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塑研究

2017-03-12 22:43贲庆鑫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意识核心

贲庆鑫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5)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塑研究

贲庆鑫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5)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在教育方式和模式上有了很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也进入了开展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发展要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意识,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进行深入学习,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自身课程意识的重塑,对自身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及组织能力进行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得核心素养框架下,学生的真正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提升。本文针对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构建的体系进行研究,给出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塑建议。

核心素养;教师;课程意识;重塑;措施

素养不仅仅指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对相关心理资源的调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个核心素养应该对社会和个体产生一定的价值,可以帮助个体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满足重要需要,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对所有人都很重要。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需要的重要因素,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景的能力,要求个体必须具有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开发出高质量产品,具有生产性能力。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是培养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型学生,可以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特别应该具备课程意识,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将教学活动融合在课程体系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一、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遵循流程

这里的流程指的是教学规律,也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坚持一定的教学流程,遵循预习、展示、反馈的流程,要结合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法,以适当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实现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的平均记忆率为5%,教学效果是最差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教学方式,而通过小组学习产生的记忆率为50%,通过他人讲授可以使记忆率达到90%,所以,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寻找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方式,遵循科学的教学流程。只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将学习的起点变为学习的中心环节,较重要环节变为其中之一,将听课场所变为探究、交流、共享的场所。

(二)善用工具

要想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来完成教学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实施,导学案、多媒体、网络技术、微课、思维导图等都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导学案作为预习工作的引领工具,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导学案由课前预习案、课中导学案、课后运用案三部分组成,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的,将传统的只注重教学理念转变为既注重教又注重学的新模式,导学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科学预习、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作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对知识进行整合,要体现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对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过程方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对本章的重难点应该找准切入点,对重难点的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是一种结合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PPT或视频的方法将学习知识点播放出来,指导学生或者进行交流,音乐、图像以及文字是构成微课的基本要素,合理运用微课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微课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构建系统

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课堂不仅包括课堂操作技术以及教学工具,还包括高效课堂文化系统和高效课堂评价系统,需要借助一定的系统来对课堂效率做出合理的评估。新课堂评价体系是以学评教,评价不是为了区别对待,而是为了找到最优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一定要做到及时、公开、公正,应该构建合理的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团队评价和个体评价的作用,将二者科学结合。教学课堂的评价系统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评价。核心素养框架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构建教学评价系统应该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不应该盲目地照抄高校的评价体系。

(四)变革心智

只有改变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核心素养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作为隐性的东西,很难发生改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认为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很多教师的观念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观念固化,所以,核心素养框架下,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难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才能引导行动,从而实现改变。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定势加上固定的思维程序,构成心智模型,所以,核心素养框架下变革教师的心智问题是关键。

(五)崇尚双赢

当前,我国大多教育领域的教师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专制色彩,无论学生喜欢与否,认可、成功都是在遵循组织安排的基础上实现的,认为控制和惩罚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这样的学习习惯还能否适应时代的需要,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构建双赢的教学体系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发挥出来,将学生的才能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实现双赢。

二、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一)社会参与能力

核心素养框架下,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综合的。社会参与能力是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学生养成公民所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实践创新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要点。主要表现在应该有社会责任,自尊自爱,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对自我与他人应该负责,可以积极行使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对本国国情有着良好的理解,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二)文化修养角度

文化修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些都是较为抽象的内容。文化作为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的学习,重在强调能够习得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有一定的内在涵养,实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文化修养需要宽厚的文化基础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人文底蕴包括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情感态度,包括的基本要点有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以及审美情趣,具体表现为对于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能够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有更多的关切。

(三)自主发展方面

自主发展主要在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生命健康、学会学习、主动适应与创新,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可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学会学习表现为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健康生活自我认识、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综合方面的表现,要具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善于总结经验。

三、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塑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除了对一般的课程理论进行学习之外,还要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国家级标准课程理论书籍,对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很多教师认为这些文件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关系不大,实际上对课程理论的学习是构建课程意识的基础,学习这些文件和规章,可以从不同层面体现教师的课程总体设计以及基本课程精神,是教师建立课程意识的前提,是教师理解新课程的基础。教师必须对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学的基本精神和课程规划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对课程素养有着正确的把握。如果对课程规划设计把握不准确,很难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课程素养也很难养成。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会自觉地研究教科书,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进行校本化改造,使得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吸收理解知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将教学活动置于课程整体中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规划,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体系。首先构建课程的整体框架,通过一步步引导,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学习体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知识进行填充,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通过轻重得当的划分,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学习更加高效。将教学活动置于课程整体中,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课程理论素养,给予一定的课程意识才能构建出合理科学的整体体系,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之余,还应该在课程整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对课程整体的有效把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把握了课程的整体规律,才能合理运用规律找到适合的教学活动进行展开,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课程资源整合意识的重塑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凡是对课程学习有帮助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对教科书进行一定的整合,还应该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将关联性高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对于资源的整合需要分情况进行,教科书作为最基本的资源,是整合的重点,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大纲的规定,对教科书进行整合,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科书,做到活用教科书。对于课外资源的整合应该以需要为依据,所起到的作用是辅助扩充,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根本,活用教科书。在教学层面,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资源的整合,还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情感是否具有热情,这些都是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时应该参照的点,使得资源整合的效果更加明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应该树立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教师课程意识重塑的重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师生都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教师的自主意识同样很重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意识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是教师的责任,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教师的教学自主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帮助学生的基础。教师应该树立自主意识,对于教材的教学工作应该灵活,在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积极的开发,灵活运用相关的教学方式、手段,结合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做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做足功课,而要想做到位教师必须具有自主意识,自觉主动地开展教学活动规划,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表现。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知识为依托,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品质,为了更好地适应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该对课程组织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课程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使其符合教学要求,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将课程的生成过程进行展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要求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和需求进行判断,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塑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1] 宋辉.试论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及培植[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30-233.

[2] 崔振成.自由生态:教师课程意识转向的价值基础[J].教育科学研究,2016(2):67-72.

[3] 黄志军.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与自觉[J].湖北教育,2017(1):10-12.

[4] 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3):16-28.

[5] 高晓杰.教师课程意识的困境与觉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30-33.

[6] 孙洁.教师课程意识的建构与发展路径——以“高职英语”课程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02-104.

[7] 马希良.教师课程意识的修炼须经“五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1):8-9.

[8] 杨颖.对教师课程意识的理解与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6(3):34-35.

[责任编辑孟蕴华]

2017-07-25

贲庆鑫(1981-),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6.026

G645

A

1671-7864(2017)06-0088-03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意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