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更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高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人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去发现人的价值,肯定教育对人类人格、精神、品质、道德的塑造作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会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中西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将大有裨益。广博的知识原野加上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场心灵的解放和文化的营养汲取,这与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知识即美德”理念一脉相承,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知行统一”循环。[4]
在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融合人文教育,以高尚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这种人格品质一旦形成将会成为学生终身的精神财富以及今后成长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人生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3.和谐的人文情怀有利于优化校园的环境氛围
柏拉图于公元前385年创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阿卡德米学院。他希望在阿卡德米学院自由、专注、思辨的人文教学氛围当中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与渊博学识”的优秀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是对阿卡德米学院的一种分支性继承,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在于增加学生某一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足以支撑其今后生活的精神气质。因此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时期优秀的校园文化,塑造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氛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
人文教育所倡导的理性、和谐、求同存异和追求知识的理念是优化校园氛围必不可少的元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习英语,可以以强大的包容心和一定的融会贯通能力将人文精神延伸到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上,甚至可以将其扩展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上。毫无疑问,这种人文情怀一旦在整个高职院校弥漫开来,校园的学习、生活氛围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提升。
1.教师方面:打破传统思维,探索教材人文内涵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苏格拉底曾经将教师这一职业形象地称为“助产婆”,他认为教师的正确教育、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产出精妙的知识结果。因此当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应用时,首先要注重对高职英语教师方面可以做出的努力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们在进行基础教材的授课时,不应只围绕课本单词背诵、课文语法学习等基础知识展开,还应当深度挖掘课本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以此来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增加教学内容的人文内蕴。例如,在讲“New York:The Big Apple”一课时,老师在教授基本的单词读音、拼写和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当向学生讲解将纽约比作“一个大苹果”的原因。这是因为在1921年,《纽约晨递报》的作者约翰·J·菲兹·格瑞德在采访赛马场的新奥尔良黑人马夫时了解到,这些新来到纽约的人认为美国如同一个“大苹果”,又好吃又好看,人人都想咬上一口。由此可以引申出纽约在世界人民心中所代表的“希望、机遇、成功”等人文内涵。
又如在《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的教材中会涉及到多种宏观、抽象的话题,如“Money”“Personality”“Culture”等。这些话题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会显得苍白无力,并且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考兴趣。那么教师需要加深对话题的挖掘,从历史、社会热点现象中探寻本质规律,去给学生形成具体的人文内核。例如教师可以从“Money”引申出正确使用金钱、正确获取金钱的话题,也可以引申出时间就是金钱、金钱与亲情、爱情的关系以及消费观念等话题。这些开放性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课堂乐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堂上表现自我思想性和观念性的机会。
2.学校方面:组织多元化活动,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在倡导人文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语言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来激发学生们了解中西文化思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西方哲理思辨的产生往往起源于演讲,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们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培根等人大多通过公众演讲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理念。[5]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用英语阐述自己的理念或许较有难度,但是通过这一活动来了解伟人们的思想内涵,对他们今后学习英语将大有裨益。学生们可以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当中感受到美国人种族歧视的恶劣和黑人对平等的渴望;可以从丘吉尔的《我们将战斗在沙滩上》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体会到法国人在法国战役中的热血和辛劳、眼泪和汗水,体会他们“最光辉的时刻”;更可以从艾米林·潘科赫斯特的《自由或死亡》(Freedom or Death)中感受到英国妇女追求平等权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其次,英语话剧表演也是实践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因为西方文学、文化以及精神常常会在悲剧、喜剧以及历史剧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6]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片段的学习和排练;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排练西方童话故事以增加其应用英语的机会。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辩论会、英语歌曲大赛以及英语写作活动来为学生们创造更丰盈的语言环境。这些英语实践活动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西方文化和精神内蕴,也有利于使学校的英语教学变得更立体、更丰满。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识字断句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把语言当做是一种交流工具来对待。语言的学习应当深入其文化内蕴和思想精神层面,让语言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对人的精神教育和文化内涵的丰盈,所以在英语教学里加入人文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积极融入人文教育,正是一种对人性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高职院校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扭转以及创造人文性语言学习氛围等途径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相信通过学生、教师以及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一定会取得新的提升和突破。
[1]岳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33.
[2]贾建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1-23.
[3]曾淡君.高职英语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1-43.
[4]车彤波,刘学明.将人文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19.
[5]郭盈.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7(2):21.
[6]张荣凡.试析高职英语课堂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